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後,為何發誓「終生不履日本土地」?

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後,為何發誓「終生不履日本土地」?

鴉片戰爭之後,曾經的泱泱大國遭受了西方列強的不斷侵擾。十九世紀後半程,大清帝國被迫打開了國門,在一批有識之士的倡導下,清朝政府開始實行了洋務運動。

實行洋務運動的目的就是富國強兵,其中,李鴻章的貢獻最大。在洋務派的不斷努力下,清朝政府最終有了自己引以為傲的海軍,然而1895年的甲午戰爭,卻使得之前的一系列努力化為了泡影。

大清帝國在實行洋務運動的時候,東方同樣受到西方欺負的島國日本也在進行著明治維新。和清朝不同的是,日本的改革卻比清朝更為徹底,在明治天皇的支持下,日本國民義憤填膺。除了發展自己本國的海軍之外,日本也制定了所謂了擴張政策,而清朝就是它的下一步目標。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在朝鮮政府的請求下,清軍進駐朝鮮。與此同時,日本也開始向朝鮮增兵,兩國由此爆發了戰爭。甲午戰爭一役,中國以慘敗而告終,曾經李鴻章付諸於心血的北洋海軍在威海衛全軍覆沒,這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李鴻章的強國之心。泱泱大國竟然敗給了彈丸小國,這種創傷在李鴻章心裡久久不能抹去。

李鴻章是晚清重臣,時任軍機大臣,又兼任直隸總督,他成為了與日談判的不二人選。洋務運動的核心恭親王奕忻已經生病在床,而曾國藩、左宗棠等名臣也早已去世,所以李鴻章便成為了眾目睽睽的人物。李鴻章身知,此一去,將徹底就披上了賣國賊的稱號,為了清朝的顏面,也為了他所忠誠的太后和皇帝,這位年邁的重臣只好踏上了這條屈辱之路。

1895年2月李鴻章來到了日本,在此之際,他與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進行了商議。伊藤博文毫不掩飾日本的貪婪之心,剛一見面,他就威脅李鴻章,要求清朝允許日本軍人暫住大沽、山海關、天津。這三個地方是北京的門戶,李鴻章自然明白,他一口回絕了伊藤博文的要求,並言決不退步。

談判中期,李鴻章遭到了日本暴徒小山六之介的刺殺。在李鴻章將要回到住所的時候,小山六之介從人群中湧出,他朝著李鴻章的轎子開了幾槍,李鴻章左臉頰被擊中,他因失血過多昏迷了過去,被送去日本醫院進行了搶救,而暴徒最後也被制服。

小山六之介的這一槍挽救了清朝政府,日本政府害怕此事件影響日本聲譽,只好將原先商定好的賠款3億兩白銀改為兩億。在回國的路上,李鴻章硬是兩艘船之間的夾板之上爬了過去。他回頭望了望這位遠去的彈丸小國,悲痛無比,發誓平生再也不踏上日本半步。

洋務運動的大功臣,最後竟以這種方式收場,不免令人唏噓。雖然現今人們對其褒貶不一,但是李鴻章對晚清政府的貢獻是不容被抹殺的,特別是他的洋務運動,他更多的是晚清政府的替罪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新論 的精彩文章:

我國史上功高蓋主的四大名將,一個冤殺,兩個作死,只有他難評價
它曾是東歐大國,國力僅次於蘇聯,卻因內亂最終解體

TAG:歷史新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