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聲望畢竟不如李鴻章,他接管直隸後如何擴充自己的實力?

袁世凱聲望畢竟不如李鴻章,他接管直隸後如何擴充自己的實力?

李鴻章臨終前,向慈禧太后推薦袁世凱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此後,袁世凱和他的北洋成為清末最有實力的一個政治集團。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袁世凱完全繼承了李鴻章的政治衣缽,而且乍一看這一棒交接得還頗為順利。

然而,袁世凱畢竟不同於李鴻章。李鴻章自同治元年(1862年)率淮軍援助上海後,便獨當一面,依靠自己的軍事力量在上海立足,其後成為清廷倚重的封疆大吏。直到甲午戰敗這期間的三十多年時間裡,李鴻章位高權重,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顯然,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時,不論聲望還是影響力都遠遠不及李鴻章,儘管他在鎮壓義和團、小站練兵中可圈可點,但畢竟還是個後起之秀。更何況,張之洞、劉坤一這些元老級的大臣還在世,要想他們接受這個現實,怕是也有難度。

因此,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後,就得迅速擴充自己的力量,擴大北洋集團班子的建設,尤其是在人才方面更是要抓緊延攬。當時,袁世凱廣泛羅織人才,也具備了較為充分的條件。

首先,隨著袁世凱個人軍事力量的不斷增長和加強,特別是武衛軍在庚子之役中潰敗不能成軍後,保衛京畿、護衛朝廷的任務已不可避免地落在了袁世凱的頭上,因為這時清廷已經無兵可調,無軍可用了。形勢表明,袁世凱已經成為清室不得不倚重的柱石。

還有袁世凱在小站和山東的撫外表現也贏得了列強的青睞和支持,這在當時對朝中任何一個想干大事的官僚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此時的清廷,已經成了一個洋人的朝廷。經過小站練兵和山東巡撫期間的作為,袁世凱的能臣之名已經如日中天,漸漸為中外所看重。

其次,自李鴻章去世後,朝廷對外頓失交涉之柱、對內已經走向衰落的淮軍失去了維護秩序的權威,出現了領袖真空。而袁世凱終究是淮軍的一員,淮系集團以外任何人繼承李鴻章的地位與權力,在當時都不現實,除了強有力的袁世凱外,再也無人能勝任。這就為袁世凱接受李鴻章的班底提供了最好的機遇。

再次,庚子之變後,慈禧太后意識到不改變大清就要亡國,迴鑾後他決定實行新政,想在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方面有所作為,以挽救瀕臨倒塌的大清帝國,這也為袁世凱招攬人才、迅速擴大北洋集團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條件。

最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後來又兼政務大臣、督辦山海關內外鐵路大臣、督辦商務大臣、督辦郵政大臣、會辦練兵大臣等職務,所有這一切也都為他擴大集團班子的建設提供了權力空間以及財力上的保障。

就任直隸總督後,袁世凱就對李鴻章遺留下來的幕僚班子抓得很緊,而且是當首要工作來抓的。他每天都會騰出時間來接見文武官員,加上他擅長拉攏,沒過多久,投奔他的人如過江之鯽。這期間,像李鴻章幕僚中的重要人物楊士驤、楊士琦、孫寶琦、趙秉鈞、于式枚等人先後進入袁世凱幕府。

此外,還有一大批人才或主動投靠,或被延攬招納,都陸陸續續轉入了袁世凱的北洋集團行列之中。這些淮系官僚並有著豐富政治經驗的和仕途關係,他們在李鴻章死後轉為袁世凱效力,這是袁氏集團勢力能夠在新政時期迅速膨脹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袁世凱督直前,北洋集團雖然有強大的新軍,可是卻沒有海軍。袁世凱接收了李鴻章留下來的北洋海軍的爛攤子,並開始發展自己的水師力量。當然,北洋海軍的舊部也成了他拉攏的重點。像薩鎮冰、藍建樞、何品璋等人也先後加入北洋集團。

因此,袁世凱繼承李鴻章的衣缽說得不僅僅是名義上的,也不是官職,最重要的還是他一手創建的淮軍集團和龐大的政治勢力。從袁世凱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基本上繼承了這些遺產,也為後來的北洋集團發跡甚至主導清末政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建築奇才深受萬曆喜愛,只因太會省錢遭人恨而被罷官免職
他是大明狀元有德有才,本是國家重器卻生不逢時,定罪永久充軍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