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這座博物館有一個玉雕,不僅雕工精美,還破解了金國滅亡之謎!

在這座博物館有一個玉雕,不僅雕工精美,還破解了金國滅亡之謎!

「國博」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總面接近20萬平方米。這座博物館中共收藏100餘萬件珍貴文物,其中,有一個玉雕,製作非常精美,但它珍貴的原因卻比較特殊。因為,這件玉雕破解了金國滅亡之謎……它身上究竟還藏有多少秘密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這件玉雕名為「玉雙人刀柄」,高9.5厘米,底徑2.4厘米。上端雕刻著一對「雙胞胎」男童,長相穿著非常相似。他們站立著,雙手插進衣袖中(北方比較冷,故此才有袖手的習慣),佩戴平頂帽子。從整體上看,製作這件物品的工匠,非常用心,他利用玉的不同顏色來進行雕刻。這件玉雕的上部和下部為墨綠色,中間為白色,給人一種巧奪天工之感。

看完介紹後,各位讀者心中也許會有些小疑惑,明明是個玉雕,為何卻成了刀柄呢?

「玉雙人刀柄」金國後期的產物,它是一件傳世的文物,並不是專家在某地發現的。刀分為三個部分:刀身,刀擋和刀柄。玉雕是刀柄,它的刀身在朝代變遷中,或者在陵墓中,因為腐朽潰爛的緣故,最後被毀掉了。

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見男子腰間掛佩腰刀,刀是古代用於近戰刺殺和劈砍的重要冷兵器,刀身修長,非常鋒利,一把好刀絕對可以削鐵如泥。刀柄比較短,方便將士握在手中,有不同的款式,可供使用者選擇。

我國最早的刀是夏商時期的青銅刀,無論刀柄還是刀身都是由青銅打造而成,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才出現了鐵刀和鋼刀,此時,刀柄的材質也更加豐富。古代士兵手握的刀大多數為木柄,骨柄,為了方便使用,他們會在上面纏滿布條或細繩防滑。

除了常見的木質、骨制刀柄外,貴族人士會選擇金屬類刀柄,如金、銀刀柄等等。以上幾種材質的刀柄,適用於戰爭的廝殺。但是,玉器刀柄的出現,卻釋放出危險信號。

我們舉一個例子:金章宗完顏璟是金國的第六位皇帝,世宗駕崩後,他正式繼位。在他執政期間,國家的軍事能力日已減弱。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完顏璟有個特殊的愛好,在休閑的時候,他便會拿出筆墨,書寫文章。雖然不崇尚武力,但他喜歡不同款式的佩刀。為了凸顯身份的高貴,他特意名工匠打造多把玉雕刀,這些玉柄刀並沒有實際用途,必定經不住戰場上的廝殺,所以,完顏璟只是把它們當做配飾,不會將其拔出。

君主腰間掛著玉柄佩刀,大臣們看後紛紛效仿,此時,刀就失去了原本的戰鬥能力。一個國家,將上陣殺敵的武器,當做裝飾品,這個國家則能長治久安,而「玉雙人刀柄」就是見證後金走向滅亡的物品。

另外,這個刀柄,還有一個厲害的地方。

在《金史?輿服志》有關於金人穿著的記載,他們經常穿「窄袖盤領」的服飾,根據古典書籍,專家無法判斷這件事情的真假,但「玉雙人刀柄」出現後,直接消除了專家的顧慮,刀柄上的玉人,身穿的服飾就是窄袖袍服。

玉雙人刀柄為後人揭示出金朝滅亡的重要原因,又真實地還原了金代兒童的穿著打扮。如果各位讀者,想親眼目睹它的風采,不防抽空去趟國博,相信必定會有更重要的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蟲 的精彩文章:

廣東博物館有兩方珍貴的硯台,但很多懂行的人說:可惜少了一塊
李治在遺旨上寫錯了兩句話,直接斷送大唐江山

TAG:歷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