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周易》發展的歷史分析

《周易》發展的歷史分析

夏商周之前,早期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科學落後,伏羲觀察自然用符號記錄自然和社會現象,隨後先人萌發出藉助於自然現象的記錄來預知橫禍或自己行為會帶來何種後果的需求,以達到趨利避害。

基於此,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研究人與自然的預測方法,文王將伏羲八卦推演為64卦、384爻,並提出「剛柔相對,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著成《周易》一書。

而後孔子及學生做「十翼」來解說周易,一直傳承。

秦朝時焚書坑儒,《周易》被列為卜筮之書逃過一劫,更加重了《周易》用於占卜的神奇色彩。

《周易》的解釋學傳統至漢代而一大變。漢代對《易》的解釋最重要的學派有三:一是以孟喜和京房為代表的象數之學,一是以費直為代表的義理學派,一是以嚴遵為首的黃老學派。

孟喜、京房之易以奇偶之數和八卦所象徵的物象解釋《周易》經傳文,同時講卦氣說,並繼承今文經學的傳統,利用《周易》講災變。費直易學解經多取道德教訓之意,用《彖》、《象》、《文言》中所講的道理髮揮《周易》經傳文。

魏晉時代的王弼易學則轉一方向,盡掃漢易象數學中的各種學說,恢復義理學傳統。他在解釋《周易》經文中引入老莊哲學和東漢古文經學的傳統,在解易體例上主取義說、一爻為主說、爻變說、適時說等。

北宋程頤世稱伊川先生,他的《周易程氏傳》是王弼《周易注》之後一部以義理方法解易的名著,在這部書中,解釋學的方法得到了更為廣闊的運用。程頤認為,《周易》是對宇宙萬物的摹擬,但所要表達的,不是可用數量摹畫的外在象狀,而是一種道理。

南宋朱熹在評論程頤《易傳》時說:「《易傳》明白,無難看。但伊川以天下許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無意味;唯將來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處。 」就是說,《周易程氏傳》將《易》來做個載體講他所見的道理,或者說是借《周易》卦爻發揮他自己的哲學思想。故無一句講到卜筮,通篇皆在講事理。

朱熹提出《易》之本義為卜筮的見解,由此對程頤易學和義理學派提出批評。朱熹主張區分《周易》經傳,提出易學發展階段說。朱熹以象數、卜筮求易理,把義理學派與象數學派統一起來,從而發展了宋代易學。

現代中國學術界尤其是哲學史研究領域,《周易》一直被視為占筮書而難登大雅之堂。一方面承認其為傳統社會官學典籍,另一方面又棄如蔽履。《中國哲學史》第一卷中,介紹了《易經》中的「宇宙秩序」觀念。80年代,《周易》開始為大陸學術界所注意,從中國哲學史研究隊伍中分離出專門從事《周易》研究的學術群體,以《周易》流傳本及出土《周易》竹書、帛書文本為主;另一方面從邏輯學的角度審視和分析《周易》,相繼出版和發表了一些專著和論文。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

喜歡易經的朋友不妨先讀讀《周易自測牌》《周易自測牌》源自《周易》,其內容六十四卦白話並配有清墨手繪插圖,不但講授周易六十四卦的實用,而且具有對古典哲學的研究價值。

《周易自測牌》每一卦都有卦象、斷語等解釋,還配有一個事典,為擴展閱讀古典哲學《周易》知識增添了樂趣。以遊戲方式傳播古典《易經》文化,寓教於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易自測牌 的精彩文章:

易經六十四卦全圖解之《周易自測牌》
周易和《易傳》是什麼關係

TAG:周易自測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