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從「俗」到「雅」的轉化,是所有書法家都不能擺脫的一個過程嗎?

從「俗」到「雅」的轉化,是所有書法家都不能擺脫的一個過程嗎?

一、「俗雅」的過程與狀態

首先這個問題需要校對一下,問題本身某些提法還有待商榷。「俗」和「雅」只是一種狀態,一種事物所存在狀態的、人為的、主觀的判斷,它不是一種過程性的東西。

所謂「過程」,應該是一種狀態向另外一種狀態的延續、發展。或者是一種狀態自身的變化、發展,他是一個動態向前的過程,而不是某種特定的存在狀態。

舉個例子,假如一位書法家,他早年因為文化修養不夠,所以寫出來的書法比較俗,透露著一股俗氣,那麼這個"俗氣」就是他書法所存在的狀態,但是他經過不懈努力,讀書、閱世,提升文化修養和眼界,人生格局和文化內涵不斷提升,這個時候他再寫出來的書法就是「雅」的了。這個「雅」仍然只算是一種狀態,但是他從早年間「俗」的狀態向「雅」狀態的轉化階段,實際上就是一種「過程」,這才算是「過程」。

所以,我認為,完整的問題應該表述如下:

書法中由「俗」到「雅」的轉化,是很多書法家都不能擺脫的一個過程嗎?

這樣表述就清晰、合理很多了。

二、兩個階段

針對這個問題,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書法由「俗」到「雅」的轉化,是每一個書法家都應該經歷的過程,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書法家。

但是書法家由「俗」到「雅」這一個過程的轉化,實際上只是其中的第一個階段,接下來還有更為重要的第二階段,即從「雅」到「俗」的再一次回歸。

三、「俗」與「雅」的歸屬——格調、修養

在書法中,「俗」與「雅」是兩種存續的狀態,但是具體的在書法中,他又屬於那一部分內容呢?

我認為在書法中,「雅」與「俗」所關涉的是書法格調的高低問題。因為,如果這幅書法作品表現得很「高雅」,那麼他的格調一定是高的,絕不可能低,相反的,如果這幅書法作品表現得很「媚俗」,無論他寫的內容多麼陽春白雪,給人的感覺就是俗不可耐,那麼格調一定不會高。

而決定一幅書法作品格調「雅俗」的關鍵因素,是要看這幅書法作品的書寫者本人修養如何,這種修養包括文化修養、性格因素以及為人處世等各個方面。

四、「俗雅」判斷的主觀性和客觀性

有時候,我們對一幅書法作品基本上可以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比如這幅書法作品格調高還是不高,往往取決於這幅書法作品的書寫者在書法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氣度、涵養、風格、面貌等。

只要鑒賞能力到位,鑒賞者的學識涵養達到一定水平,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也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但是有時候,「俗雅」的判斷又有不確定性。即便是做出判斷的人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識涵養,但是仍然擺脫不了主觀因素的干擾。

比如我們現在大部分主流觀點都認為趙孟頫的書法是屬於士大夫階層中大師級的書法,是一流書法家,格調高雅,清新遒勁。但是明末清初的傅山卻對趙孟頫大加詆毀,指責他俗媚無骨。

這不是因為傅山才學不夠,而是因為傅山痛恨趙孟頫作為宋朝皇室後裔投降元朝的行為。當時傅山正處在明清之際,因此對於這種問題十分敏感,故而對趙孟頫大加貶低。

再如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對於歐顏柳趙的貶低,也基本上是因為自己的審美偏見而做出的評價。

所以「俗雅」的判斷,有時候既有客觀因素,又有主觀因素。但是總體上我們還是能大體上客觀地認識到一幅書法作品的真實格調,也就是說,即便某些名人、書法家對於某一書法家的書法做出了不公正的評價,歷史和人民最終也會去糾正這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的。

五、「雅俗」之間的互動、轉化

每一個書法家都不是天生的書法家,他們都是經過一步步努力才變成書法家的。但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書法家,變成有名氣的、在中國書法史上可以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書法家,這一個過程是必須經歷的,只不過每一個人走的路不一樣。

但是每一個書法家經過的階段都大致差不多,也就是說從俗到雅,然後從雅到俗的回歸,只不過每一個人到達的階段、水平、層次不同。

(1)才學補技巧——雅書法

所謂「才學補技巧」,是指他可能本來在書法技法上是不怎麼過關的,但是他本身文化修養很高,所以能夠補齊這一方面的不足。這方面比較典型的是唐寅、傅山、劉墉、鄭板橋等人。

尤其是鄭板橋的書法,是以才學支撐起來的,他的繪畫技法顯然要勝過他的書法技巧,但是他內在的文人氣質將技法的不足完全掩蓋了。

如果有這樣的才學、修養,實際上,技法差又有何妨呢?這也是很多人學習鄭板橋學不來的原因。無論你在技法上多麼用心琢磨都沒用,應該從提高自身修養入手,如果有鄭板橋那樣的修養,書法自然不差。

以才學見長的書法家,一般來說,書法都是雅書法,比如唐寅寫的書法,非常流利瀟洒,傅山、鄭板橋也是雅正端莊。但是鄭板橋屬於比較特殊的一個,他從雅出發,但是最後又回到了「俗」上來。

這種回歸不是回到原點、一切清零,而是站在「雅」的高度上來審視「俗」、來改造「俗」,因此其書法增添了幾分「俗趣」。

比如他的「難得糊塗」等書法作品。

只有「雅」,才有藝術高度,但是做到了「俗」,才更有滲透力。

(2)才學、技巧兼善的書法家

這應該算是書法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類行,也就是說做學問、寫書法都是一流的,比如歐陽詢、顏真卿、王羲之、王獻之等人,他們才學上的「雅」幫助他們脫去了「俗」氣,使其技巧更加純熟、自然,幫助他們書法達到了一種新的高度。但是這樣的書法家一般來說「氣度高華」,卻少有向「俗」的轉化,比較「陽春白雪」。

(3)全才型書法家

全才型書法加比較少,目前中國書法史上比較著名的當屬蘇軾和趙孟頫。蘇軾是宋代著名的全才型書法家,詩詞格律、書畫音樂、佛理禪宗、儒道九流沒有他不涉及的,因此書法中有一種融通萬物的感覺在。

這種包容萬物的感受實際上在劉墉的書法中也會有類似的體驗,但是劉墉才學不及蘇軾,因此其格調、氣度比不上子瞻。

趙孟頫也是屬於全才型書法家,整個元代書法史上唯一可以看作是承接魏晉、唐宋書法遺韻的書法大家。

全才型書法家的風格發展方向就比較多了,可以往「俗趣」方向發展,也可以往「雅」方向發展,風格類型多樣化。

總之,書法家的書法基本上都遵循從「俗」到「雅」再到「俗」的轉化。只不過在這一個完整的過程中,有些書法家走到某一特定階段就停下來了,有些書法家走到了最後,而更有一些書法家,因為他們的才學、氣度非凡,所以可以任意停留在任何一個階段。有時候可以將這一個問題理解成公交車上乘客上下站就比較好理解了。

註:配圖為成親王百家姓

聽說點擊了「好看」的網友,寫字都變得好看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風閣書法日講 的精彩文章:

書法的飛動和穩健是如何統一的?
魏碑進入近代書法視野,是書法衰落,還是二王書風審美疲勞?

TAG:松風閣書法日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