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回首2018,有一大殺器足以改變世界,卻由2種舊武器組合而成

回首2018,有一大殺器足以改變世界,卻由2種舊武器組合而成

2018年在陣陣大雪中已經走完,2019年已經正式來臨。回首過去的2018年,全球各國的武器裝備可謂層出不窮,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世紀競爭依舊,雙方都推出了足以打破當前戰略平衡的新式武器裝備,而全年首推的,恐怕應該是俄羅斯的「匕首」武器系統。

嚴格來說,「匕首」導彈系統其實並不能算是「新」武器。因為它實際上是兩款現役武器重新組合的結果。也就是俄羅斯陸軍已經量產服役的「伊斯坎德爾」短程戰術導彈,進行適當改裝,以半埋方式掛載到俄羅斯空天軍的米格-31遠程截擊機上,從而組合出的一套全新的空對地打擊武器。

「匕首」導彈的母型——俄羅斯陸軍「伊斯坎德爾」地對地戰術導彈,北約代號「SS-X-26」,是目前俄羅斯軍隊裝備的最新型地對地導彈。而伊斯坎德爾導彈,最早脫胎於蘇聯的「奧卡」地對地彈道導彈。蘇聯軍隊在1980年是列裝「奧卡」導彈,該導彈很快就在蘇軍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大發異彩,因此得到蘇軍高層的重視。「奧卡」導彈精確度高、反應靈活,而且彈頭採用複合制導並帶有電子對抗系統,當時美國正在研製中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甚至無法有效攔截。但是自1987年的美蘇「中導條約」正式簽字,根據條約規定,美蘇雙方都統一銷毀了射程在500~5500千米之間的中程彈道導彈。「奧卡」導彈射程僅有400千米,原本不在銷毀的行列,但是蘇聯最高層卻強令軍方銷毀了這種在當時無以倫比的先進武器,而理由僅僅是奧卡導彈的射程「可以」延伸到500千米。

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由於西方國家不斷加緊對俄羅斯的打壓遏制,俄羅斯被迫重新加強武裝,以應對西方的威脅。經過多年艱苦努力,俄羅斯最終在新世紀之初恢復了「奧卡」導彈系統,並給它取了個新名字,用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阿拉伯語名字命名為「伊斯坎德爾」地對地戰術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分為「伊斯坎德爾-E」型和「伊斯坎德爾-M」型兩種,其中E型射程280千米,專供出口;M型射程480千米,是俄軍自用型。由於經過全新加強,其出口版採用慣性制導,在280千米射程上可以達到CEP30米的精度;而俄軍自用版則使用慣性制導 景象匹配方式,命中精度可以達到驚人的CEP2米。

正是這樣一種大威力武器,被俄軍搬上了米格-31截擊機,而米格-31也搖身一變,變成一種頗具威力的專用導彈轟炸機。由於發射方式不同,空射版「匕首」導彈可以通過米格-31獲得初始速度和飛行高度,因此射程遠超過地面發射的「伊斯坎德爾」導彈,這是很正常的,根據公開的報道,空射射程可達75千米的美製AIM-120「阿姆拉姆」空空導彈改為地對空的SLAMRAAM導彈後,射程僅剩15千米,比空射版縮短了80%!所以,反過來,俄軍自用版伊斯坎德爾-M導彈本身射程就高達480千米,改為空射的「匕首」導彈後,射程達到2000千米是完全可能的。

再加上伊斯坎德爾導彈原本是地對地導彈,因此本身就是一種超音速武器,搬上飛機後,藉助米格-31的最大飛行速度,將其自身的平均飛行速度提升到5馬赫以上也並不是不可能。從理論上說,如果「匕首」導彈採用高拋彈道,其速度還有可能超過5馬赫。以目前而言,全球反導系統比較成熟的國家只有中美兩國,而要攔截速度超過5馬赫的「匕首」導彈,雖然不是不可能,但是難度顯然相當的巨大。所以,從理論上說,「匕首」導彈確實具備改變當前美俄之間戰略平衡的能力。

特別是在當前,美國一直叫囂要退出「中導條約」,而一旦美國退出中導條約,那麼必然會重新在西歐部署中程導彈,與之相對,俄羅斯如果能夠大規模部署「匕首」導彈系統,那麼,藉助米格-31截擊機的高機動優勢,俄羅斯只需部署少量「匕首」系統,即可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特別是「匕首」導彈系統,高達2000千米的射程,足以讓俄軍在自家防空網內即可覆蓋中歐和東歐的大部分地區,而且「匕首」導彈系統,平均飛行速度高達5馬赫(約6000千米/小時),其飛行2000千米僅需要約20分鐘,打擊效率遠高於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

目前,不僅是米格-31截擊機,俄軍還計劃在圖-22M3上整合「匕首」導彈系統,介時圖-22M3轟炸機則可以攜帶3枚「匕首」導彈,作戰效能是米格-31的三倍!並且圖-22M3攜帶的「匕首」導彈不僅可以攻擊陸地目標,還可以執行反艦任務,一旦「匕首」武器系統大規模服役,美軍再想靠近俄羅斯邊境,必然需要三思。(利刃龍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火平 的精彩文章:

抹不開面子,美軍應烏克蘭總統要求派出軍機,還帶著「6國聯軍」
打雞血了?斯大林格勒的慘敗後,德軍竟在幾個月內恢復了進攻能力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