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中東地位類似猶太人的庫爾德人,曾為蒙古帝國出征打仗立下大功!

在中東地位類似猶太人的庫爾德人,曾為蒙古帝國出征打仗立下大功!

庫爾德族是一個生活於中東地區的游牧民族,總人口約3000萬,主分布區位於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的交界地帶庫爾德斯坦,有少數分布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山區。

庫爾德族主要語言是庫爾德語,相傳是古代米底亞人的後代,兩千多年來一直都在庫爾德斯坦的山區活動,過去都過著游牧式生活。

庫爾德人大多數都是伊斯蘭教信徒,多屬於遜尼派,講庫爾德語。庫爾德語有兩種書寫方式:在伊拉克和伊朗主要用阿拉伯字母書寫,在土耳其和敘利亞主要用拉丁字母。雖然兩種書寫方式其實相通,但可能因為長久的分隔,使兩種語言在用詞方面已開始有顯著不同。

庫爾德分布在中東一些國家,在當地就處於少數民族地位,受到當地國家的限制、歧視、甚至壓迫的對象。庫爾德民族所以不能獨立,也世界上大國擔心引起中東地區混亂,而拒絕支持,實際上是堅決反對。

庫爾德雖然屬於中東各國的少數民族,但可不是個小民族,是中東地區第四大民族。前三個民族分別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都有各自屬於自己的國家。

目前,庫爾德人口大約有3000多萬,分散在中東各個國家,土耳其1800萬、伊朗600萬、伊拉克500萬、敘利亞100萬,有少數分布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山區。

庫爾德與以色列建國前的猶太民族有一定的相似性——長期處於有民無國的狀態。但是,以色列是單一的猶太教群體,與周邊的鄰居們信仰迥異;而庫爾德人是穆斯林,分部的地區也是中東穆斯林聚居區。從教派上看,庫爾德屬遜尼教派,從語言族繫上看,庫爾德屬於伊朗語族;其聚居區又是傳統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轄區,現在大部族群分仍居住在土耳其山區。

庫爾德人是米底人與波斯人融合以後形成的民族,「庫爾德」這個名字來源於波斯語「戈爾德」,意思就是「勇敢的人」。然而,十分悲劇的是,其聚居的地區周邊大國林立,歷史上先後被多次征服。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期,庫爾德人主要依靠給奧斯曼帝國當兵為生。庫爾德人驍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一些上層庫爾德人被蘇丹封為了領主,控制著大量土地和奴隸。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庫爾德人的地位還是可以的,享受著奧斯曼帝國的優待,所以沒啥建國的打算。

直到一戰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敗滅亡,庫爾德人也失去了以往的一切特權和優待。雖然,他們也想在混亂當中建立起自己的國家阿拉拉特共和國,但很快就被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的軍隊擊敗,之后土耳其的新政權對庫爾德人設施的是限制和打壓的政策。分布在伊拉克、敘利亞的庫爾德人的遭遇也是類似。

撇開建國後的歸屬感和榮譽感等精神動因,獨立建國能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掌握國際話語權,能合理合法的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能合理合法應對其他國家民族的壓迫和侵略,能決定自己的發展道路,擺脫寄人籬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處境,自然是其民族前仆後繼奮鬥的目標。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庫爾德人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游擊戰,他們主要是在伊拉克,土耳其和伊朗邊境山區活動,希望可以通過武力幫助上述國家的庫爾德自治區獨立出來,進而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民族國家——庫爾德斯坦。其中規模最大的就是庫爾德工人黨。

顯而易見的是,這個建國理想,無論是在土耳其、還是伊拉克、敘利亞都被視為分裂國家行為,自然成了被打壓的對象。

而且,所謂的建國,其自身也面臨重重困難。

第一、對比同樣千年來有民無國的猶太人。庫爾德人為游牧民族,生性好鬥而不事生產(人口生產除外),所以,缺乏猶太人那種雄厚的財力。比如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最早的土地,就是20世紀初,富裕的猶太人從當地阿拉伯人手中,高價購買的沙漠和荒灘,逐漸建立了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這也成為後來以色列國建國的重要基礎。

第二、沒有一個類似於以色列建國的那種「猶太復國主義」的指導精神和明確的建國綱領,而且分部各個地區的庫爾德幫派各自為政,也不好團結。這個是中東各民族的通病。

不過,庫爾德人是較為世俗化的穆斯林,女的不穿罩袍、不遮面,與男人一樣扛槍打仗,非常剽悍。與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人不同。

第三、沒有像以色列那種靠譜又給力的大國撐腰。美國的猶太財團很厲害,所以美國一直支持猶太人。相對比的庫爾德人,一直被各個大國當棋子耍來耍去。成了小國互斗,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第一次嘗試建國是1920年,被英法給愚弄了。戰敗的土耳其帝國被脅迫著簽訂了《色佛爾條約》,裡面有與庫爾德人建國相關的條款。結果沒成想,土耳其發生了革命,凱末爾的「土耳其國民大會」取代了蘇丹政府。考慮到要拉攏土耳其對抗新生蘇俄,英法很快與土耳其重新簽訂了《洛桑條約》,把允許庫爾德人建國的條款全部刪掉,取而代之是庫爾德地區被一分為三的由土耳其、英屬伊拉克和法屬敘利亞分別統治。

