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父母常幫孩子作業,後果不僅是「蛋殼效應症」那麼簡單

父母常幫孩子作業,後果不僅是「蛋殼效應症」那麼簡單

一次愚蠢的讚揚

最近,有一位媽媽憤怒地給我發了一張一年級家長群的切圖,切圖裡,老師讚揚了兩個孩子「寫手抄報表現優異」。

父母常幫孩子作業,後果不僅是「蛋殼效應症」那麼簡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位媽媽說:「一看就知道不是孩子做的,孩子們才學完拼音,這麼多文字、這樣的整齊程度……我想不明白,老師到底是愚蠢還是故意的?」

最後,這媽媽恨恨地說:「這不是明擺著要家長幫孩子做作業嗎?這是什麼教育?」

這位媽媽分析得不無道理,低年齡段孩子的書寫水平,大概也只是這樣的情形:

父母常幫孩子作業,後果不僅是「蛋殼效應症」那麼簡單

經常也有家長對孩子上學寫作業苦不堪言,這是以往一些父母的留言:


A媽媽:老師要讓家長檢查作業,否則就說家長不用心……B爸爸:家長做作業沒問題啊,可孩子就在旁邊玩……C媽媽:上次做風車手工,孩子做不來,我讓他畫了一個風車,卻被老師說不合格……D爸爸:每個孩子的作業都被家長幫忙得正確無誤,老師每天只做一個「打勾」動作,那還要老師幹啥?……

對於孩子做作業,雖然有些家長被氣得裝了心臟支架,但對家長來說,仍舊是小事,因為對孩子來說,才是影響深遠的「大事」。

?家長經常幫孩子做作業,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惡果?

有人說,這樣的家長,會養出一群「假優秀」的孩子。為什麼?家長經常幫忙做作業,孩子不是A就是100分,老師經常讚揚,年幼的小朋友以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功勞」,「裝著裝著」似乎真的很優秀。可是當家長哪天沒能力幫了,這些孩子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幼兒說認為,更嚴重的還在後頭。父母為孩子幫忙太多、保護太多,孩子會輕易地患上「蛋殼效應症」。2012年,澳大利亞有心理學家研究過一群孩子,他們發現那些在5,6歲被父母過度養育包辦的孩子,到了9歲時,這些孩子普遍存在超過健康水平的焦慮。斯坦福教育教務長Julie Lythcott Haims也說過類似的觀點,她說,那些父母付出過多的孩子,他們會害怕長大。簡言之,習慣了被父母幫忙、習慣了順利、習慣了優秀,這些孩子的「心理免疫力」會發育不良,所以一大群「蛋殼效應症」的孩子便養育出來了:

父母常幫孩子作業,後果不僅是「蛋殼效應症」那麼簡單

(你如果網上搜「孩子 成績 自殺」,顯示超過200多萬的搜索結果;你如果搜索「孩子 成績下降 自殺」,也有超過70多萬的結果。可想而知,如今孩子們的心理免疫力有多差。)

這些血淋淋的案例,到底是誰造成的?雖然我們不能說,這些輕生的孩子全是因為父母包辦造成的,可是,如果父母從孩子小時候經常包辦,塑造出一個個「假優秀」的孩子,恐怕這些孩子未來的心理承受力會更脆弱。

?在一個家長幫忙做作業泛濫的氛圍里,那些獨立做作業的孩子也很慘

下面是一位爸爸告訴我的故事。

他的兒子讀一年級,老師的作業是創作一首詩。他鼓勵孩子自己想到什麼便寫什麼,孩子苦苦思考了半小時,寫了一行拼音。第二天放學時,孩子卻把作業帶回來了。爸爸問怎麼回事,小男孩說:「小南(同桌)看到我的詩,說我作得太爛了,他說我一定會被老師批評。」原來,孩子的同桌小南從書包里拿出了一首整齊的詩,還配上了畫,得意洋洋地跟他說:「你看我作得多好,我肯定得到老師表揚,你的詩會被老師丟垃圾桶……」小男孩越想越自卑,便不敢交作業。

