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阿米爾·汗的中場休息

阿米爾·汗的中場休息


撰寫|郭雅瓊


編輯|友    子

「中國影迷有一種說法:『阿米爾·汗出品,必屬精品』,您怎麼看這個評價?」



12月22日,剛剛從上海一場粉絲見面會中抽身,阿米爾·汗便迎來了媒體的拷問。



了解情況的人知道,這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阿米爾·汗此次是為新片《印度暴徒》而來。為了宣布這部印度史上投資數一數二的大片,這位年逾50的寶萊塢巨星不到一周時間連飛了三亞、廣州、成都等6座中國城市,上海是路演的倒數第二站。作為外國影人,這麼配合宣傳的並不多見。



投資高達33.5億盧比(約4700萬美元)的《印度暴徒》是印度歷史上投資最大的影片之一,但今年11月在印度本土上映後卻遭遇了滑鐵盧。時隔一個多月,這部電影以進口分賬大片的身份,闖進了競爭激烈的中國賀歲檔。



面對上述問題,阿米爾·汗先是無奈一笑,隨後才慢慢開口:「我作為一個注重創意的人,一直都是遵從我的心,我也不認為我是完美的,但我總是在不斷嘗試,不斷努力,有時候就成功了,做我喜歡的東西就會比較有創造性。」


如果不算8歲時的童星經歷,從1988年在愛情悲劇《冷暖人間》中擔當主角一炮而紅,阿米爾·汗從影已經整整30年。



從早年激情澎湃的熱血青年、倔氣十足的愣頭小子、文質彬彬的中年大叔,到近年來的

威嚴父親

、過氣音樂人,再到新片《印度暴徒》里逢場作戲的潑皮無賴,阿米爾·汗30年來塑造的角色類型各異,跨度巨大,早已經是寶萊塢的代表人物。



但在中國人說知天命的年紀,他的事業卻在異國煥發了第二春。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等佳作為他在中國影迷心中奠定地位後,去年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一躍成為現象級大片,引起了官媒到民間的廣泛討論。早年他因長年關注印度社會問題被評「印度良心」,也成了當時熱議的話題。



阿米爾·汗的個人聲譽達到了頂峰。《摔跤吧!爸爸》在中國遠超印度本土的票房,不僅引來印度媒體驚呼,更是帶動了今年大批印度電影湧入中國影院。



這當中包括了他本人主演的《神秘巨星》,這部年初上映的電影用7億的票房再次證明了他在中國的號召力。


但國內影迷心目中的「米叔」,也似乎終於到了自己的中場休息時間。


不是印度版「加勒比海盜」


 更像「韋小寶」?




一頭捲髮,兩撇鬍子,騎著頭毛驢,扣著頂禮帽,打著枚鼻釘,阿米爾·汗在新片《印度暴徒》中再次顛覆了形象。


這部寶萊塢史上最昂貴的動作冒險大片,成本預算高達33.5億盧比(4700萬美元),試圖呈現1795年東印度公司殖民統治期間,印度民眾反抗外來侵略的英勇鬥爭。



阿米爾·汗飾演的弗朗基,是個遊走在殖民者與反抗群體阿扎德之間的投機分子。沒有道德感,沒有價值觀,滿嘴跑火車,為人難以捉摸。



這樣的角色形象設定,讓《印度暴徒》自籌備以來便有了「印度版加勒比海盜」之說。


阿米爾·汗並不認同這樣的看法,他對數娛夢工廠說:「它們是同一類型的電影,都是動作冒險影片,但故事完全不一樣,是沒有關係的。」



他給出了另一個有趣的類比:「你喜歡韋小寶嗎?這個人物是非常討喜的,娛樂性很強,也很激動人心,弗朗基和韋小寶之間有一些相似之處。如果你喜歡韋小寶,你也會喜歡弗朗基。」



這樣的類比背後,顯示出阿米爾?汗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或許超過了一般外國影人。前不久《鹿鼎記》原著作者金庸逝世引來明星集體悼念,阿米爾?汗也出現在其中,不少中國影迷才意外發現這位印度巨星也是金庸的書迷。



不過一部講述200多年前印度歷史的電影,中國觀眾能夠接受多少?



