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現代兒童書刊的興起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現代兒童書刊的興起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現代兒童書刊的興起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現代兒童書刊的興起

中國近代最早的兒童刊物是1875年在上海創刊的《小孩月報》,由外國傳教士操作,以傳播教義為特色,為傳教所需,也有西方兒童文學教育方面的內容。

隨著中國近代出版業、印刷業的發展,特別是廢科舉、興辦新式學校以後,專供學校教學應用的教科書以及專供孩子們閱讀的兒童報刊、童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上海很快成為中國近現代出版中心,其中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物品種最多,影響也最大。

國人最早自創的兒童報刊

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兒童刊物是1897年在上海創刊的《蒙學報》,由維新派人士葉瀚、汪康年等發起成立的蒙學公會創辦,梁啟超參與策劃。《蒙學報》為綜合性周刊,文史數理無所不包,旨在補「舊時啟蒙教法之未善」。難得的是,該刊按兒童的年齡段,每期分為上下兩編,以後又分為上、中、下三編,分別供五至八歲、九至十三歲、十三歲以上的幼兒、兒童、少年閱讀,還發表了不少中外兒童文學作品。該刊出至第72期後停刊。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現代兒童書刊的興起

1902年6月23日,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兒童畫刊——《啟蒙畫報》在北京創刊。《啟蒙畫報》由清末著名出版家彭翼仲(1864—1921)主編,併兼文字撰述。彭翼仲,江蘇蘇州人,一生辦過三家報刊:《啟蒙畫報》《京話日報》《中華報》,其中《京話日報》是當時北京影響最大的報紙。《啟蒙畫報》設置的欄目有《倫理》《輿地》《掌故》《算術》《動植物》《格致》《小說》《雜俎》等。內容注重數理化、史地、生物及修身之類基礎知識與思想修養教育。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現代兒童書刊的興起

《啟蒙畫報》以服務兒童為宗旨,圖文並茂,使用白話文。第一期所刊《啟蒙畫報緣起》,將畫報明確定為「於蒙學為起點」,編輯策略有三:一是「孩提腦力,當以圖說為入學階梯,而理顯詞明,庶能收博物多聞之益」;二是「本報淺說,均用官話,久閱此報,或期風氣轉移」;三是「參考中西教程,約分倫理、地輿、掌故、格致、算術、動植諸學,凡此諸門,胥關蒙養,茲擇淺明易曉者,各因其類,分繪為圖」。《啟蒙畫報》曾連載小說《黑奴傳》《豬仔記》等。據資料,《啟蒙畫報》「主於灌輸新知,啟迪蒙童,略分六七門類,以白話演之,永清劉炳堂(用烺)為作畫,其始日出一紙,後改為旬刊。而別出《京話日報》,以開牖普通社會。同時創設蒙養學堂,以滬上所出教科書課童子」。該刊約於1904年底終刊。

1903年4月6日,這是中國兒童報刊史上一個需要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兒童報紙——《童子世界》在上海創刊。該報由蔡元培、章太炎等主持的愛國學社主辦,童子世界社編輯、發行,錢瑞香、何梅士等主編。錢瑞香在《童子世界》創刊號上發表的《論童子世界》一文,強調兒童對於國家未來的重要價值以及抓好兒童教育的緊迫性:「中國之人,莫不曰國將亡矣。國將亡矣,不聞有一人能興之也,吾謂此責任盡在吾童子……然興中國者,非十餘歲之童子所能為也,必先求學問,學問既成,然後為之,何憂乎。然則二十世紀中國之存亡,實繫於吾童子之手矣。」正是本此觀念,《童子世界》宣示以「嘔吾心血養成童子之自愛、愛國之精神」為宗旨,開設有《論說》《時局》《史地》《理化》《博物》《小說》《詩歌》《譯叢》等欄目,使兒童心繫天下而又知識博雅。稿件均以淺顯文言文或通俗的白話文寫成,適合少年兒童閱讀。

