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年男人,請你們回爐重造

中年男人,請你們回爐重造



電影《男人四十》劇照。



「中年男人,是地球上最壞的生物,因為他要幹壞事,基本上智力已經成熟了。」傳說這句話來自美國作家福克納之口。

年富力強的時代一去不返,距離退休倒是還有相當一段時間,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讓中年男人不得喘息。壓力之下,他們也會在春風沉醉的晚上,戴上心愛的手串,紮緊腰帶,坐在酒局上推杯換盞,撫今追昔,說到動情處,還要掉幾滴眼淚。



這樣的生活談不上多高尚,但原本也無可指摘——直到互聯網盯上他們。

在這裡,謹為生活不易的中年男人奉上幾條指南,祝他們擁抱清爽。

2018年,中年男人很忙。忙著撿自己崩塌在一地的人設,忙著為自己的一臉油膩做事後公關。

馮唐在雄文《如何避免成為一個中年油膩猥瑣男》里拋出的命題,至今都沒有得到確切的解決路徑。枸杞保溫杯、大肚子、盤串兒、炫耀喝茶、公開說性、愛教育人、裝腔作勢、不讀書……網民們曾經圍繞油膩標準討論得火熱。



歸根結底,比油膩更可怕的是油膩而不自知。

我們不主張臉譜化中年男人,但希望在新年伊始,為他們尋找一條回爐重造、清爽去油之路。




找回已婚男人的邊界感



一個已婚的中年男人,尤其要謹言慎行。與異性朋友關係再好,都要注意好邊界,拿捏好分寸。

跟女助理、女秘書或女同事共用一根吸管,你說一點曖昧都沒有,有說服力嗎?這種過分親密的舉動萬萬做不得,至於行走在低俗邊緣的曖昧之語,還是憋在肚子里吧。另外,夫妻問題最好還是關起門來解決。逢人就說妻子的不是,並不能襯托自己的高大,只會愈發顯得油膩。

電影《男人四十》里張學友扮演的中學語文老師,在青春靚麗的女學生誘惑下,顯得躊躇不定。一邊家庭的無趣平庸和中年危機,一邊是女學生仰慕的火花,他不捨得放棄這種感覺,又無力承擔踩過界的責任。

橫亘在他前面的,就是這條中年男人道德準則,油膩與不油膩,也就是一瞬間、一念頭的事情。



拒絕直男癌式自戀

中年男人的「淪陷」,常常是因為他們毫不掩飾的自戀,尤其是過分相信自己的性魅力,直男癌指數爆表。

前有五嶽散人自稱「有經濟基礎的老男人沒有睡不到的女人」,後有著名記者說「如果沒有女人,再葷的飯局也都是素局」,而他認為女性在男性飯局上樂在其中。

毫無顧忌地談論「女人」和「性」,不是個性,而是猥瑣。無論是不是精英、肚子里有多少知識,都不該在電視節目上毫無顧忌地說出想要「死在女人身上」這樣的話。

這也是某些中年人常犯的一個毛病:總以為全世界的姑娘都會迷上自己,總以為所有同事都在暗戀自己,總以為中學時的女同桌還沒忘了自己——這種幻想如果只是幻想也就罷了,要是當了真,那就是活生生的車禍現場。


拒絕物化女性和蕩婦羞辱

都說飯局容易滋生油膩,比飯菜更油膩的,是飯局上的權力。比如勸酒,比如勸人表演,比如勸酒之後再勸人表演。

這種勸說,四分酒意,六分認真;三分請求,七分命令。面紅耳赤的「大佬」們吃准了小年輕人微言輕,不敢撕破臉皮,便在飯局上放心大膽地發號施令。在場的女性被當做一道甜點,一枚精緻配件,唯獨不是一個人格平等的人。這種行為不僅油膩,還很流氓。

很多男性就像去年引起轟動的章文一樣,被逮住現行就撒潑稱「已婚男人都這樣」,話語中帶著的都是隱形的男權文化,與之對應的理論則是「蕩婦羞辱」:女性不就是希望被男性欣賞嗎?不然為什麼穿得那麼少?


拒絕被中年油膩男人物化的女生。




不是女性墮落,是你墮落


企業家們公開演講最好準備演講稿,學好兩性政治正確意識,別天馬行空到頻頻出金句。

俞敏洪公開演講的那番「女性墮落論」,直言中國女性的墮落導致了國家的墮落,一夜之間就讓新東方的股價大跌。

很多網友表示,這簡直就是舊時期的紅顏禍水論的翻版。想到在此之前,俞敏洪的」金句「:「 資本市場就是你娶了一個女人,然後你還甩不掉。每年你還要為她增長25%的收入,不是因為你愛她,是因為你被綁住了。」


雖然事後俞敏洪誠懇向公眾道歉,但這種油膩的言論,簡直就是一次中年成功男士的大災難——推而廣之,別生活一出問題,就忙著抱怨女人。


拒絕裝腔作勢

多讀書,少嗶嗶。在引用名人名言和背景資料時,請三思後再說話。

像某中年演員,被吐槽「老幹部」演技千篇一律之後,又在微博上凹知識分子人,結果漏洞百出,貽笑大方。在公開接受採訪時又強行賣弄學問,

「諾貝爾數學獎」等言論被全網群嘲,何苦?


有一類中年男人就是愛裝腔作勢,喜歡圍跟後輩們吹噓風流史,擺著一副「我教你,因為我比你更資深更年長更厲害」的姿態,個個都以為自己是風流倜儻的胡蘭成。有時候幾杯酒下肚,更是勾出了愁腸百結,過往的經歷添油加醋,慷慨陳詞,一直說得眼含淚花,哽咽不已,一場酒桌演講才在一聲含混的「乾杯!」中結束。



如果只是相擁而泣也就罷了,最怕許多人還喜歡拍著年輕人的肩膀,說一些自己都沒弄明白的人生道理。如果你和他們多吃幾頓飯,就會發現這樣的演講周而復始,每次都有一些細節上的不同。


古人把「好為人師」列為一大罪狀,我們不禁懷疑,喜歡酒桌上課的中年人,年輕時是不是都是愛去西藏洗滌心靈、愛讀心靈雞湯的文青。




那種裝腔作勢,有如錢鍾書筆下的方鴻漸,甚至更糟。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大城市也沒有多好,但我就是不想回老家


代購之死

關於2019年的50則預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與2018來一次鄭重的告別
我是如何把一家自助餐廳吃垮的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