對於數娛夢工廠的這一疑問,阿米爾·汗並不擔心,「我相信中國觀眾會對200多年以前印度人民的生活感到好奇。在《三傻大鬧好萊塢》中,中國觀眾能夠看到現代的印度生活,而這種史詩類型的影片則可以讓大家看到印度的歷史,這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會比較新奇。」



目前來看,這部預算創紀錄的影片要回本面臨巨大的挑戰。


該片11月8日印度排燈節上映以來,以740萬美元創下了印度國內首日票房紀錄,首周2000萬美元的票房也位列印度影史第四,但由於口碑低迷,電影第二周票房就開始跳水,截至11月底,在全球僅收穫了26億盧比(3719萬美元),尚不抵製片成本。



在隨後的宣傳期間,阿米爾·汗反覆強調,《印度暴徒》不是一部具有社會意義的影片,只是一部極具娛樂性的跨年影片,只為帶來快樂。



這樣的說法似乎是為了回應影片帶來的爭議。在IMDb上,該片的評分僅為3.5分。儘管部分印度媒體對其視覺效果以及阿米爾·汗和老戲骨阿米達·普巴強的化學反應給予了好評,但更多評論都在集中討論劇情的問題。



不出意外,《印度暴徒》將成為阿米爾·汗近年來口碑最差的電影之一。對此,阿米爾·汗在一次國內活動中表示,他對電影未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負有「全部責任」。


從「印度良心」到「中國米叔」



這次《印度暴徒》路演,是阿米爾·汗第5次來到中國。用他的話說,「不是我把電影帶到中國,而是電影把我帶到中國。」



阿米爾·汗與中國粉絲的交集,要追溯到2011年國內上映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片名直譯《三個傻瓜》)。



這部諷刺教條主義下填鴨式教育、探討精英主義問題的影片,在2009年於印度上映,一舉打破了當時印度國內的票房紀錄。

儘管兩年後才在中國上映,這部電影在中文互聯網上早已成為影迷爭相傳閱的佳片,大批中國觀眾看後哭訴稱深有共鳴。

很多國內觀眾也從此記住了年輕的男主角:無論是面臨哪種困境,他都會用一口印度口音的英語默念「All is well」。

但其實,電影中的愣頭小子當時已經44歲了,並且已經帶領印度電影兩次衝擊奧斯卡。





2002年,阿米爾·汗擔任製片人和主演的《印度往事》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這是當時寶萊塢電影在奧斯卡上的最佳戰績,影片講述了印度民眾反抗英國殖民者的故事。



隨後在2008年,他憑藉執導《地球上的星星》獲得了Filmfare最佳導演獎,並再次代表印度參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對於印度觀眾來說,阿米爾·汗一直是所謂「寶萊塢三大汗」之一。但中國觀眾更熟悉的,反而是美國《時代》雜誌賦予他的「印度良心」稱號。



這一高評價源自2012年起阿米爾?汗推出的一檔電視節目《真相訪談》。

節目探討了印度長久以來為人詬病的諸多社會制度和問題,比如種姓制度、非法墮胎女嬰、兒童性虐待、嫁妝問題、醫療不當等等,直指印度社會的禁忌。

當時《真相訪談》在印度引發的巨大反響,不亞於三年前《穹頂之下》之於中國。節目官方網站在第一集結束後的幾分鐘內就因巨大的流量而癱瘓。

因為節目巨大的反響,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最高民選長官承諾要儘速判決違法墮胎的案件,還促成了兒童性侵法在印度下議院的通過,阿米爾?汗本人亦受邀就醫療體系作證,連印度總理莫迪也要與其會面。





而節目在海外最受關注的兩大市場便是亞洲和非洲,其中又以中國為首,2014年被中國電視台授權播放。對很多中國影迷來說,阿米爾?汗的魅力不僅來自一部部電影,更是體現在他本人極強的社會責任感上。