父母常幫孩子作業,後果不僅是「蛋殼效應症」那麼簡單

後來,這位爸爸私底下問小南的媽媽,小南的媽媽也很坦白:「一年級的孩子能作什麼詩?是我寫出來,然後讓孩子抄上去的……」

被家長幫忙做作業的孩子如果被老師讚揚,對那些獨立做作業的孩子常常是天大的打擊。有對比就有傷害,那些獨立做作業的孩子,他們不知道並不是因為自己差,而是因為對方家長「太盡責」,帶來了不公平的競爭,可是這些努力的孩子不知道,習得性無助便可能發生,這些努力的孩子也獲得了深深的自卑。這些孩子可能會想,「我怎麼努力都不行」,「我可能天生比較笨」,他們就像馬丁.塞利格曼箱子里的狗,被電了幾次就「癱」了,再也不會努力。這是一場錯誤教育下的悲劇。

?「能告訴孩子,有些孩子的作業是父母幫忙的嗎?」

有一位媽媽曾經問我:「我家孩子的班裡,有些家長擔心孩子被老師『區別對待』,經常幫孩子編作文,大人一字一句地作,孩子聽著寫。我家孩子自己寫的,作文短,也很普通,經常被老師批為C級,孩子有時難免自卑。我能跟自己孩子說,有些小孩的作文是爸爸媽媽幫忙編的嗎?」

父母常幫孩子作業,後果不僅是「蛋殼效應症」那麼簡單

我覺得可以有技巧地告訴孩子們一些客觀事實,可是要避面孩子養成「外歸因」的思維。因為有些孩子可能會想:「我這麼爛,是因為別人都是家長幫忙的,並不是我不夠努力」,如果孩子這樣想就糟糕了,家長要避免給孩子造成這樣的思維習慣。比如我有一位朋友曾經跟沮喪的女兒說:「小婷有人幫忙才得了A,你自己做的,雖然得了B,但媽媽覺得你很勇敢,勇敢的孩子會越來越強大的。」

所以,如果家長想養育一個未來心理健全的孩子,避面「心理免疫力」發育不良,從小別「短視」地養孩子。

?什麼能力,才是一個孩子未來最珍貴的?

雖然不容易,但父母還是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從小養成獨立做作業的習慣,家長只給予適當的幫助,「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更不能包辦。孩子有時做得不夠好,當孩子只要每一次比前一次有進步,家長就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讚揚。正如行為心理學家班杜拉說,要鼓勵孩子嘗試懼怕的事物,及時給予快速、積極的反饋,幫助他們樹立衝破困難的信心。當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堅不可摧」,孩子便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因為一個孩子未來活得好壞與否,絕不是學校曾經的成績,更不是一時半會的「假優秀」,而是問題解決能力、堅韌力、成熟的心態……

父母常幫孩子作業,後果不僅是「蛋殼效應症」那麼簡單

有一個小男孩,拿著59分的試卷回家,他悶悶不樂,因為他被老師批評為「糟糕的笨孩子」。他不敢讓父母看,擔心父母也說他是笨孩子。沒想到父親看到他的分數,竟然興奮地說:「兒子,你比上次進步了2分,我們要慶祝一下。」結果父親把家裡唯一的一隻羊宰了,還請來親戚鄰居一起慶祝。這事兒被親戚們笑了幾十年。幾十年後,小男孩成為一名教授,他正是我當年的一位老師。教授在課堂上說,某天全家人晚飯時涮羊肉,他提起當年宰羊的事,老父親說:「宰了一隻羊,換來你的堅持,值了……」

看來,養育孩子,是需要「鬥智斗勇」的!


關鍵字:包辦、不良習慣、親子養育、成長環境、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從一對小娃兒的有趣對話,獲得的教養智慧
爸媽快住手!多少人曾經這樣對待過「不乖」孩子?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