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2018年這道分界線,會劃掉誰?

2018年這道分界線,會劃掉誰?

年終歲尾,你的朋友圈,肯定都被2019年的各種FLAG,或者是2018年的各種總結刷了屏。

一年裡所有值得回憶和定格的時間點,變成了幾行文字、一張圖片或一段視頻。這是場發生在跨年的集體情感迸發,更像是一次關於生活方式的演習。透過朋友圈這個數字化的網路,我們仍能感受到,生活的多變承載著力透紙背的溫度。

但懂懂觀察後卻發現,媒體圈的大多數好友,卻鮮有關於來日過往的總結。他們的朋友圈裡,更多發布的,往往是所在媒體關於2018的年終盤點。

細細想來,原因很簡單,媒體人往往是社會上見過、記錄過最多大事件的群體。優秀的媒體人,生活早已融入工作無法分割。記錄時代,在他們看來,就是記錄自己的生活。

而更重要的一點應該是,他們哪有時間呢?大家眼裡的節假日,應該是媒體人們隨時準備衝鋒陷陣的戰場。

這個觀點,在最近看到的一則漫畫里,得到了印證。


奔命的2018

就在2108年底,懂懂工作室的小夥伴都在準備放假、歡度新年的時候,看到了微博上熱傳的一組漫畫,頓感扎心啊……

新浪這位楊大鵬總監的經歷,對於我們新聞人來說是多麼熟悉的場景啊:幾乎沒有準點兒回家跟家人共進晚餐的機會,進家門立馬癱軟在沙發上,多一步都不想挪動,但即使睡在沙發上也要24小時不能關機,洗澡的時候還要給手機帶上「套」放在身邊。

再來看這張圖,內容推薦的負責人劉大競自嘲是全新浪最懂泡麵的寶藏男孩。凌晨2:20分,他正向他的泡麵桶里加調味料,一口面還沒進嘴,就接到了熱點溝通群里推送新聞的需求。等他終於忙完工作,面早就已經泡糟了。

媒體當然不只是漢子們的領地。女孩子們接到任務時,執行力也絲毫不遜色。漫畫里的設計師花花,和每個剛畢業的女孩子相似。接通電話時,她還依在異地戀男友的懷裡看電影。

相信只要你在媒體圈待過,這些場景一定似曾相識。

看了這個在微博上熱傳的漫畫,小夥伴們悄悄問我:「懂懂老師,咱們新年真的能放三天假嗎?」我內心是滿滿的歉意,回到:「我去燒香。」

12月31日晚上,按照我的命令,團隊所有人都必須要看羅永浩的跨年演講。大家分別坐在不同城市的家裡,聽著來自深圳的這場直播。當大家聽到這段的時候:

當老羅講到這段的時候,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那個扎心的微博漫畫。

近兩年,大家都在說,社交媒體的發展對資訊行業帶來震蕩,甚至重構了新聞生產的模式。但無論信息的交互方式如何改變,傳統媒體和商業網站,面對突發新聞時堅守的原則都不會變。我們在紛繁的信息中,看到了高效、權威、優質的內容,當然也該向那些放棄了游泳、度假、約會、家宴……隨時隨刻幫你看見事實的媒體人們致敬。

作為從傳統媒體嚴格訓練出來的懂懂,兩年多以前創業的第一天,就給小夥伴下了一道死命令:365*24小時開機!2016年底創業,2017年、2018年小夥伴們幾乎沒有歇過完整的假期,即使是春節。互聯網公司那些常被吐槽的「996」工作制,對於我們這些真新聞人來講算什麼?

漫畫中人物的「遭遇」,是所有新聞人最熟悉的日常。

當然,2018年的大事還遠遠不止這些名人的逝世,每逢「8」似乎就是多事之秋,這一年所有新聞人都是奔命的一年,幾乎沒有一絲喘息的機會。

但懂懂想說,現在的媒體環境越來越複雜,面對這樣重大的新聞事件,有新浪這樣一群「真新聞人」,也有大量蹭熱點的「假新聞人」。「真新聞人」負責報道真相,第一時候告訴我們事件的全貌,用他們的勞動給讀者以價值。而「假新聞人」則是各種蹭熱點、騙點擊,不負責真相,只負責眼球。

舉一個例子:11月13日,某網路媒體通過裁剪信息給出暗示的文字手法,將鎚子科技CEO羅永浩的「多動症」描寫為「精神病」,這一說法迅速吸引了網民的眼球,並引發互聯網行業熱議。但這是事實嗎?