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國內取得13億票房的意外成績後,阿米爾?汗在中國的影響力終於突破粉絲圈走向了大眾。10年之間,阿米爾?汗從「印度良心」成功變身為「中國米叔」。





阿米爾·汗的中場休息

但中國觀眾知之甚少的是,阿米爾

·汗近年來在印度遭到了不少非議。



因為《真相訪談》系列節目,阿米爾·汗在印度國內存在不小爭議,他通過節目對平權、開放、進步的價值追求,在印度國內引起了保守力量的大舉抨擊。



對《真相訪談》節目本身,評論家用各種

理由提出了批評。



印度媒體《展望印度》(Outlook India)的論調讓人覺得似曾相識。「該節目可能會提高人們的社會意識,但是期待電影明星和電視節目改變這個世界是不切實際的。」

《印度時報》的評論說,「雖然勇敢和發人深省,但由於主持人和社會暴行的受害者之間缺乏真正的聯繫而令人失望。目前《真相訪談》看起來像精英責任心的產物。」

這句評論顯然是對阿米爾?汗精英階層出身的質疑。

事實上,阿米爾?汗的家族地位確實相當顯赫。知乎網友@米西形容阿米爾?汗為「根正苗紅的紅色貴族」。

與印度教分為「婆羅門」、「剎帝利」等四大種姓一樣,印度穆斯林同樣有著三大等級,包括阿什拉夫(高種姓)、阿吉拉夫(低種姓)以及阿賈爾(賤民)。

阿米爾?汗全名為Aamir Hussain Khan,其父系和母系家族均屬於「阿什拉夫」高種姓。

阿米爾?汗母系家族的地位

更為顯赫

。他的曾叔祖父、祖母的叔叔穆拉那?阿扎德,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也是印度第一任教育部長。

而阿米爾?汗的幾個爺爺中也不乏各界要人。其中爺爺的兄弟扎基爾?海珊(Zakir Hussain Khan) ,是印度第三任總統,也是印度第一位穆斯林總統。其他的幾個爺爺要麼是教育部長,要麼是專家學者。

可以說,阿米爾?汗的家族與印度的政界、教育界、文化界都有著深厚的聯繫。

強大的家族背景或許確實可以解釋阿米爾?汗精英式的社會責任感從何而來。但若因此就抵消他所做出的貢獻,顯然有失公允。

過去幾年,阿米爾?汗本人經常在網路受到攻擊,他的電影作品也被捲入其中。甚至有反對者在示威行動中焚燒其電影海報表達不滿。 




2014年大膽涉及印度宗教問題的《我的個神啊》遭到反對者抵制

他本人更是發出過這樣的感嘆,「功成名就了,生活也很美滿,那些苦難你裝沒看見,好像也沒什麼;你不去做這些,也沒人會說什麼,大家還是會喜歡你,看你的電影。可是不行啊,要去做這些。」



正是這樣的形象使其在國內迅速有了大量追隨者。但從《地球上的星星》到《三傻》再到《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觀眾似乎更樂意看到阿米爾·汗去批判、去聲討、去質疑、去打破,為弱者發聲,為女性平權,而不是一部簡單的娛樂爆米花大片。



或許正是這樣的高期待,讓觀眾面對純粹爆米花大片的《印度暴徒》有點不知所措。



對於阿米爾·汗來說,以一部票房和口碑都不達預期的影片來紀念自己從影30周年作結,顯然不夠美妙。



《印度暴徒》或許可算作他的中場休息。因為對於下一個電影計劃,他還沒有什麼想法,還沒開始準備,「我覺得我還是需要一些時間去擁有一個好的故事。」



但顯然,中國已經成為了這一計劃的重點。「如果我有一個好的機會和好故事,我很想要來中國拍一個中國的電影。」阿米爾·汗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娛夢工廠 的精彩文章:

不擅長愛情劇的正午遇上《知否》,能否挽回今年IP大劇的顏面?

TAG:數娛夢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