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舊時代最後的典範:四大才子中千年老二文徵明

舊時代最後的典範:四大才子中千年老二文徵明

晚明的畸形經濟發展是有過程的,最先從江南地區開始。江南地區從明朝中期就已經開始具備「晚明化經濟」的諸多特點。

人們不再以傳統儒家思想為評價標準,而是以財富多少為標準;由此,唐伯虎、祝枝山、張靈等人放浪形骸——黃色小說、裸體畫等等一個都不能少。

然而,一個時代發展總有一些人堅守過去的價值觀。和唐伯虎一起被稱為「吳中四大才子」文徵明、徐禎卿就和唐伯虎、祝枝山大不相同。

(1)文徵明,千年老二

在「江南四大才子」中,按當時人的眼光,論書祝允明第一,論畫唐伯虎第一,論詩徐禎卿第一。那麼,文徵明呢?可以說,他全都是第二,也就是說他的綜合素質在四個人裡面第一。

有許多唐伯虎方面的傳記呀、小說呀,都把文徵明當成呆板的典型代表,幾乎都有一定的醜化。文徵明其實並不這樣,文徵明是一個極為值得交的朋友。他比唐伯虎小九個月,唐伯虎生於1470年二月初四,而他則是十一月六日。

舊時代最後的典範:四大才子中千年老二文徵明

文徵明是一位十足的儒家文化的楷模,其實這不能怪他,家風如此。文徵明也是官宦人家出身,較之祝允明的外祖父的名聲,那可不是好得一星半點兒。因為他的祖先就是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僅聽這個名號愛者(崇敬文天祥的人)就會為之崇敬,蔑視者則呼之「不識時務」。

(2)文徵明的家教

文徵明的父親曾經擔任過南京大禮寺寺丞以及溫州知府,名喚林。他的母親被《孝經》等儒家經典所擒獲,為人極為節儉。在唐伯虎年代,南方一些商品經濟非常發達的城市,形成了一種「笑貧不笑娼」的社會氛圍。蘇州也被這種氣氛所感染,人們爭相鬥富比錢,奢靡之風大卷天下。而在這種情況下,文徵明的母親仍然粗布素衣,人們視之異類。但文徵明的母親,仍然以「儉樸」勸誡家人族人下人。

正是因為這一點,文徵明從身份上可以和達官顯貴為伍;但形象上又可以游刃於草莽之間。文徵明與唐伯虎、祝枝山等人都是好朋友,但從關係上看與都穆、朱存理、楊循吉等人的關係似乎更近一些。其原因也很簡單,祝枝山、唐伯虎等人生性活潑、不拘禮法,而文徵明卻很符合儒家典範。

舊時代最後的典範:四大才子中千年老二文徵明

(3)文徵明與唐伯虎

據說有一年,祝枝山、唐伯虎、張靈等人將他請上船(有的傳說是某個屋子,傳說不一)。唐伯虎大叫一聲「征明,有禮物相贈!」文徵明一聽,還以為是什麼古玩字畫,不禁喜形於色。

「啊呀!」只見三五名(有的說是一名)二八佳人(古人演算法,二八就是十六歲)魚貫而入,將文徵明摟摟抱抱。文徵明見狀奪門而出。當然,請上船去的那個傳說,則說文徵明見美女來襲,而船已開走,竟然想跳河而逃,祝枝山一看連忙把他抱住,讓他乘著小船回去了。

儘管這是傳說,但足以說明文徵明這個人非常篤信儒家,而且對儒家也是行之踐之。言行如一,堪稱一代儒者。他這一輩子沒有溜須拍馬過、沒有說過別人不是、沒有害過別人、沒有做過一件對不住自己理想的事情。而且為人非常精明,可以說明察秋毫,每到關鍵時刻從來不糊塗。

(4)面對寧王地邀請文徵明斷然拒絕

寧王朱宸濠禮聘唐伯虎和文徵明,前者科場舞弊永不能為官;文徵明呢考了一輩子都沒成功,但二人都是功名未成,才名已然傳遍天下。唐伯虎一見朱宸濠禮賢下士,欣然前往;而朱宸濠則冷冷一笑,斷然且決然的說了兩個字:不去。

舊時代最後的典範:四大才子中千年老二文徵明

唐伯虎死後,工部尚書李充嗣推薦他進入了翰林院,做了一名待詔。但三年後卻毅然辭了職回往蘇州,專心著書講學、門徒遍布天下。90歲那年,他還在為別人寫墓志銘,尚未完工「便置筆端坐而逝」,完成了他多彩斑駁的一生。不知臨終前的他,是否會像影視劇中那樣,閃電回味過往的生活。如果有,那麼他肯定會想到好朋友唐伯虎。並笑道:「這小子兒,雖然倒霉,但在感情上卻比我更豐富呀,風流才子莫若君呀!但,我更幸福!」

唐伯虎臨終前,肯定也拉著他的手對他言講過「兄弟,我死之後,我的女兒和兒子(唐申又過繼了二兒子唐兆民)託付你照顧了!」文徵明點了點頭。

(5)對文徵明地評價

在那個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時刻,唐伯虎眼含熱淚,心中默念著「至其學行,寅將捧面而走矣。寅師征仲,惟(唯)求一隅共坐,以消?其渣滓之心耳,非矯矯以為異也。雖然,亦使後生小子、欽仰前輩之規矩丰度,徵仲不可辭也。」《再與征仲書》

文徵明在那個時刻,定然是微笑著含著眼淚,心中默念著「曲欄風露夜醒然,彩月西流萬樹煙。 人語漸微孤笛起,玉郎何處擁嬋娟?」《懷子畏》

舊時代最後的典範:四大才子中千年老二文徵明

正如他的好友徐禎卿評價他的一樣,「磁石能引針,砥礪乃獨堅。鸞鳳不從群,何況於高賢。含和而不同,聖哲所稱焉。飛蠅惡熱羹,最哉復何言。」他就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才子、品德高尚的人們聚集在他的身邊。而那些小人也會因為他的絕然而遠離他的左右。

實哉文徵明,在他臨終前他告訴子弟,自己絕不入文廟,不與孔仲尼為伍。後人有的說他不喜歡孔子,也有人說他怕他那遍布天下的學生們過高的吹捧他。但無論怎麼說,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他的心中有一桿秤,他明明白白,毫不糊塗。

寫到此處,我不得不說:壯哉文征仲,文人能有如此氣魄、能有如此眼光,實在壯哉。在新舊兩個時代的夾縫中生存,竟能篤定決然於舊時代,這足可以說是一種勇氣。

張居正家產被罰沒之謎:錢財多少不重要,皇權垂青才要命

李太后大怒:抄了張居正的家,錢不就有了嘛

誰更幸福?徐階、高拱、張居正與戚繼光、俞大猷生涯對比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太監寇連材之死:小人物背後的慈禧與光緒、梁啟超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