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禪」有多遠?就在這些「詩」里行間

「禪」有多遠?就在這些「詩」里行間

禪,譯自印度梵語「dhyana」,意為冥想。

通過禪坐訓練,集中意志、消解雜念,以至心靜如水、超凡脫俗。

這種由身入心的修行,被當代許多人認為是不可捉摸。彷彿「禪」脫離了平實的生活,是我們不易觸及和了解的虛晃學問。

然而,自東晉起,禪就通過「詩歌」這種日常的形式,與人們產生了密切的聯繫

今天推薦的這本《佛禪大智慧——禪詩名篇一百首》,精選了從東晉到清代的一百首中國經典悟道禪詩,通過細緻的解讀,帶領讀者們一窺古人的生活哲學。

作者吳言生、辛鵬宇,分別是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吳言生教授是《中國禪學》主編,並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和國學教育機構國學班禪宗智慧課程中擔任特特聘教授。

一直以來,他致力於佛禪大智慧的研究、實證和傳播,是中國當代最受歡迎、最有影響的禪學名師之一

禪令人安定,使人們能夠超越形體的牽絆,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慾望。

而禪詩,則在禪的內涵基礎上,添上了文學的底蘊,是參禪者表達禪、修習禪、理解禪的通道,與生活非常貼近。

禪是東方智慧的結晶,禪詩是佛教與文學的完美融合。禪詩蘊含著對人生、社會、自然、宇宙的深邃透徹感悟,具有神奇的魅力。

這一百首禪詩中,有許多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詩句。當我們跟隨作者再次賞讀時,便能感受到其中的禪味與深意。

對於陶淵明的《飲酒》,作者這樣解讀。

此詩堪稱是早期禪詩的代表,是真正體現了禪的精神的佳作。詩中無禪字,禪意卻最濃。比起大部分禪詩,更有詩情畫意。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因為心地高遠,所以縱使身處繁華鬧市,也覺得像在清靜山林一樣的偏遠。禪宗說:「禪家能自靜,住處是深山。門外事雖擾,座中人亦閑。」可謂深得其中三昧。

禪詩的智慧,不在於言語的華麗優美,而是通過平實質樸的生活細節,尋找真實的感悟。

唐代王梵志在《城外土饅頭》中寫道: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無論你生前多麼富有,死後仍然會像「土饅頭」一樣被拋棄在城外,孤寂冷清,那麼,生時的榮華富貴到底還有什麼意義?紅塵之中,到底有誰能逃得了土饅頭的結局呢?

既然如此,生命的意義究竟在哪裡?這就成了每個參禪者必須參悟的問題

閱讀此書時,能超越時光,與古時的大師一起,共同享受生命的純粹與自在。

而「禪」,這門看似深遠的課題,不知不覺中,便有了自己的心得與答案

佛禪大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用最簡單的方式,讓你喝懂普洱茶
刀叉用得溜,喝茶禮儀怎能一竅不通?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