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劉二剛:畫到什麼程度為好

劉二剛:畫到什麼程度為好

畢加索說:「一幅畫畫到什麼時候為止,應是天才的表現。」畢加索擁有兒童的天真爛漫,但畢竟不是兒童,要把有意識轉化為無意識,還要不留痕迹,好的是他隨意放鬆。中國畫也一樣,尤其是寫意畫,不同的是,落筆見性,不可塗改。故前人有「意到筆不到」說。如果是筆到意不到,畫就白畫了。畫到什麼程度為好?知「止」就是見好就收,測試著畫家的才智和眼光。

畫到什麼程度為好,畫過了頭,或畫不到位都不行。曾與大豐談畫,大豐打個比仿:就像擰螺絲,有的人畫,一直松在那裡,擰不到位;有的人畫,擰過了頭,就滑絲了。好的畫家「畫受墨,墨受筆,筆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貴在心中有數,熟中能生。

畫到什麼程度為好,語言也說不清,主要憑感覺。感覺哪裡來?靠才氣加學識。以前美術院校招生,初試時,考生才畫兩筆,就知道他是不是畫畫的料子。學識可以後補,才氣是沒辦法的。可惜的是,不少有才氣的學生,總是「三斧頭」,就深不下去了。這才氣就得打引號了。

畫到什麼程度為好,齊白石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似與不似」出自石濤題畫詩「……變幻神奇懵懂間,不似之似當下拜,」這個「度」在於各人把握,似多少,不似多少?沒有一定比例。齊白石善用,創「紅花墨葉派」,在雅與俗之間找到了妙蒂。

畫到什麼程度為好,形和神很難兼得。就說寫生肖像,往往會顧此失彼,開始或許已抓住了神態,不知止,就被形所役,愈畫愈僵,寫生就變成了寫死。顧愷之給裴楷畫像,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這個「神」有時是畫家自導自演出來的,南宋粱楷的《李白行吟圖》可算是中國漫畫,漫畫並非簡單化,這種畫要懂得取捨誇張,平庸的畫家注意不到。

畫到什麼程度為好,不在於簡筆還是繁筆,關鍵在於識。老子曰:「計白守黑」。我們往往只見黑,不見白,只知有,不知無。章法,疏密遷一發而動全身。蘇東坡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真是大手筆。

畫到什麼程度為好,畫分上中下,最難說的是那些「溫吞水」的中等畫,這種畫似乎看不出毛病,讓人難以說不好,也難以說好。多加兩筆或少畫兩筆都無所謂。敗筆混在其中,一般人或許分辨不出來。貌看還蠻豐富,實際筆筆都不是自已的。問題是:如果畫家自已知道問題就好,如自已都不知道,就沒戲了。

畫到什麼程度為好,時尚、市場、功利,都在誘惑我們。嚮往之境,獨特風格,都被消磨。從而去摸評委胃口,摸商家愛好,亦或在忙所謂的「重大工程」。忙忙碌碌,卻不知繪畫本體之真趣,到了若干年後,儘管資格也不凡,畫卻畫不下去,上不上去。

畫到什麼程度為好,都說中國畫家越老越好,這是指齊白石、黃賓虹那樣的大才。實際上人過了六十歲,精力都在下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就不錯了。外部時而提倡這個,時而提倡那個,時左時右,適不適合自已去畫呢?我們大概都曾撕掉過不少廢畫,是探索技法的也罷,而應酬的或連自已都不滿意的作品,流到外面就由不得自已了。回頭看看,看出了不足,或許正是進步時。

2016年8月於無夢齋

轉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19世界繪畫大師們筆下的花兒,每一張都美醉了
花鳥畫大師張其翼:落筆時,要進入想像的境界

TAG:藝術l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