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的家鄉在哪裡?歷史上有過很多爭議,你看看他自己是怎麼說的

李白的家鄉在哪裡?歷史上有過很多爭議,你看看他自己是怎麼說的

在中國詩壇,影響力最大的、知名度最大的、粉絲最多的詩人無疑都是李白。他和杜甫一起,推動了詩歌文化在唐朝達到鼎盛時期,也成就了文壇不朽的傳說。關於李白的出生地,在歷史上有過諸多爭議,根據郭沫若先生的考證,李白應該是出生於唐朝的碎葉城,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這個說法幾乎已經作為定論,但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學者根據大量的縣誌、族譜等文獻資料,得出他是唐劍南道綿州昌隆青蓮鄉人。歷史、文化學者的考證太過枯燥,我們來看看李白自己在這首《宣城見杜鵑花》詩中是如何說的: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這首詩寫成的時間,在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在安史之亂爆發的前夕,李白路過宣城時所寫,另一種說法是李白在晚年遭受流放之苦後,遇赦回來途中所寫。不管是哪種說法,都可以看作是李白在生活上極不如意,困頓不堪,顛沛流離的過程中,發出的思鄉之情。

第一、二句「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其實是一個對仗工整的倒裝句。詩人先是在宣城看到杜鵑花,然後想到了四川的子規鳥。但李白以精彩的寫作方式,先寫虛,再寫實,既給人以虛虛實實難以分割的感情,又將對故鄉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子規鳥就是四川人對杜鵑鳥的別稱,因為杜鵑花,所以詩人這才想到杜鵑鳥。杜鵑鳥的叫聲凄厲,引人相思,所以又稱為斷腸鳥。更有一個典故是杜鵑鳥是古蜀國的望帝杜宇所變成,他執政晚年,因當地水患不止,民不聊生,後來他的相國鱉靈治水有功,杜宇便將王位禪讓給他,自己退隱,死後化作杜鵑,四川人都說這是望帝的靈魂。李商隱也在《錦瑟》中提到「望帝春心托杜鵑」。

第三、四句「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之中,則使用了極為高超的寫作手法。詩歌最忌重複,尤其是在一句之中還有重複的字,然而少數名家卻能化腐朽為神奇,看似笨拙,實則大拙至美。清高宗乾隆敕令編寫的《唐宋詩醇》中也在李白這句詩加以注釋:如謠如諺,卻是絕句本色。效之,則痴矣。

杜鵑鳥叫聲就很凄厲,而且它叫得還沒完沒了,讓李白不由肝腸寸斷。如此愁苦,自然是想起了家鄉,想起了童年時代的點點滴滴。如今漂泊一生,卻在異鄉為客,李白更是思念生養他的家鄉,思念家鄉的人和事。

三春三月,是早春時刻,這正是杜鵑花開得最燦爛的時候,也是杜鵑鳥叫得最歡的時候。詩人點明了時令,既是為前文做補充,也是交待了此詩的時間。

三巴最開始是因為三國時期劉璋在蜀地設置巴郡、巴東、巴西三郡,合稱三巴。如果李白不是四川人,又怎麼會對蜀地如此思念斷腸,怎麼沒有處處想念那遙遠的碎葉城呢?

這六個數字,看似漫不經心,卻連成了紆結縈迴的情愫,讓當前的杜鵑花景色與思鄉的情愫有機結合起來,在寥寥數筆之間,寫盡了詩人的惆悵和思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首描述午覺的詩,寫得極其優美,卻為詩人惹來大禍
父親只是縣令,她卻當上了皇后,卻遇到了史上最狠的對手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