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拒絕演算法推薦和垃圾信息,手把手教你打造專屬閱讀器

拒絕演算法推薦和垃圾信息,手把手教你打造專屬閱讀器


每天我都會貫徹自己的網路資訊閱讀方法:利用由我作主的 RSS 訂閱,以「集中」、「高效率」、「手動挑選」的方式,幫助自己更深入地閱讀值得深入了解的資訊。


像是 Feedly 或 Inoreader 這類文章訂閱服務,它們可以:




  • 「集中」:把我最需要、最喜歡的網站文章或影音,集中在一個閱讀器里閱讀。



  • 「高效率」:新文章準確送達,閱讀時統一界面,再結合一些整理功能,帶來更高閱讀效率。



  • 「手動挑選」:由我自己選擇自己要的文章來源,也只會有我自己選擇的文章,讓閱讀更專註。

面對社群源源不斷的信息更新,以及被機器服務推薦所主導的閱讀方式,我還是喜歡回到像是 Feedly 與 Inoreader 這樣的 RSS 閱讀器中。手動訂閱自己喜愛的網站,認真閱讀他們發表的文章。

當然,這樣的資訊訂閱工具如果不慎訂閱太多,也有可能造成資訊過多讀不完的窘境,不過我覺得這也不是什麼問題。

不需要讀完,而是在這樣的自主挑選中,再去讀你有時間又最感興趣閱讀的文章即可。

倒是現在,我決定從長年使用的 Feedly,跳槽到很多朋友跟我推薦的 Inoreader,為什麼呢?

其實也沒有為什麼,這兩個工具對我來說沒有決定性的差異,只是我就趁著換到新的 Inoreader 上時,深入熟悉一下這個工具,並從零開始,重新訂閱了一遍我的資訊來源,大量減少了其實我不讀也沒關係的來源,讓我的閱讀更聚焦。

這讓我的訂閱,簡化成「早晨學習」與「下班休閑」兩大類,並且訂閱來源減少到不超過 50 個渠道。前一類在白天的空檔用來學習新知識、新資訊(例如一些數字生活技巧、工作方法的文章),後一類則是在晚上看一些放鬆有趣或非工作的文章(例如運動、科普、電影)。

而這樣一番整理,我也深入地摸了一遍 Inoreader,

本文將從如何開始訂閱,如何進行一系列自定義的設置和操作,如何新增各種 RSS 源並與好友分享等一系列操作,為你打造專屬信息源,管理海量資訊。

如何開始訂閱?

你可以用 Google 帳號註冊 Inoreader,登錄後,首先從零開始,加入自己「想閱讀」的網站文章來源。

我這一次的做法,並非從 Feedly 把我的訂閱全數導入(雖然可以這樣做),而是真的從零開始,把我印象中我常看也最喜歡的網站,逐一加入 Inoreader。雖然手動緩慢,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找回自主權與簡化聚焦的好方法。

如果你是 RSS 閱讀器的新手,也不用擔心,在 Inoreader 中只要利用左上方的「搜索」,輸入你想訂閱的網站名稱,例如「電腦玩物」,通常就能在下方的第一個項目看到這個網站的訂閱源,後面還會有目前在 Inoreader 的訂閱數。

我們只要點開訂閱源項目,確認可以訂閱到文章更新,就能按下「訂閱」,將其加入 Inoreader。

類似 Evernote 與 Outlook 的三欄界面

Inoreader 的一個獨到特色是提供了三欄式界面,可以在右上方「眼睛」選擇切換到「分欄視圖」,這樣一來就像 Evernote 一樣,左方是訂閱來源(分類),中間是文章清單,右方可以直接瀏覽文章。

這是個很方便的閱讀模式。

調整內文字體大小

不過 Inoreader 預設的字體對中文文章來說有點小,我建議可以從 Inoreader 右上方的「齒輪」進入「偏好設置」,在「界面」頁面中,找到「文章字體大小」,調整到「大」以上,會比較適合中文閱讀。

強制展開全文閱讀

Inoreader 還內建了可以在閱讀器中直接展開全文閱讀的功能。

像是你訂閱電腦玩物,因為我原本就在 RSS 中提供全文,所以你一開始就可以在閱讀器里讀全文。

但是,其他網站不一定會提供全文資訊,這時候還要打開網頁來看有點麻煩。在 Inoreader 中,可以點擊文章上方的「咖啡杯」按鈕,快捷鍵是「w」,只要點一下,通常就能在閱讀器內直接瀏覽全文了。

翻譯外國文章

我也訂閱了許多國外網站的文章,如果閱讀英文或其它外國語言有困難時,Inoreader 還提供了「翻譯文章」的選項。

Inoreader 本身支持簡體中文。當我訂閱一篇英文文章,在文章上方會出現一個「翻譯文章」的按鈕,點一下,這篇文章就會自動翻譯成簡體中文。

全部標示為已讀

雖然我現在把訂閱來源降低到 50 個以內,但是我不認為我有辦法每天讀完所有的文章。不過「讀完」本來就不是我的目標,我只是要從自己手工訂閱的文章里,過濾出每天真正值得我認真閱讀的文章即可。

而剩下的文章,就用 Inoreader 提供的「全部標示為已讀」的按鈕,一次清空吧!

