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嫦娥四號到底是啥?捕輿者幫你「搞明白」

嫦娥四號到底是啥?捕輿者幫你「搞明白」

編輯:孫東臨

抬頭45度角仰望月亮,你會想什麼?

古有李白喟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敞懷:「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張九齡思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現在,「文藝」的捕輿者要琢磨:「『嫦娥四號』,究竟是啥?」

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月球南極-艾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著陸,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

中國國家航天局1月3日對外宣布,北京時間當天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 45.5 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至此,嫦娥四號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此圖片為嫦娥四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圖片來自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看著各種科技感十足的專業名詞,想來你已經暈頭轉向了,那就讓捕輿者來講講其中的知識吧。

「嫦娥四號」究竟是什麼?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嫦娥四號」,或許也不太清楚它的幾位「前輩」(三號、二號和一號),也就更不知道「嫦娥計劃」了。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根據「繞」、「落」、「回」的三步走技術實施計劃,運載火箭發射「嫦娥」命名的探測衛星升空至月球,進行工作。探測器由月球軟著陸探測器(簡稱著陸器)和月面巡視探測器組成,後者即行走於月面的月球車。玉兔善良、純潔、敏捷的形象與月球車的外形、構造既形似又神似,用它命名再合適不過。連接地球與月球的通信鏈路中繼星,則比作牛郎織女的「鵲橋」,以承載「地月傳書」的美好寓意。

1月4日凌晨,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北京發布消息說,嫦娥四號著陸器與被命名為玉兔二號月球車的巡視器已於1月3日夜裡順利分離,玉兔二號月球車駛抵月球背面表面,在月背留下人類探測器的第一道印跡。圖為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圖,這一歷史畫面也通過「鵲橋」中繼星順利傳回地面。(圖片來自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

十幾載的「逐月夢」當然不是取個詩意的名字就可以了。中國航天人究竟如何實現「嫦娥奔月」呢?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組圖來自人民日報微博)

看到這裡,你的思路或許清晰了不少。但關於「嫦娥四號」還有這些問題,你是否知道呢?

飛行20多天才著陸,為何這麼久?

「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就成功發射,不久後就成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始了向月球飛行的旅程,但為什麼還需要經過20多天的太空飛行才能著陸月球?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介紹,「嫦娥四號」實現的是月球背面著陸,需要找准合適的時機與角度。

「嫦娥四號」發射和發射後的一段時間,月球的背面是寒冷的黑夜,不能實施軟著陸月球的背面,一定要等到月球背面陽光普照的白天,才能實施背面軟著陸。據科研人員精確計算,在2018年12月30日的時候,太陽將再次照射到預定落區,而在繞月飛行的這段期間內,「嫦娥四號」也沒「閑著」。

歐陽自遠介紹,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難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供嫦娥四號安身。因此它還需調整角度,進行變軌調整,使得自身處於最佳的降落軌道,所以等真正著陸的時候,已經是2019年的1月初。

月球背面的秘密是什麼?

你知道嗎?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的平均公轉周期相同,所以在地球上的我們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猶抱琵琶半遮面」,月球的那一面是否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據歐陽自遠介紹,目前全球已進行過一百多次探月活動,對月球背面開展過地形地貌影像圖的編製和載人環月飛行對月球背面的觀測。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於人類而言,月球背面仍猶如一個「秘境中的秘境」,有許多未知等待探測。

(圖片來自《月球》電影截圖)

「通過對月球正面的探測,人類基本掌握了月球正面演化的歷史,而月球背面則記錄著月球更古老的歷史。」歐陽自遠說,「月球背面的地質情況與正面有所不同,研究這裡的地質演化歷史,對探索月球的形成和長達40多億年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報道,「嫦娥四號」此次登陸月球背面的主要科學任務主要是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充實和完善月球最古老時期的演化歷史;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我們希望在馮?卡門撞擊坑裡找到更古老的岩石。」歐陽自遠說。

還有沒有嫦娥五號?

答案是肯定的。

據新華社4月24日報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在首屆中國航天大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預計在2019年發射,採集月球樣品並返回地球。

「在載人航天方面,中國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圍繞深空探測,將開展火星繞落巡、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回、木星系探測等。」 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表示。

參考資料:

中新網,2019年1月3日,《揭曉了:嫦娥四號月球車命名「玉兔二號」》

解放軍報,2019年1月1日,《為何嫦娥奔月要先架「鵲橋」「鵲橋」中繼星有啥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炫富摔,腦洞小了你都不好意思出來!
執著堅守!弓箭傳人楊福喜:由心出發,由手傳遞溫度!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