其實精神病的說法,出自2016年4月羅永浩參與的羅輯思想讀書會,當時羅永浩曾親口講述其作為「ADHD」(多動症)患者的求醫經歷。一些「假新聞人」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吊起讀者的胃口。而接下來更多的蹭熱點的媒體在不求證的情況下開始大面積轉載,進行二次加工、擴大傳播。這些媒體根本不考慮新聞是否正確,更不考慮這樣的新聞對當事人的影響。

很快,事情在新浪新聞客戶端和騰訊新聞等這些權威媒體的全面調查之後得到了反轉,老羅「精神病」一說被證偽。

在整個2018年,大家還記得上演了多少次這種熱點新聞的大反轉嗎?讓用戶真正了解熱點新聞,有公信力的媒體顯得越來越不可或缺。

忙碌的2018年過去了,楊大鵬、花花、劉大競和懂懂這些真新聞人收穫了信任與口碑,而假新聞人漸漸地感到了絲絲冬意。

2018年底,許願2019年的時候,我們大聲說:2019世界和平,然後小聲地加上一句:能夠有一個完整的春節假期。

價值回歸

在2018年底,所有對未來的預見都指向一個詞:冬天。而且絕大多數人認為2019年只是冬天的天始。

但這是真的冬天嗎?懂懂認為,改革開放40年,發展中的機會主義紅利結束了,很多過去可以發現的機會、空子,以後很難再有了。一切,將回歸本質。

羅永浩演講中說道:「以2018年為分界線,靠運氣的時代結束,靠實力的時代開始,但願我們不會輸的太慘。」——這句話懂懂深以為然,未來靠的是實力 努力。

過去幾年,各個領域都存在著不可理解的瘋狂現象。比如懂懂所在的自媒體行業,一時間什麼人都可以稱為自媒體,虛假炒作、敲詐勒索等亂象叢生。我們的嚴謹和努力,在他們聳人聽聞的標題和分分鐘10萬 的流量面前,非常的無奈。

與自媒體亂象同步的,是過去幾年內容資訊平台的紛爭,10萬 也「綁架」了很多的平台。我們現在回頭來看,幾家大的互聯網內容資訊平台在這個過程中承擔了重要的責任。

比如騰訊新聞,不僅藉助QQ和微信兩大社交平台可以高效觸達讀者,在第一時間將熱點推送到讀者面前。同時在內容上也堅持深度報道,比如深網、一線等優質熱點欄目,聚攏了一批忠實讀者。

再比如網易新聞,最早發力移動端的新聞客戶端,以「有態度」為發展的目標,觀點多元化,與讀者形成良好的互動,因此而深受讀者喜歡。

再比如新浪新聞客戶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前有微博這個最「敏銳」的熱點平台,後有新浪專業的內容團隊,為讀者提供著最及時、最全面且最有公信力資訊內容。新浪新聞客戶端不僅延續了新浪在門戶時代的優勢,還根據移動時代的需求不斷創新, 24小時熱榜、媒體說,等在內容產品上的嘗試。不僅可以讓讀者最快了解到熱點,還可以通過多方觀點了解熱點的全貌。

還有一個很值一提的是今日頭條。今日頭條開創了信息流的方式,總是讓讀者看到自己最有興趣的內容。今年,在機器演算法的基礎上增加了人工編輯,使得優質內容有更多的機會被推薦。今日頭條不生產內容,但是通過機器 人工的方式,將豐富的內容提供給廣大的用戶。

前幾年的內容資訊亂象,使得用戶處於信息迷局中。亂象中,很多機會主義者靠運氣或許博得了眼球。但是正如羅永浩所說,2018或許就是那個分界線。而懂懂認為,這也將是一個理性回歸,讀者更需要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是「嚇人」的內容。

借用羅永浩的話:未來將是靠實力、靠努力的時代,騰訊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新聞、今日頭條等有實力的大平台,應該都不會輸得太慘。

如果不想輸,漫畫中的那些人物就會是我們這些「真新聞人」的常態。「996」算什麼?「365*24」才算牛!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回答2018:陸奇與YC中國的落地元年
OPPO打破舒適區的背後:手機產業的又一個十字拐點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