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國的月球探測器,今天做到了人類史上的第一!

我國的月球探測器,今天做到了人類史上的第一!

今天, 1 月 3 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它是 2019 年的第三個公立日。

2019 年不是閏年,因此, 今天也是 2019 年的倒數第 363 日。

我編不下去了。。。

但今天的確非常重要,因為我國航天領域拿到了一個領先世界的成果:

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

嗯。。。嫦娥四號的前輩,嫦娥三號在 2013 年就登陸了月球,這次有啥與眾不同的呢?

再讀一讀那條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的微博,注意這兩個字

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探測到月球背面。

在此之前,沒有人把探測器送到過月球背面,因此嫦娥四號不僅刷新了我國的航天進展,也刷新了人類的航天進展。

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作為一個同樣熱愛航天事業的人,在新華網的官方推特下表示祝賀,說了一句 「 Congratulations! 」 。

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是 1969 年,但之後足足過去了 50 年,人類才第一次登上月球背面。

這個難度之所以擺在那兒,因為月球的運轉軌道非常具有 「 強迫症 」 特點:

月球自轉周期剛好等於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周期。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月球朝著地球的永遠都是同一面。

這倒不是因為月球比較害羞,其實它是被地球強迫的。。。

這個現象叫做「 潮汐鎖定 」:地球的引力導致月球不同岩層之間摩擦,減緩了月球的自轉速度,最終和公轉同步,永遠同一面面對地球 ~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和地外探測器搞無線通訊的時候,無線電到不了月球背面啊

靈魂畫手差評君的回歸作

沒錯,也許某些電磁波確實是能穿透固體,但這個通訊信號不行。( 順帶科普一哈, 你能隔著房間收到 Wifi 是因為信號波的漫反射,Wifi 並不能穿混凝土 )

哪怕人類研究出了讓高能激光攜帶信息的方法,它也不可能擊穿月球。。。

所以說在嫦娥四號之前,人類愣是沒辦法把探測器搞到月球背面上去,搞上去了也馬上失聯,沒啥意義。。。

而這一次之所以能成功,還少不了一個前提條件:我國去年 5 月 21 日發射的 「 鵲橋 」 中繼衛星。

中繼衛星 「 鵲橋 」 讓信號折了一下,這樣就能溝通到月球背面了~

我給地球和月球加上了點顏色,唉嘿~

其實這個背後的難度不小,中繼衛星需要進入 「 地月拉格朗日 L2 暈軌道 」 ,「 鵲橋 」 也是人類發射的首顆位於這個軌道的衛星。

鵲橋在 5 月 21 日發射,直到 6 月 14 日才順利抵達軌道。

簡單的說,是個細活兒~

嫦娥四號也不是飛過月球,然後衝到月球背面上的,這樣的話探測器就瓦特了。。。

嫦娥四號於 2018 年 12 月 8 日發射,四天就抵達月球軌道了。

但人家沒急,慢慢繞著月球轉,漸漸縮小軌道,轉了 n 圈( 這個過程叫 「 近月制動 」 ),還順帶跨了個年。

這才在今天,2019 年 1 月 3 日軟著陸。

順便給全人類帶來了第一張在月球背面拍攝的照片。

總而言之,不容易。。。

為啥人類要探測月球背面呢?

月球背面有個叫 「 南極-艾特肯盆地 」 的巨坑,科學家普遍是太陽系最大、最古老的隕石撞擊坑,研究那裡有利於我們研究超大撞擊事件。( 這個坑是以錢學森的博士導師的名字命名的 )

由於這個坑比較深,研究那裡的材質也能幫助我們探明月球的成分,嫦娥四號就是落在那個坑裡的。

剛剛提到的,月球阻擋了很多地球上因為人類活動產生的電磁波,以後從月球背面建個射電望遠鏡,比在地球上好使多了 ~

總之,我們完成了一項人類之前很難完成的任務,你會問差評君,我們自己的地球都還沒研究明白,為什麼要去看月亮的背面呢?

或許,這就和當年哥倫布坐船探索新大陸的動機一樣,因為我們人類沒去過那兒,我們就要探索那兒。

這可不就是科學探索的精神么?

只不過這一次,我們國家的航天團隊走在了最前面。

這對於中國的蓬勃發展來講,可能只是個開始,期待更好的未來吧!

圖片來源:

Conceptual Academy 「 Earth"s Moon: Why One Side Always Faces Us 」

靈魂畫手差評君的 Windows 畫圖軟體

參考資料:

知乎話題 「 嫦娥四號為什麼要在月球背面登陸? 」

知乎話題 「 如何評價嫦娥四號成功發射,有什麼重要意義? 」

「 我知道畫圖軟體有文字功能,我偏不用~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差評 的精彩文章:

電影屏+驍龍855+4800萬,索尼終於「開竅」了

TAG: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