難得的是,《童子世界》還是一份日報。該報第8期《論〈童子世界〉之緣起並辦法》一文介紹了為何辦日報:「我想中國之病,在乎閉塞;對病發葯,在乎交通;交通之道,在乎報章。於是同人集議倡辦斯報,欲以世界之重擔,共肩一分,即定名為《童子世界》。贊成諸君提議辦法,有謂旬報者,有倡禮報者,有倡日報者,有以日報為期之接往,不得稍松,為難事者。同人爰亦倡一說曰:『此報定名曰:《童子世界》,宜順童子之性情。字多而期遠,一則盼切甚苦,一則長篇取厭,不如日報之按日而文短,有鼓舞而無厭倦之為得也。』贊成諸君曰:『爾曹以童子知童子,較我輩更意切,決如此可矣。』」這種從兒童出發、為兒童著想的辦報理念實在可貴。

遺憾的是,1903年6月,因「《蘇報》案」發生,愛國學社被封,《童子世界》被迫於6月16日停刊。《童子世界》雖只出刊33期,但它的開山之功與為兒童辦報的成功實踐是不可磨滅的。

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現代兒童書刊的興起

商務版《最新國文教科書》

立於變革潮頭

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商務印書館,是中國近現代出版業的重鎮,同時也是中國近現代兒童書刊與兒童文學的出版中心。商務首先下大力氣從學生教科書做起,繼而又投入大力氣從事與學校教學密切結合的兒童書刊,在中國最早創辦《童話》叢刊系列出版物(1908)、幼兒刊物《兒童教育畫》(1909)、少年刊物《少年雜誌》(1911)、純兒童文學刊物《兒童世界》(1922),影響了幾乎半個世紀的中國童書與兒童文學。

商務印書館創辦人夏瑞芳、鮑咸恩、咸昌兄弟與高鳳池,四人都是出生貧寒的排字工人,曾在教會學校半工半讀,靠打工有了積蓄,合股辦起了印刷工場,取名商務印書館。由於經營有方,業務擴大,1902年設立編譯所,投入圖書出版,聘請蔡元培為編譯所所長,因蔡元培受「《蘇報》案」牽連,避往青島,改由張元濟擔任所長。

張元濟(1867—1959),浙江海鹽人。光緒壬辰(1892)進士,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1903年,因商務聘請,張元濟決定放棄在南洋公學的地位,擔任編譯所長。張元濟將自己的一生交給了商務,由編譯所長而經理(1916)而監理(1920)而董事長(1926),成為商務印書館的靈魂人物。在他主事時期,使商務印書館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出版重鎮;更重要的是,張元濟的出版理念與文化擔當使他通過商務這一平台,為中國近代教育、文化做了許多開創性的事業,第一件就是組織編寫適應現代教育的新式教科書。

張元濟進入商務的1903年,正是清廷發布新學堂章程的第二年,其時各地新式學堂紛紛創辦,但接踵而至的問題是師資和教材的極度匱乏。張元濟「以扶助教育為己任」,又有通藝學堂和南洋公學的辦學經驗,對時勢的敏感,使他果斷抓住出版機會,推進教科書的編撰。

1904年3月,商務印書館《最新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第一冊出版,這是直接影響與惠及千百萬少年兒童的中國第一本現代意識的小學教科書。此冊署「江蘇武進蔣維喬、陽湖庄俞編纂」,日本文部省圖書審查官兼視學官小谷重、高等師範學校教授長尾稹太郎、福建高鳳謙、浙江張元濟校訂。該書《緣起》云:「自初等小學堂至高等小學堂,計九年,為書十八冊(以供七八歲至十五六歲之用)。凡關於立身(如私德、公德及飲食、衣服、言語、動作、衛生、體操等)、居家(如孝親、敬長、慈幼及洒掃、應對等)、處世(如交友、待人、接物及愛國等),以至事物淺近之理由(如天文、地理、地文、動物、植物、礦物、生理、化學及歷史、政法、武備等)與治生之所不可缺者(如農業、工業、商業及書信、賬簿、契約、錢幣等)皆萃於此書。其有為吾國之特色(如開化最早、人口最多及古聖賢之嘉言懿行等),則極力表彰之;吾國之弊俗(如拘忌、迷信及纏足、鴉片等),則極力矯正之,以期社會之進步改良。由淺及深,由近及遠,由已知及未知,按兒童腦力體力之發達,循序漸進,務使人人皆有普通之道德知識,然後進求古聖賢之要道、世界萬國之學術藝能,庶幾拾級而登,無或隕越。」

