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麥肯錫:中國經濟增長為全球帶來巨大機遇 一文讀懂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麥肯錫:中國經濟增長為全球帶來巨大機遇 一文讀懂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中國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世界。到2017年,中國佔世界GDP的15%。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14年,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購買力平價經濟體。按名義貨幣計算,2017年中國的GDP是2017年美國的64%,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舞台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所做出的戰略選擇可能對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麥肯錫認為,中國除對全球經濟存在影響外,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然而,在這篇文章中,關注的焦點是中國與世界的經濟關係。

中國的增長道路遠未見底

在強大的國內動力推動下,中國將繼續引領一條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道路,包括城市化,以及大幅提高人均GDP和生產率。

與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情況進行比較——當時日本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有啟發意義。當時,日本的人均GDP已經比美國高出50%左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比美國低20%左右);中國的名義人均GDP仍然只有美國的15%左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為28%)。此外,日本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78%;今天的中國是58%,仍然比高收入經濟體低20到30個百分點。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日本一直難以實現顯著的增長勢頭。但中國不同。中國人口眾多,收入相對較低,城鎮化和生產率的進一步提高空間較大,居民收入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如果實現這一目標,這些增長將推動中國不僅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製造商,而且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者和市場。

中國與世界的聯繫

世界各地的消費者都從與中國的貿易中獲益。例如,據估計,中國的進口已經使美國的消費品價格下降了27%。中國現在是跨國公司尋求新增長的主要市場。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0年至2017年間,外商投資企業的收入增長了12倍。

有人擔心「中國衝擊」會取代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的製造業崗位,儘管自動化技術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一項研究估計,從1999年到2011年,美國製造業至少有200萬個工作崗位被取代,而這段時間從中國的進口激增。然而,相關性不應與因果關係混淆。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美國與亞洲的貿易格局發生了變化。美國曆來對亞洲有巨額貿易逆差。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大量的裝配和貿易在中國得到了鞏固。通過從其他亞洲經濟體進口原材料並向美國出口製成品,中國成為了美亞貿易關係的綜合貿易中心。

更重要的是,過去十年似乎為中國和世界帶來了一個新的環境。過去10年,中國對世界的風險敞口(以與世界其他地區相對於中國經濟的流動規模衡量)有所下降。與此同時,自2000年以來,世界對中國的敞口(與中國相對於全球經濟的資金流規模)有所增加。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分析了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貿易、技術和資本方面的相互影響。在貿易方面,衡量了中國作為一個市場、一個商品和服務供應商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在技術方面,衡量了中國技術出口對全球研發支出的重要性。在資本方面,衡量了中國作為融資供應國和投資目的地的重要性。麥肯錫發現從2000年到2017年,全球對中國的敞口在以上三個方面都有所增加,總指數從2000年的 0.4 上升到2017年1.2。與此相反,中國對全球的敞口在2007年達到0.9的峰值,而2017年則下降到0.6。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想想看,當今世界其他地區2.6%的消費品來自中國,而2000年這一比例僅為0.8%。與2000年的0.4%相比,中國進口目前佔世界其他地區總產出的2.0%。然而,中國已變得更加依賴國內經濟來推動增長。就在2008年,中國的凈貿易順差還佔GDP的8%;到2017年,這一數字僅為1.7%,低於德國或韓國,這兩個國家的凈貿易順差佔GDP的5%至8%。2010年至2014年(可獲得的最新數據),中國的出口總額占實際GDP增長的34%;如果用國內增值衡量(用出口減去用於生產出口商品和服務而進口的原材料來衡量),這一比例約為25%。

在技術方面,中國一直在提高國內研發能力,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研發支出國。如今,中國引領著電子商務和點播服務等數字經濟的關鍵領域。然而,它還不是主要的技術供應商和研發出口商。中國的知識產權出口約佔世界其他國家研發支出的1.8%。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中國以知識產權、技術服務和設備形式進口的技術從2007年的略高於110億美元大幅增長至2017年的480億美元。然而,這些進口佔國內研發支出的比例從24%下降到了16%。

在融資和資本方面,中國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全球資本來源國和重要的投資目的地。2017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約佔全球的10%,高於2000年的1%。但是,相對於國內經濟,外國直接投資一直比較穩定,甚至可能有所下降。2007年,外商直接投資佔國內投資的9%;到2017年,這一數字下降到8%。儘管中國對海外資本的敞口在增加,但國內投資的增長減少了中國對海外資本和投資機會的敞口。

中國對世界的風險敞口不斷下降,這在其與進口相關的貿易政策中也很明顯。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將關稅從2000年的平均16%降低到2008年的8%。但自那以後,到2016年,平均關稅稅率已小幅上升至9.6%。此外,中國正在重點行業推動本土企業的增長。