第二次是二戰後的四十年代末,被蘇聯反覆愚弄。

出於緩和中東地區與英美矛盾的考慮,加之蘇聯在伊朗已經撈到了好處,前不久,還信誓旦旦幫助庫爾德人獨立的蘇聯人,瞬間變臉,轉身成了指導伊拉克軍隊消滅庫爾德游擊隊的軍事顧問。

之後,趁著1991年海灣戰爭,庫爾德第3次嘗試建國,沒成想,又美國「耍了」,招致了薩達姆血腥報複式的屠殺。

在海灣戰爭之際,CIA(美國中情局)來到了伊拉克的庫爾德人區做了大量鼓動工作,許諾如果庫爾德人舉行武裝起義反對薩達姆,美國就支持庫爾德人獨立建國。

但真正打敗薩達姆後,庫爾德人雖獲得自治,但美國卻不支持庫爾德建國。

客觀的說,一旦庫爾德人獨立建國成功,那麼必將在土耳其、伊朗、敘利亞等國產生連鎖反應,最終可能造成難以想像的混亂。而且土耳其、伊朗在當地都是有實力的國家。

蒙古大軍通過三次西征,先後征服了今鹹海以西、裏海以北的欽察、花剌子模和東起阿爾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遼、畏兀兒,建立察合台汗國;在鄂畢河上游以西至巴爾喀什湖的乃蠻舊地,建立窩闊台汗國;在伏爾加河流域的梁贊、弗拉基米爾、莫斯科、基輔等公國,建立金帳汗國;在兩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敘利亞,建立伊利汗國……形成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蒙古大帝國。

公元13-14世紀期,

庫爾德

人服從了蒙古人的統治,蒙古人見到庫爾德山民驍勇善戰,就利用他們去攻打聶斯托里派教徒(即

中國

史書上的景教徒)及其他不服從蒙古統治的民族和教派。庫爾德人為蒙古帝國出征打仗可謂功勛卓著,中國的《元史》上也有對於庫爾德人的許多記載,只不過他們在《元史》的中文譯名為——曲兒忒人,這個中文譯名與今天的「庫爾德」高度諧音。在帝國時代險惡的自然環境和你死我活的生存空間的爭奪中,庫爾德人養成了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他們是西亞地區各個朝代和國家最受歡迎的僱傭軍將士,也是東方民族首次擊敗西方入侵的領頭人,例如阿拉伯歷史上地位最高的大英雄薩拉丁就是一位純粹的庫爾德人。出身於庫爾德望族的薩拉丁於1171年推翻了埃及法蒂瑪王朝(中國史書上的綠衣大食),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阿尤布王朝。在控制了今天的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之後,又於1187年向十字軍建立的耶路撒冷拉丁王國發起進攻,在巴勒斯坦北部太巴列的決戰中全殲2萬十字軍將士,生擒耶路撒冷國王,結束了十字軍對耶路撒冷88年的統治與佔領。隨後他又領兵挫敗了由英王查理一世率領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薩拉丁的業績雖然被全世界穆斯林們世代歌頌,也成了繼往開來的阿拉伯各路英雄效仿的榜樣。但不幸的是,能征善戰的庫爾德先賢們從來沒有想過為自己的民族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中的佼佼者在外出征服別人時也被別人給同化了。或許,這就是庫爾德人自己從來不願意去歌頌薩拉丁的原因。

在蒙古人統治西亞(中東)一個多世紀的歷史時期,在伊利汗國,庫爾德人所得到的禮遇非常高,幾乎是蒙古帝國中的一等或二等民族。

而地位比較高的色目人則主要包括中東地區的曲兒忒人(庫爾德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我國西北地區的回鶻人(維吾爾人)等少數民族。而曲兒忒人(庫爾德人)的政治地位在事實上又遠遠高於其他民族的「色目人」。

自從蒙元帝國建立後,尤其是蒙軍第二次西征橫掃西亞(中東地區)並建立了伊利汗國後,庫爾德人亦有很多在蒙元做官的、當將軍的。甚至到了大明王朝也有很多波斯人、阿拉伯人、庫爾德人做官當將軍的。而在此之前,經過多個世紀的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與民族、宗教同化中,也有很多庫爾德人搞起了商業貿易,並騎著馬隊或牽著駱駝隊,往返於西亞-中亞-中國的古絲綢之路上,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有很多庫爾德人移居中國,主要定居在「色目人」集中的西北地區,只不過他們在中國的身份慢慢演變成維吾爾族或回回族並信奉伊斯蘭教了。

到了2017年7月,中國的維吾爾族人口超過1000萬,回族人口接近1000萬。亦有歷史學者「小心猜測」說:在中國維、回族這2000多萬的人口中,同屬於「色目人」

後裔

的庫爾德人後裔不會低於30萬人,甚至會超過100萬,就像如今的中國漢族人口裡,實際具有各類少數民族血統的人口不會低於5000萬是一個道理,只不過他們的身份證和戶口本上寫著的是漢族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一部陝西史,半部西戎史呢?
羯族石勒後裔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