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鑒定研究——清代瓷器中的特殊款識
清代民窯瓷器中的草記款
清乾隆 黃地軋道粉彩花卉紋盤
草記款是民窯瓷器一種款識的俗稱。民窯款識遠比官窯款識要複雜,一般來說官窯款識大多數都是書寫本朝年號的朝代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或「正德年制」「雍正年制」等,字體書寫工整,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
清嘉慶 粉彩花卉紋碗(底款)
而民窯瓷器除了朝代款以外,還有紀年款、吉言款、供奉款、室銘款等多種款識,其中常見一種書寫潦草的朝代款識,無論是字形、筆劃都不規整,有的只寫年號的半個字組合起來,有的甚至於都認不出款識上面的字,這種潦草的民窯朝代款以清乾隆朝較為多見,嘉慶、道光朝也比較普遍。
明天啟 五彩人物紋花口方盤
實際上明末清初的民窯瓷器上就已經出現類似的款識,其特點是僅寫一潦草的字,外圍青花方框線,如清順治青花秋葉洞石紋盤、清康熙黃地五彩龍紋碗、清康熙青花五彩牡丹紋碗等底款,都很有時代特色。
清乾隆 豆青釉青花山水紋盤
乾隆朝民窯中有一種獨特的豆青釉地青花瓷器,民間比較常見,此類瓷器紋飾以山水人物為主,器型以盤最多,其次有碗、瓶、罐等,器底均用青花書「成化年制」四字楷書款,字體不甚規整。有藏家對其不了解,將此類瓷器往明成化朝去聯想,其實是清乾隆朝的一種偽款瓷器。
清中晚期的「豆腐乾」款
清中期 哥釉青花花鳥紋雙耳瓶(底)
清代中晚期的景德鎮民窯常燒制一種哥釉青花瓷器,以雙耳瓶最多見,瓶身以哥釉為地,繪青花紋飾,多繪人物故事或花鳥紋,瓶底中心部位施一小方塊醬色地,其上刻劃「成化年制」四字偽款(也有刻劃「康熙年制」者),呈圖章樣式,款識刻劃潦草,筆道纖細。此種瓷器款識因其色地形狀形似豆腐乾,因此俗稱為「豆腐乾」款。經常有藏家將清康熙、雍正朝民窯中的青花小方塊兒花押款稱為「豆腐乾」款,這是錯誤的。
原文作者:葉佩蘭 李昊冰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12月刊《古陶瓷鑒定研究 如何通過款識鑒定古陶瓷——明清部分(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頭條號
百家號


※王魯湘:先鋒與旗幟 讀盧新華編著《張仃 中國藝術的驕傲》
※蘇軾三次被貶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卻造就闊達人生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