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老子和孔子都提倡愚民政策,真的嗎

老子和孔子都提倡愚民政策,真的嗎

請問?老子和孔子都提倡愚民政策,是真的嗎?老子和孔子真的提倡愚民政策,你認為呢?

從古到今,很多人都認為老子和孔子都提倡愚民政策,這也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其中最惹人爭議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經》第六十五章有這麼一句話,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論語》中孔子講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也是一直辯論的焦點,兩位聖人真的都提倡愚民政策?像他們這麼有智慧的人,不可能無根無據的講這種話,他們這樣講的依據是什麼?

孔子當年為什麼講「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在當時也是一個施政者,對於治理天下是深有體會。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施政者,在治理百姓的時候要有權宜應變的做法。可以這樣說吧,在當時的社會,老百姓的知識程度都不是很高,只能夠告訴他們怎麼做,卻很難使他們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道理。

那麼老子又為什麼要講「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這也是歷來都認為老子是在主張愚民政策的一句話。老子怎麼會提倡愚民政策,不可能。老子的意思是說,在古代(古代是老子之前的時代)那些善於行道,用道來治理國家的人。他們是怎樣做的呢?非以明民,就是不鼓勵老百姓賣弄技巧,玩弄小聰明,耍心機,打自己的小算盤。而他們所採取的方法是,將以愚之。他們會採取一些方法方式讓老百姓養成一種很謙虛,很守分,很恭敬的態度。而且每個人都很純樸,很樸素,很純真。不會怎天賣弄技巧,耍小聰明,不會要這要那,更不會有過多的慾望,太多的要求。

從古到今「人云亦云,隨大流」,是人性的弱點之一。一般來說,人很容易對某種信息不由自主的產生無意識的盲從。也正因為如此,即使有主見的人,如果置身其中,也很容易受其感染而失去辨別能力。正因為人容易犯「人云亦云」的毛病,結果很可能導致自己錯誤的認知。所以,在接收到某種信息或者事物時,都應親自細緻的觀察和辨識,得出符合事實,實際的正確結論。

當然,有時對於眾人的意見,社會的傳言,信還是不信,都不能盲目,既不要盲目相信,也不要盲目不信。正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任何事物都有其陰陽的兩面性,主要是看你怎麼認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諸子百家三觀 的精彩文章:

TAG:品讀諸子百家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