國內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的有一關鍵驅動力。2015年以來的15個季度中,有10個季度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2018年上半年,這一比例上升到80%。在許多消費領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例如,中國在2018年第一季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票房市場。如今,中國佔全球汽車銷量的30%,電動汽車銷量的43%,以及全球零售電子商務交易額的42%。

擺脫危機可以帶來新的機遇

貿易緊張往往會激發保護和反擊的本能反應。但退一步看看真正的利害關係,就會發現一個更大的機會。繼續推進中國經濟改革,對中國和世界都有好處。

對中國來說,加強與世界的聯繫是生產力驅動的增長模式的關鍵要素,這種增長模式能夠帶來更多更好的創新。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發現,通過進入新市場、挖掘人才和戰略資產的新來源,以及在國內行業製造競爭壓力,「走出去」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增長和提高生產率。研究發現,到2030年,全球化將使中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到15%。從目前的投資驅動型增長向生產率驅動型增長的轉變,到2030年,可能為中國帶來5.6萬億美元的額外GDP和5.1萬億美元的額外家庭收入。

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中國的增長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進入中國市場可能繼續成為跨國公司收入增長的強勁推動力。新興市場可以從中國增加的投資和技術轉讓中獲益,而中國可能會成為它們勞動密集型進口產品越來越重要的目的地。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研究發現,對商品、服務、金融、人員和數據的流入和流出更為開放的國家,其增長速度要快於那些封閉的國家;在全球範圍內,這些流動在過去十年中佔世界GDP增長的15%到25%。

中國和世界面臨的共贏機遇:

中國消費者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

中國消費者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從現在到2030年,中國的消費增長可能會趕上美國和西歐,為所有出口經濟體提供新的出口機會。

隨著中國向價值鏈高端轉移,進入高附加值產業,它可以從新興經濟體進口更多勞動密集型產品。隨著中國收入的增長,消費階層將從發達經濟體進口更多商品。中國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8%出口的目的地,高於2007年的5%。孟加拉國、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泰國、烏茲別克和越南等快速增長的新興經濟體也在增加對中國的勞動密集型出口。

已經有證據表明,中國正在大步邁向成為該地區的支柱經濟體,同時也在深化與亞洲以外新興經濟體的經濟聯繫。隨著中國在新興經濟體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出口中所佔份額的下降(2014年至2016年下降了3.0個百分點),新興經濟體的份額上升了:越南上升了1.5個百分點,印度上升了0.7個百分點,印度尼西亞上升了0.4個百分點。1996年至2016年,中國與世界各地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增長了11倍。相比之下,南北貿易僅增長了兩倍。

數字技術是中國增加進口的另一個機會。2012年至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以每年61%的速度增長;隨著電子商務增加了接觸中國消費者的機會,來自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微型跨國公司都可以參與中國的消費增長。

服務自由化

服務業在中國經濟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2018年上半年佔GDP的54%,2010年為44%。然而,中國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約為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10%至30%,這表明,如果中國能夠促進服務業的增長和生產率增長,那將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關鍵方法是使服務貿易自由化。即將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研究發現,服務的增長速度快於商品貿易,在全球貿易中已經比人們普遍認識到的更具價值。

在充分支持下,中國服務業自由化的努力可以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提高效率、降低價格和加快創新,為中國經濟帶來實質性的提振。大量研究證實了服務業自由化對中國經濟的好處。一項研究發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可以增加5.3%的福利和家庭收入。

世界也可以從中國龐大而快速增長的自由化服務業中受益。醫療保健行業的價值在過去10年里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達到4790億美元,教育行業的價值(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為5000億美元。

合作構建全球繁榮的新框架

支撐全球經濟體系和治理的遊戲規則在不斷變化,但國際合作對於保持和增加繁榮與可持續性仍然至關重要。世界經濟大國就公平競爭、知識產權、數據治理、包容性增長和環境可持續性的構成達成共識,需要達成一項新的全面協議,中國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塑造這一協議。在許多迫切需要關注的領域中,包括設計新的多邊貿易體系、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就數字治理(如數據主權)達成共識,以及填補全球每年約35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

中國和美國大體上都處於足夠強勁的狀態,能夠在短期內經受住貿易緊張的考驗。中國可以利用自己的規模和領導力,通過繼續改革國內經濟,為全球繁榮開闢新道路做出貢獻,進而為中國自身和世界的發展創造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時間旅行的的確確是可以實現的 不過首先你得有這個東西
2018美國科技行業就業形勢一片大好 雲計算及AI人才明年將躋身最搶手行列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