查看相關的訂閱來源

先從自己已知的、真正需要的網站來加入訂閱。

如果覺得還想看看有沒有自己沒發現的,可以試試看 Inoreader 的推薦相關來源。打開某一個訂閱項目,在右上方的「訂閱源設置」中,選擇「更多此類訂閱源」,就可以獲得相關推薦。

指定文件夾分類

如果你的訂閱項目開始增多,也可以為訂閱項目做分類,例如我分成兩大類:「早晨學習」和「下班休閑」。在訂閱項目中,選擇「訂閱源設置」,然後在選單里「指定到某某文件夾」,即可進行分類。

關鍵是,我會建議不要用「資訊類型」來分類,例如運動類、科技類、知識類等等,為什麼?因為這樣會變成不是要閱讀與處理資訊,而是在收集資訊,然後愈收集愈多,最後資訊變成累贅。

所以,我會建議用「閱讀的行動流程」來分類,例如「你真實會需要閱讀的情境」,這樣的分類才有意義,也才真的會去讀。

指定一開啟的起始界面

Inoreader 還可以設定一進入閱讀器,首先要打開哪個頁面。例如我進入電腦玩物的訂閱頁面,選擇「訂閱源設置」,然後點選「設置為起始頁面」。

這樣每次我打開 Inoreader,都會優先看到電腦玩物又有哪些新文章了。

這個很有用,我就將我的「早晨學習」分類當作我的起始頁面。


自定義左方的功能項目

Inoreader 功能很多,原本左方的功能列會有點雜亂,但是它完全可以自訂。

在左方功能列的「齒輪設定選單」里,選擇「調整左欄項目」,就可以決定每一個項目的排序,並且取消用不到的功能項目。

例如下圖是我最後的調整,我把「訂閱源」移動到最上方,因為我打開 Inoreader 就是要看文章,不需要看其他東西。我還把儀錶板、儲存網頁等對我來說的額外功能都取消,於是我的左方就變得很清爽直接。

搜尋需要的文章資料

Inoreader 的免費版就有訂閱文章的全文搜索功能,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在左上方搜索,用關鍵字搜索各種主題的文章。而閱讀器這時候就可以當作一個更聚焦專業的資料庫來使用。

分享到 Evernote

Inoreader 在免費版中也內建了 Evernote 與 Onenote 整合的功能,可以快速把訂閱的文章剪貼到雲端筆記中。

方法是先進入偏好設定中,找到「帳號關聯」頁面,在「Evernote」項目授權。這樣一來,文章上方就會出現可以直接儲存到 Evernote 的按鈕了。

訂閱 Facebook

Inoreader 付費版還提供了可以直接訂閱「Facebook」的功能。因為現在有些內容創作者,不一定寫網站文章,而是直接發表在臉書,那麼就可以用這個訂閱的方式,在 Inoreader 閱讀來自臉書的內容。

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把 Facebook 的網址,輸入到左上方的「搜索訂閱」欄位,就可以訂閱了。

分享訂閱組合包

每個人的訂閱有不同喜好,也可能有各自發現的好網站,所以有時候我們會想共享訂閱。這時候,Inoreader 提供了「組合包」功能,進入編好設置的組合包,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訂閱,建立組合包,然後把組合包分享給朋友參考。

善用快捷鍵

最後,在閱讀文章時,我們可以善用 Inoreader 的快捷鍵,讓閱讀過程更有效率,我推薦幾個自己常用的快捷鍵:




  • j:下一篇



  • k:上一篇



  • Shift+j:下一個訂閱項目



  • W:載入移動設備優化的全文



  • Z:發送文章到 Evernote

整體來說,Inoreader 是一個很優秀的網頁文章閱讀訂閱工具,它的免費版可以滿足大多數人需求,而它的付費版有更多進階整理功能。

Inoreader 在中國區無法下載,有需要可自行換區下載。

如果要跟「Feedly」比較的話,我認為「Feedly」速度快、界面與閱讀體驗較好。而 Inoreader 的優點則是內建功能多,例如展開全文與三欄界面,和許多自訂,以及免費版就能內文搜索與分享到 Evernote。

你也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工具,或是藉此機會,讓自己開始一個「自己做主」的專註閱讀流程。

本文授權轉載自「電腦玩物」,

原文鏈接:

https://www.playpcesor.com/2018/01/inoreader-15.html


 關注 

AppSo

,回復「

re


 獲取 3 款最好用的 RSS 閱讀器下載地址  




點一下,把新鮮乾貨送給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ppSo 的精彩文章:

日本東芝同代工廠,2 秒速熱的高顏值暖風機,看劇、辦公必備

TAG:App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