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閱讀總是沉不下心?可以用點「巧勁」

孩子閱讀總是沉不下心?可以用點「巧勁」

孩子閱讀總是沉不下心?可以用點「巧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文丨 Echo艾蔻

本文:東西兒童教育(eastwest_edu)

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閱讀的熱情和興趣呢?

我的答案是:

有時間的話,就讓孩子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中、家長的耳濡目染下,博覽群書,用點「蠻勁兒」又何妨?

如果時間實在有限,我們教孩子一些良好的閱讀技巧,用點「巧勁兒」蠻好的。

大大上一年級時,拿回來一本書《桃花魚婆婆》。

塑封著,我接過來準備拆。她立馬攔住我:「媽媽,不許拆!老師不讓!」

「啊?那你帶回來幹嘛?」我問她。

她萌噠噠地回我:「老師讓帶回來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一下聯想起,在美國幼兒園做志願者的時候,老師的閱讀課都是從「讀封面」開始的。

莞爾一笑,小妞兒,你這學校我喜歡。

1

不許拆開!先「猜」封面

很多爸爸媽媽讀故事,包括初為人母的我自己,常常會直接翻到書籍的第一頁,從正文開始讀起。而美國老師的閱讀課,都是從「讀封面」開始的。

我們常聽說:美國孩子的閱讀量是中國孩子的6倍。在美國,閱讀被提到超級高的高度。學前教育開始,老師就會給學生布置「每晚睡前閱讀」的家庭作業。稍微大點的孩子,還需要將閱讀書籍目錄寫在每月的Reading Logs上,交給老師評論。閱讀能堅持好,除開這些硬性要求,他們更強調「誘惑」孩子閱讀。

「讀封面」就是其中一點,它的精髓就一個「猜」字——將封面展示的內容作為線索,對故事的大概意思進行預測。

一般來說,書籍封面會提供兩個最明顯的線索:書名和圖片。

當時大大6歲,《桃花魚婆婆》是她第一次使用這方法,彼時3歲多的小小自然沾光啦。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是:和爸媽一起討論,大家覺得這本書寫的什麼故事?

不許拆書的命令,將孩子的好奇心吊得足足的。

我至今還記得,那天爸爸加班,是我和姐姐妹妹一起閱讀的。

孩子閱讀總是沉不下心?可以用點「巧勁」

我:「你們看封面上有什麼?」

大大:「我看見一個婆婆。」

小小接話:「一個有魔法的老太婆。」(看,妹妹很佔便宜呢,3歲就開始「猜」起來)

大大立馬補充:「我看見一個巫婆!」

我說:「對哦,是個巫婆,巫婆是什麼樣子的?」

她倆就開始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啦:「她帶著一個羽毛的帽子,手掌會放電,有魔法……」

嘚不嘚結束,我繼續提問:「你們看封面上有字,姐姐來念一下書名吧。」

大大很認真地讀:「桃花魚婆婆。」

我沉思狀:「啊?這書名和圖片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然後她倆又開始各種聯想:「有桃花也有魚?有一種名字叫桃花的魚?她是魚婆婆?……」中間好幾次想拆書,大大都忍住了。聽老師話的孩子,憋得很辛苦嘞!

劃重點:

1)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從「讀封面」入手(低齡娃從繪本開始),觀察封面上的內容,並用重複的、簡單的句型讓小一點的孩子感知語言;讓大一些的孩子分析圖片的各個細節。

2)稍作停留,開始「讀書名」,給孩子留足看圖時間,引起孩子更多思考。有些書名和封面圖關係很直接、緊密,孩子會第一時間對應上;有的稍微蘊含些內容(一般不選太深的),給孩子多留些時間。

常常覺得,孩子對細節的觀察強過我們成人。不著急,讓他多看、多想,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你看,利用「猜封面」的方法,我們不僅練習了孩子的觀察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加強了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更重要深遠的意義是:我們成功地引發了娃娃們的閱讀興趣。

2

新出場人物,猜猜要幹嘛?

第二天可以拆書了,翻開來就是一片桃花林。

孩子閱讀總是沉不下心?可以用點「巧勁」

孩子們恍然大悟,看,書名里的「桃花」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吧。接著,那個巫婆和小孩子們出場了。

孩子閱讀總是沉不下心?可以用點「巧勁」

只見婆婆拿著煙桿,背著手,鼻子里似乎還狠狠地生著氣,大跨步地往前走。緊跟其後的是三個大小不一的小P孩兒。有學著她背著手走路的,有學著她生氣哈氣的,還有更小跟不上大步伐,使勁兒往前跑的。

故事中出現新的人物了,還不止一個。

我先制止孩子往後翻頁,馬上問:「這些人是誰?他們做什麼?為什麼?」

大大在思考,小小開口說:「他們學著婆婆的動作,居然不怕婆婆。為什麼呢?」

大大回答:「肯定婆婆有什麼吸引他們的地方,可能只是看起來有點凶……」

這種「猜新出場人物」的方法,是高效閱讀者具備的能力。

就好比我們看電影,被一些場景吸引住,尤其被突如其來的某個動作、眼神抓住了眼球,我們就條件反射性去猜接下來是什麼……就這樣興緻勃勃地看完整場。

閱讀也是一樣道理,想孩子堅持閱讀、喜歡閱讀,加入「猜」的環節,孩子總想著新出場的人幹嘛的?自己是不是猜對啦?這樣去引導孩子,他們更容易繼續讀、讀進去。

這種提問引導「猜」,是發展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巧。

記得大大開始做閱讀題的時候,老師找我談話,說她閱讀有些小問題——認識所有字詞,連在一起問細節,偶爾不知道講什麼,所以時不時會錯1個。說明這孩子,閱讀時,在讀字詞,有些內容沒過大腦。這樣的閱讀,讀得再多,效果也不特別好。

當時老師給我開出的藥方是:多提問,讓她猜。

劃重點:

高效閱讀者在讀書時,會不斷地去猜接下來發生什麼,不斷自我提問。

陪孩子閱讀時,用提問去引導孩子「猜」,就很容易「勾」住孩子讀完整、理解透。

3

猜猜最後會怎樣?

「猜結局」這個要求要更高一點,一般是很有邏輯、推理性的內容閱讀。

當然,一般的書也可以用這招。從剛剛開始讀,就猜最後會發生什麼。或者也可以中間有懸念的時候,猜猜看結果會怎樣。

《桃花魚婆婆》這本,在我看來,主要考驗娃的想像力了。

孩子閱讀總是沉不下心?可以用點「巧勁」

婆婆從懸崖上飛下去了,打開圖片,是一隻往下俯衝的鷹。

孩子閱讀總是沉不下心?可以用點「巧勁」

我問:「寶貝,你猜她會怎樣?」

小小很擔心:「媽媽,她會不會死?」

大大的答案會有不一樣:「媽媽,婆婆有魔法,會變成老鷹飛翔的,所以不會死。」

當然,這樣的繪本結局是開放性的,沒有答案,所有的回答都OK。

類似柯南之類的偵探內容閱讀,「猜」需要很高的功底,都是中高年級孩子要分析的了。我們慢慢來。

總之,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一旦有了強大的閱讀能力,我們才可以邏輯思考、創造思維、高效吸收、自我學習。

同時,閱讀是一個很巨大的任務,也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

需要我們:腳在泥里,眼在雲端,適用技巧,專心、用心投入去陪伴孩子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4歲孩子打長輩,是不是「不孝子孫」?
萬萬沒想到,這樣做繪畫啟蒙居然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