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巧用吸引定律讓你心想事成

巧用吸引定律讓你心想事成

心理學中有個吸引定律,說的是人的心念(思想)總是與和其一致的現實相互吸引,或者說這是一種「心想事成」。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人生道路充滿陷阱,出門怕摔倒,坐車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當,那這個人所處的現實就是一個危機四伏的現實,稍有不慎,就真的會惹禍。又比如,一個人如果認為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是講義氣的血性之人,那這個人就總會碰到跟他肝膽相照的朋友。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都是選擇性地看世界,只看得見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對於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會留意,甚至視而不見。所以,人所處的現實是人的心念吸引而來的,人也被與自己心念一致的現實吸引過去。

這種相互吸引無時無刻不在以一種人難以察覺的、下意識的方式進行著。一個人的心念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消極的或者醜惡的;一個人的心念是積極的善良的,那他所處的環境也是積極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專註於有利自己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這個人就會把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積極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會把這個人吸引過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運修造的基本思路。

巧用吸引定律讓你心想事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你想好事,就有好事,你想壞事,奇怪的是還真出現了壞結果。

一位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艄公救起。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為什麼要尋短見?」

少婦哭訴著說「我結婚兩年,丈夫就遺棄了我,接著孩子也死了。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艄公又問,「兩年前你是怎樣過的?」

少婦說,「那時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那時有孩子和老公嗎?」

「沒有」,少婦回答。

「那麼你不過被命運之船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你又回到了自由自在的以前,無憂無慮。只要努力,你一定會有美滿的家庭和可愛的孩子。」艄公勸解道。

少婦聽了艄公的話,心裡頓時一片晴朗,便告別了艄公,高高興興地跳上了岸。此後,少婦積極地生活,勤奮地勞作,好好地愛自己,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很快,她的成熟、美麗和勤勞吸引了不少優秀的男子,她選擇了喜愛的男子重新組織了家庭,很快又有了可愛的小寶寶。和艄公預言的一樣,她過上了快樂如意的生活。


我們再看另一個真實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印度小販在路邊賣「Wada-Pav」(印度版的「漢堡包」)。他沒有文化從不讀報紙,聽力很差從不聽廣播,視力很弱從不看電視。但是他幹勁十足,賣了很多「Wada-Pav」。

雖然沒文化,但他會很聰明地用一些吸引人的優惠來提高銷量。當賺到的錢增加時,他訂購了更多的原材料,賣了更多的小吃,雇了更多的夥計,招呼更多的顧客。

正當他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時,他那剛從大學畢業的兒子加入了父親的生意。面對爸爸的努力奮鬥,兒子問道,「爸,你不知道就要發生經濟大蕭條了嗎?」父親回答,「不知道,你給我說說吧。」兒子說,「現在國際形勢很糟糕,國內形勢更糟糕。我們應該為經濟衰退提前做好準備。」

小販想了想,兒子上過大學,讀了報紙,聽了廣播,看了電視,他的建議不可小覷。所以到了第二天,父親減少了原材料和訂購量,摘下了彩色的廣告牌,不再向顧客提供特別的優惠服務,也不再熱情洋溢。同時他解僱了一些人減少了員工人數。

很快,來光顧他的「Wada-Pav」攤子的人越來越少。他的生意很快下滑。父親對兒子說,「孩子,你說得對啊。我們正在面臨經濟蕭條與危機。」

「我很高興之前提醒過你。」兒子說。

千年之前,中國的智者老子就曾經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凡事多往好處想想。這聽起來好像是安慰人的客套話,細究起來,其中卻有一定的心理學道理。

心理學家發現,想像對機體的生理活動的確有調節作用。有研究機構對一個十分具有想像力的人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後發現,只要這個人說他想像出什麼事物,就可以觀察到他的機體發生了奇異的變化,比如他說「看見右手放在了爐邊,左手在握冰」,這時我們就可以觀察到他的右手溫度升高了2℃,而左手溫度降低了1.5℃。當他說「看見自己跟電車奔跑」時,就可看到他的心跳加快;說「看見自己安靜地躺在床上」時,心跳就減慢了。

由此可見,想像對人的身心反應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種作用的積極方面可以保持心理健康。凡事多往好處想想,可使我們擁有積極心態,而不是老被烏雲籠住。凡事多往好處想,可使我們正確思維,而不是鑽進死胡同,思路狹隘。凡事多往好處想想既是一種生活的智慧,也是心理的一種調節方式。

人的心態是隨時隨地都可以轉化的,有時可以轉好,有時可以轉壞。如果你想好事時,心情就立即可以變好;如果你想壞事時,心情馬上就可以變壞。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我們這一代人最重大的發現是:人能改變心態,從而影響自己的一生。」人生的成功或失敗,幸福或坎坷,快樂或悲傷,完全是由人自己的心態造成的。因為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為什麼巧用吸引定律會心想事成或曰預言常常會成真呢

學生時代的菲茨傑拉德在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以後,與他的同學——後來成為著名文學評論家的威爾遜過從甚密。有一天,他對威爾遜說:「我要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你呢?」

菲茨傑拉德能成為偉大的作家,除了自信和天分,部分原因也是受到了吸引定律的影響。吸引定律也叫「自我應驗預言」,該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莫頓提出的一種社會心理學現象,是指人們先入為主的判斷,都將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人們的行為,以至於這個判斷最後真的實現。通俗地說,自證預言就是我們在不經意間使自己的預言成為現實。

經濟學界也常把自我應驗預言用於解釋金融市場,最著名的如「丁蟹效應」,指遇到電視台播出鄭少秋主演的電視時,股市必會大跌的特殊現象。其原因就是普通投資者會預期股市下跌,而一些投機分子趁勢利用市場弱點做空大市,結果市場就真的出現下跌。

自我應驗預言其實就是一種預期,當預期形成以後,一切會不自覺地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在經濟上,預期的作用更加明顯。當權威機構和重要人物做出經濟將衰退的預期時,老百姓就會捂緊錢包削減消費準備過緊日子,工廠因為銷量下降不得不裁員,失業率增加讓老百姓進一步壓縮開支,於是經濟就真的衰退了。因此我們常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因為有了信心,凡事從好處想,就會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能增添我們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有些人總是喜歡說,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許多事情他們無法擺脫。這是因為他們從未真正地往好的方面想過,他們總是悲觀失望,有時即使有好的想法,也馬上會被自己所否定。說到底,人生走向如何,全由我們自己決定。

要有好的人生,就要巧用吸引定律,首先就要往好處想,也即立志,樹立合適目標,並為之努力,積極行動,腳踏實地,展示生命的風采,事情定會向好處發展,這樣堅持下去,自然你就心想事成。

(文/ 章劍和 心理諮詢研究員 )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警惕兒童功能性胃腸病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教你如何給心臟減負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