張元濟主持編寫這冊「最新」教科書,以其完善的內容和形式廣受歡迎。1905年1月第二至第五冊出版,至1906年全套十冊出齊。與之相配套的《教授法》也相繼問世。商務版教科書一出,「其他書局之兒童讀本,即漸漸不複流行」(蔣維喬《編輯小學教科書之回憶》,《商務印書館九十年》第56頁,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正是這套以全民教育為目標,按照教育原理編寫而成的教科書,奠定了中國近代教育的基本格局。也是這套行銷全國、一印再印的教科書,奠定了商務在出版業中的優勢地位。商務版教科書取得成功的最大「秘密」就在於兒童觀的轉變,處處體現出對兒童的尊重、理解和「照顧」。這從《最新國文教科書》的編輯方針中就可以看出:

本編選用四百五十九字,凡生僻之字,及兒童不常見聞者,概不採入。

本編雖純用文言,而語意必極淺明,且皆兒童之所習知者。

本編所述花草景物,預算就學時期,順序排列,使兒童易於隨時實驗。

本編德育之事,注重家庭倫理,使兒童易於實行。

本編智育之事,只言眼前事物,不涉機巧變詐。以啟兒童之天性。

本編多涉學堂事,使兒童知讀書之要。

本編多涉遊戲事,使兒童易有興會。

兒童最喜圖畫,本編插圖至九十七幅,並附彩圖三幅,使教授時易於講解,且多趣味。

本編用初號大字印刷,俾兒童不費目力。

潔白有光之紙,易傷兒童目力,本編用紙只求結實耐用,不事外觀之美。

以上編輯方針立足於兒童角度,又本著教育要求,全面地考慮到了教科書的受教、使用對象——少年兒童的心理、興趣、能力、喜好,從課文的內容(德、智、讀書、遊戲)到形式(多插圖、文字淺明),從教育目標要求(第一冊459字)到教科書的字型大小、用紙,都作了科學、實用的安排。課文的內容盡量從兒童的社會化特徵出發,以家庭與學校為主,由近及遠,以小見大,尤其是強調「以啟兒童之天性」,「不涉機巧變詐」,兒童最愛圖畫,插圖與彩圖多達一百幅。在這樣的教育理念與兒童為本的方針指導下,兒童文學自然會被請進教科書中。

商務版《最新國文教科書》採用的兒童文學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將兒童文學作品作為課文資源,如將林紓翻譯的《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外國兒童文學作品直接選入教科書。二是由編輯人員自撰課文,盡量採用兒童文學的形式與藝術手法,迎合兒童的興趣。如第二冊第九課的《采菱歌》:「青菱小,紅菱老,不問紅與青,只覺菱兒好。好哥哥,去采菱,菱塘淺,坐小盆。哥哥采盈盈,弟弟妹妹共歡欣。」

商務版的這套《最新國文教科書》暢銷近十年,重印十多次,此後「各書局所編之教科書,及學部國定之教科書,大率皆模仿此書之體裁」(肖東發等主編《中國出版史》第382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通過商務版教科書的影響與示範作用,一種新的尊重、理解兒童的兒童觀與新的兒童讀本形式開始走進了中國的中小學教育。

