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德國故事】旅遊的時候,你會給小費嗎?

【德國故事】旅遊的時候,你會給小費嗎?


中國人是沒有給小費的習慣的,但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被資本主義國家浸淫了這麼多年,從事服務行業的人都對它有了新的認知。如今中國經濟騰飛,有錢人滿地跑,出國旅遊的人也越來越多,關於小費這個話題,我今天突然想與大家聊一聊。

我到緬甸的時候,正巧在網上有一位讀者曾先生與我聯繫,聊過之後發現他對緬甸很熟悉。於是順口問了一句關於緬甸目前的形勢,和外國人能不能租車之類的問題。沒想到這位曾先生十分仗義,立刻要免費幫我安排接下來蒲甘的車與司機。

我比較不好意思接受。後來他告訴我是因為看了我的故事,所以開始了一段非常不一樣的旅程,最後就留在了旅遊行業。他說他自己現在從事旅遊行業,與我也脫不了干係。而且正好自己也做緬甸線路,所以有緬甸合作方,給我們安排車十分方便。

我和托馬斯旅行向來自由散漫,這麼多年,除非迫不得已幾乎沒有怎麼用過司機和導遊。其實我自己也是做旅遊行業出來的,所以更加不願意讓別的司機和導遊帶我們這種摳門的客人。不是怕導遊宰客(宰托哥實在難度係數太高),而是我深深理解導遊的不容易,絕對不能讓導遊帶托馬斯這種客人。我半開玩笑的告訴托馬斯:我要是帶上你這種遊客,分分鐘甩團!

我們要在蒲甘呆四天,最後盛情難卻,我們商量好用一天車就好。剩下的三天我們自己租電動車玩。自從定好這個事情以來我就深感不安,我就覺得我對不起這個司機師傅。要跟著我們受累。因為托馬斯肯定是帶著司機去他定的線路,而且一定不會浪費時間走滿行程。最後也不會給多少小費。

想著想著我就覺得何必要用曾先生安排的車,還不如讓托馬斯自己折騰的好,按照托馬斯的玩法始終也是花不了幾個錢的。到頭來我又沒省幾個錢,落得個裡外不是人多虧!

早上司機五點半司機就來接我們去看日出。我就在想辛苦人家這麼早來接我們,小費給什麼數合適?

在歐洲國家給小費並不是必須的,因為服務生是有合適的工資標準的。小費只是作為服務質量的激勵,當客人覺得服務不錯的時候就給一些小費作為感謝。

但是在美國的制度下,不給小費或者小費給得太少卻是行不通的。因為多數餐廳服務員是沒有工資或者只有象徵性工資的。服務員的收入全靠小費支撐。小費給得太少有時候簡直是一種侮辱。

美帝國主義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給小費這種形式最後都被它綁架了。就像我這種心理有一點兒小虛榮心的,好多給小費大方的人並不一定是心寬闊綽,只是不想別人認為自己太小氣。我做導遊的時候收到客人的小費也是非常高興的。所以我也想別人的辛苦工作有點兒盼頭。

但是我們出來旅遊的時候,即使是AA制,我錢包里出來多少錢也是需要與托馬斯商量的。因為旅行時都是由他統一管行程與財政的。旅行各國貨幣不同,錢都是由他來支出管理的。

我跟托馬斯說就給5000塊一天吧(相當於人民幣30塊錢左右),在緬甸,5000塊可以租電動車一天,夠全家人吃一頓豐盛的午餐。托馬斯覺得太多了,他想請司機吃頓飯就好。而我認為司機到點肯定是更願意回家吃飯的。

但是我不太願意為了這個事情與托馬斯吵架,我已經習慣不在錢的問題上與他有爭執,他在金錢價值觀上一直非常執著,我知道他的底線。說到底司機也是於我不相干的人,人性自私,我確實不會為了他而讓自己過於苦惱。

結婚這麼多年頭,之所以現在很少吵架,不代表我們三觀一致,只是雙方的稜角都磨平了很多,我們都搞清楚了哪些事他必須讓我,而哪些事我必須讓他。所以最後看完日落回來,他給了司機1000塊小費。

講真,給錢的那一刻我是真的挺不好意思的。但是後來托馬斯給我講了一些他的看法,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是非常不一樣的生活視角,所以才會寫今天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

托馬斯做攻略的功夫是他若敢稱第二,我是找不出一個第一的人來的。除了吃住行這些,他同樣博覽各種政治、宗教、民俗、社會、文化背景,覺得有趣的地方一定會與我分享。所以我看世界的視角,應該有一半是來自他的過濾。

他從人類社會學的角度給我分析了緬甸當前的旅遊現狀:國家剛開始改革開放,每年遊客量成百萬量的增長。好多歐美遊客在緬甸遍地扔錢。在美國給10美金小費不多,可是在緬甸那可就是一筆橫財了。你有沒有想過,

落後地區的旅遊業賺錢太容易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那些原本受過高等教育的緬甸人。如果老師,醫生,教授的,工資都不及旅遊從業人員一半,而旅遊從業人員的門檻很低。那麼就很容易造成一種奇怪的狀況,這些原本支持國家未來棟樑的人都去做旅遊賺錢了,整個國家的文化教育就會倒退,因為高素質的教育者越來越少。

而緬甸本身的教育就令堪憂,用童工非常普遍。很多小孩不上學。許多遊客也是一顆善心,在餐廳用餐時遇到兒童侍者,就會給那孩子多幾個小費,目的是讓孩子存點錢讀書。但是,托馬斯看著我:

如果那孩子不用讀書就能在餐館掙到錢,你覺得孩子的父母會讓他們去上學嗎?

這樣的旅遊經濟並不不會給這個國家帶來更好的未來。托馬斯說的這些話讓我思考了很久。我想他是一個很小氣很摳門的傢伙,卻同樣是個充滿智慧,善良純真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多少有一些善心,但是更多時候我們的善心並不一定真正幫助到了別人。旅遊者在貧窮的地方旅行時過於慷慨的施捨,造成的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路上討錢的小孩多了。

不經過努力、來得太容易的錢,從來不會讓人善始善終。

這些小孩在討到錢放棄學業的那一刻開始,他們的人生走向就已經改變了。我們以為我們做了很好的事,實際上,

我們未經深思熟慮的善心就像沒有營養的快餐,讓那裡瘦弱的孩子變成了肥胖者患者。

負責任的旅行,是希望我們見到過的美景與善良的人能更長久更美好的存在。有責任的善心,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就是今天我想說的關於小費的故事。它是我旅行看世界時一點小小的感受:

用思想守住自己的善念,比做一件毫不費力的善事更有力量。

湯佳


2017年4月8日於緬甸蒲甘



關注我們:愛是有故事的旅行


我,托馬斯和伊娃一家人,


環球旅行第十年的故事分享。

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首發。


歡迎關注,打賞,分享。


出版作品:《親愛的,這不只是一場旅行》《愛是有故事的旅行》


新浪微博:@湯佳托馬斯


iPhone用戶識別此二維碼



給作者打賞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聚焦】D&G後續,創始人發出中文道歉視頻,各國外媒怎麼看?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