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十張圖帶你看清中國電影院線市場格局與發展趨勢:當前行業粗放擴張,併購整合是必然趨勢

十張圖帶你看清中國電影院線市場格局與發展趨勢:當前行業粗放擴張,併購整合是必然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電影業的機制變革

1978年以後的電影觀眾群體塌方,促成了1993年的中國電影體制機制改革,但仍未能扭轉觀眾減少、影院效益日益虧損的局面。1995年,中國電影開放市場,每年引進10部外國分賬大片;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每年進口20部分賬大片; 2005年,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電影院和電影院線、農村電影放映、可錄類光碟生產、只讀類光碟複製等領域;2012年,中國進口分賬片配額提升到34部。

電影改革的重大標誌:院線制

2002年開始,我國正式實施院線制的發行體制,院線制的實行是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改革的一個重大標誌,它明確了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分成比例,所謂的「票房分賬」模式有了更為清晰的具體運作模式(總票房先扣除5%的電影專項基金,再扣除3.3%的營業稅(這兩部分上交國家),剩餘的部分影院,院線、製片發行方再進行分賬。剩下的部分院線分7%,影院分50%,製片發行方分43%。)。原先中影壟斷髮行權的爭議被這種市場化運作模式所規避——並不是解決,院線直接規避了這種因為購買影片拷貝版權費而增加發行成本的風險。在「票房分賬」模式下,國產影片的院線之爭更呈現出叢林法則的面貌。

美國影院數量在1948年達到頂峰2萬1千家,但當年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對「派拉蒙案」做出裁決,判定大製片廠垂直壟斷為非法,要求製片公司放棄電影發行和電影院放映的業務。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躍居全球首位

院線制改革推動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繁榮。院線制改革伊始,引發的效果立竿見影。2002年問世的《英雄》開啟了國產影片叫座的時代。近年來,隨著中國影院建設的提速、影院銀幕的增多,電影得到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類型觀眾的接納與歡迎,尤其是擁有高消費力的年輕觀眾。自2006年以來,中國電影票房急劇增長,自2012年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隨後增長強勁,逐步縮小了於北美市場的差距。2017年票房收入已達到86億美元,僅次於北美的111億美元;2018年全國票房規模超600億,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這是近年來首次由北美以外的地區奪得全球電影市場冠軍。

院線地位舉足輕重,牌照近尤顯珍貴

我國電影產業鏈主要包括電影的投資、製作、發行、放映(院線、影院)以及觀影。其中,院線連接著產業鏈上游的發行和下游的影院,承擔著供片商的角色。片方將影片製作完成後,要拿到電影院放映,必須通過院線來發行,並由院線就影片在所屬影院放映進行統一安排。

只有拿到院線牌照,才能進入結算和供片環節,如果是院線的話可以憑藉自己的規模優勢和發行方進行博弈議價,而沒有牌照的影投公司只能溝通加入某一條院線來獲得影片的放映,這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與發行方的議價權。近三年來,我國院線牌照的審批尤為嚴苛,從增長數量上可見一斑。

院線與影院的關聯模式

我國院線及影院同屬於放映環節,位處產業鏈中下游,院線與影院之間的關係實際可分為資產聯結和簽約加盟兩種。其關聯模式可分為以下三種,一種是自己相對獨立的,都是自己的直營影城,直營店是由院線出資建設並經營的。這些院線的影城質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其中的代表院線就是萬達,還有一些小的類似長城沃美。但是他們近年由於發展的需要,已經開始吸納加盟影城了。第二種就是以加盟為主營業務的院線,加盟店是由院線以外的人出資建設和經營的,院線提供服務並收取一定得票房提成作為服務費。北京紅鯉魚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的經營風險相對較小,主要靠收取影城的服務費或者在影城建設中掙一點外快。第三種是加盟和直營並重的,比如大地和中影星美。這種方式可以保證院線的發展速度。這種方式的缺點就是高速擴張會導致管理能力的跟不上,星美就是有一個典型的例子。目前國內大型院線在不斷提高自有影院及資產聯結方式的比重。

院線粗放發展,行業集中度低

影視行業高歌猛進的幾年裡,全國院線公司也進入了粗放式的高速增長階段,各大院線公司跑馬圈地以量取勝。中國目前的49條院線,除了品牌和影院硬體上有差別,國內院線與院線之間沒有特別大的不同,影片幾乎為全線發行,因而放的影片都是一樣的。在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數量如此多,就屬於資源浪費。而且中小院線過多,市場風險大,競爭能力低。

2018年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達到319.89億元,同比增長17.67%。其中,龍頭公司萬達電影佔據了13.50%票房,處於領先地位;其次是大地院線,票房佔比9.9%;上海聯合院線佔比7.65%。CR5為45.62%,對比美國CR3市佔率超60%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行業洗牌整合,向頭部集中

相比美國十條院線就能覆蓋全國,我國院線整合可以說早已是大勢所趨,不過,之前由於院線牌照的限制,新進入者很難通過加盟的形式迅速擴張佔領市場,牌照限制放開之後,院線領域將更趨向於市場化,院線真正的整合才可能到來。

1、行業遇冷,向下擴張受到抑制

隨著市場逐漸成熟,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大公司爭相擴大規模的同時,票房增長速度卻未能跟上其擴張速度,原因在於觀影人次的增幅遠不及電影銀幕數量的野蠻式增長,導致單塊銀幕的票房產出能力大幅度降低,2018年,我國單塊銀幕產出為101.49萬元,同比下滑7.8%。

2018年被稱為影視行業的寒冬,一到四線城市開店規模減小,關店規模增加。其中,以跑馬圈地火拚下江山的星美影城已搖搖欲墜。當下隨著票補的退潮,「小鎮青年」的票房貢獻力開始減退,三四線城市影院數量迎來飽和,對院線公司來說,未來一段時間通過縱向下沉取得競爭優勢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當下,院線公司只有通過橫向的併購,達成深層次整合,才能在電影行業的大拐點站穩腳跟。

2、政策回暖,鼓勵併購重組

2018年12月11日,國家電影局下發的《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影院投資建設,2020年銀幕數量超8萬塊;通過財政補貼提升放映技術和設施改造,提升縣級影院、中西部影院建設改造;深化院線改革,突出資產聯結型院線,鼓勵新建和併購重組。

這意味著國家將放開對院線牌照的審批,2018年,CGV、百老匯、耀萊、博納、恆大、UME、盧米埃等7家影投公司已然達標,已經具備申請新牌照的資格,第一批新牌照大概率將在他們中間產生。

《意見》中還提出,對於長期管理不善、經營乏力的院線公司,將實行市場退出。這是我國首次對電影院線公司實行退出機制。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引導的方向是鼓勵院線兼并,增加院線集中度,有人預測,「未來中國院線數量可能在15-20條。

市場存在深耕空間,玩家仍大有可為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票房國家,2018年人均觀影頻次僅為1.2次,人均觀影頻次低於前十國家中的其他9個國家,約為北美市場的三分之一,觀影頻次尚有較大增長空間,而中國電影市場正以15%左右的中高速成長著,未來會有更大的蛋糕等待分食。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影院線和電影院運營模式及投資策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 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萬咖壹聯四年就上市 十張圖帶你了解安卓生態第一股
2018年美國電動踏板車公司混戰 共同面臨監管嚴格和經濟效益不高難題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