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催化劑為國內船舶尾氣處理補短板
健康
01-04
科技日報天津1月3日電 (記者孫玉松 通訊員趙習鈞)記者3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環境學院劉慶嶺研究員科研團隊通過簡單易行的沉澱法,成功設計製備了基於氧化鉻的新型催化劑體系,可應用於船舶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處理。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試點專項」資助,填補了國內船舶尾氣處理領域技術空白,相關研究成果在環境工程領域國際期刊《化學工程雜誌》新一期上發表。
據介紹,船舶尾氣是沿海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源頭,尤其是氮氧化物的超標排放,已經引起國內和國際廣泛關注。目前,我國尚未掌握針對船舶氮氧化物處理的全部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國內大部分燃油輪船的氮氧化物排放處理也難以達到國際標準,船舶尾氣處理關鍵技術與材料的研究以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短板之一。
目前國際公認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方法是去除氮氧化物最有效的手段。但由於船舶等一般使用劣質重油作為燃料,排放的尾氣中含硫量顯著高於其他種類廢氣,二氧化硫會與氨氣等反應生成硫酸鹽,粘附於催化劑表面,使得催化劑失去活性。劉慶嶺研究團隊針對這一弊端,利用氧化鉻不溶於水,微溶於酸和鹼特性,設計合成出了基於氧化鉻的新型催化材料,在二氧化硫存在的條件下,新材料催化性能得到明顯改善,可對低溫氨氣選擇性催化還原反應起到大幅促進作用。該系列催化劑材料對於解決低溫高硫氛圍下的氮氧化物去除開闢了新路徑,對於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推進綠色航運發展和船舶節能減排、減少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以及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來源:科技日報)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