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人類探測月球的歷史瞬間 從美蘇爭霸到中國航天崛起
當人類第一次見到月球背面的景象後50年,1月3日,一個名為「嫦娥四號」的中國探測器輕輕落在這個寂靜的地點,這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在月背軟著陸。美國登月之後,美俄對月球探測投資減少。中國、印度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對月球仍有很高的興趣,人類已經實現了許多月球第一,後來者仍有機會。1840年3月26日,約翰·W·德雷珀在紐約大學的屋頂天文台,利用天文望遠鏡拍攝的月球銀版照片,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張天文照片。
1958年10月11日,「先鋒1號(Pioneer 1)」月球探測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這是剛剛成立的美國航天局承擔的第一個任務,但這個探測器並沒有進入軌道,成為早期月球探測中許多失敗案例之一。
1959年9月12日,蘇聯發射的「月球2號(Luna 2)」成為第一個抵達月球的人造物體。「月球2號」是一個撞擊器,發射後不到兩天就撞擊到月球表面,速度超過了10460千米/小時。右側是「月球2號」攜帶的核心部分,這個金屬球體上布滿了不鏽鋼小徽章,上面有西里爾字母的「CCCP(蘇聯)」,以及蘇聯國徽。內部有炸藥,旨在將蘇聯抵達月球的標誌物散布到著陸點附件。
1959年10月7日,距離地球63500千米遠的蘇聯「月球3號」探測器發回了一張月球照片。「月球3號」共拍攝了29張照片,覆蓋了月球表面的70%。
1964年7月31日,「徘徊者7號(Ranger 7)」探測器拍攝了美國第一張月球照片,拍攝於它撞擊月球表面前17分鐘。中央右側的大型火山口是直徑108千米的Alphonsus,它上面是Alphonsus,下面是Arzachel。「徘徊者7號」探測器的撞擊地點並不在照片中,位於照片左上角的左側。
1965年3月24日,Jay Bodnar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月球表面的第一張電視照片。「遊俠9號」探測器向美國人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月球表面圖像,Jay戴著太空頭盔以慶祝這次現場直播。
1966年2月4日,蘇聯「月球9號」成為第一個成功在月球上軟著陸的探測器。這張照片是由英國Jodrell Bank射電望遠鏡拍攝的,這座望遠鏡成功捕捉了「月球9號」信號。
1966年5月30日,美國航天局發射的「勘測者1號(Surveyor 1)」探測器與1966年6月2日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勘測者1號」是第一個成功軟著陸並進行工作的探測器,除了發揮11000多張照片之外,它還發回了月球土壤承載力、雷達反射率、溫度等寶貴數據。
1968年9月21日,蘇聯「探測器5號(Zond 5)」搭載包括兩隻俄羅斯草原陸龜在內的大量生物載荷,在印度洋濺落並成功回收。這是第一次成功完成環繞月球並返回地球的任務,也是第一個將地球生命帶到月球附近的任務。兩隻陸龜經過漫長太空旅行,返回地球並安全回到莫斯科。
1968年12月24日,宇航員威廉·安德斯從阿波羅8號飛船的舷窗,通過長焦鏡頭看到了月球。此時他們正在環繞月球飛行第4周,距地球39萬千米,日落線正好通過非洲,南極洲消失在地球的底部,南北美洲都處於陰雲中。安德斯大喊:「我的天啊!看那邊,這就是地球升起。哇,真漂亮!」他和指令長弗蘭克·博爾曼拍攝了幾張照片,其中一張成為最著名的照片,就叫「地球升起」。
從美國空軍EC-135N飛機上拍攝到的「阿波羅11號(Apollo 11)」,這是人類首次在月球上成功登陸的任務。「阿波羅11號」飛船由「土星5號」運載火箭搭載,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他成為第一個踏上另一個星球的地球人。
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是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拍攝的照片。
1969年11月,「阿波羅12號」宇航員正在檢查1967年4月20日在月球表面著陸的「勘測者3號」探測器。「無畏」號登月艙就在地平線上。
1970年9月26日,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成功在哈薩克著陸,它是第一個登陸月球並成功將月球土壤樣本帶回地球的探測器。
2018年11月10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航天博物館,這是蘇聯研製的「月球車1號(Lunokhod 1)」模型。「月球車1號」是蘇聯兩個在月球上行駛的探測器之一,裝有攝像機和探測土壤的儀器。在321個地球日里,「月球車1號」共在月球表面行駛了10.2千米。
2007年10月24日,中國第一顆月球軌道探測器「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2007年11月,日本「月女神(Kaguya)」月球軌道器拍攝的高清地球照片,這是第一個從月球軌道發回高清彩色視頻的探測器。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拍攝的「玉兔」月球車照片,這是一次交互拍攝。
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拍攝的人類第一張月球背面高清照片。


※揭秘:蘇聯MC-3競賽手槍 曾經作為國禮贈送給周恩來總理
※評測:德國紹爾100步槍 精度0.75MOA只需10977元
TAG:hawk26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