孫毓修與商務版兒童書刊

在張元濟貫通古今、中西並重的出版理念下,商務印書館編寫了小學、中學的全套教科書,組織翻譯出版了大批外國學術和文學名著,還編輯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新式辭書《辭源》(1908),創辦發行《東方雜誌》(1904)、《小說月報》(1910)、《教育雜誌》(1909)等刊物,開一代之風氣。特別是由商務印書館孫毓修主編的《童話》叢書、《少年雜誌》、「少年叢書」,成為促進晚清兒童文學的引擎。

孫毓修(1871-1922),目錄學家、圖書館學家、兒童讀物編輯專家,江蘇無錫人,清末秀才。早年在江蘇南菁書院執教,得到繆荃孫指教,目錄學根底頗深。1907進入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得到張元濟賞識,任其籌建圖書館。1908年,商務印書館購得紹興徐氏、太倉顧氏、長洲蔣氏的藏書,設圖書館於編譯所,世稱「涵芬樓」。後主持影印《四部叢刊》等,著有《永樂大典考》4卷、《中國雕版源流考》等。

從1909年起,孫毓修在國文部負責兒童讀物的編輯,先後主編《童話》叢書、《少年雜誌》、「少年叢書」。在他的編輯團隊中,有沈雁冰(茅盾)、鄭振鐸等。

1908年12月,《童話》叢書創刊。1909年1月16日,《東方雜誌》第5卷第12號刊登孫毓修的《童話序》,2月又在《教育雜誌》第2期刊登。這是中國兒童文學學術史第一篇以「童話」為名的創刊詞。晚清至五四時期前後的童話含義較廣,大凡寓於幻想色彩的供小讀者閱讀鑒賞的敘事作品,包括小說、故事、童話、科幻、寓言等,均屬「童話」範疇,當時的「童話」幾乎就是「兒童文學」的同義詞,兩者沒有嚴格的界說。因而孫毓修編輯的《童話》叢書,實際上就是兒童文學,《童話序》體現了晚清時期知識界對兒童文學的認知與文體觀,是知識界對於兒童文學一般主張的代表性文字。

孫毓修在《童話序》中首先分析了兒童的閱讀心理,認為教科書內容的「莊語」與文字的「文言」也即「典與雅,非兒童之所喜也」,而小說等文學作品的內容「皆本於人情,中於世故,又往往故作奇詭,以聳聽聞。其辭也,淺而不文,率而不迂」,因而兒童最喜閱讀。他認同外國學人的觀點:「兒童之愛聽故事,自天性而然。誠知言哉!歐美人之研究此事者,知理想過高、卷帙過繁之說部書,不盡合兒童之程度也。乃推本其心理之所宜,而盛作兒童小說以迎之」。孫毓修充分肯定了兒童最愛聽故事、故事對於滿足兒童閱讀心理的重要性,並首次提出了「兒童小說」這一文體概念,將講好故事作為《童話》叢書的辦刊方針。據此,孫毓修又提出了兼取中外好故事,以寓言、述事、科學三類作品為主,文字、配圖等方面的具體做法:

吾國之舊小說,既不足為學問之助,乃刺取舊事,與歐美諸國之所流行者,成童話若干集,集分若干編。意欲假此以為群學之先導,後生之良友,不僅小道可觀而已。書中所述,以寓言、述事、科學三類為多。假物託事,言近旨遠,其事則婦孺知之,其理則聖人有所不能盡,此寓言之用也。里巷瑣事,而或史冊陳言,傳信傳疑,事皆可觀,聞者足戒,此述事之用也。鳥獸草木之奇,風雨水火之用,亦假伊索之體,以為稗官之料,此科學之用也。神話幽怪之談,易啟人疑,今皆不錄。文字之淺深,卷帙之多寡,隨集而異。蓋隨兒童之進步,以為吾書之進步焉。並加圖畫,以益其趣。

尤其需要提出的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閱讀心理,每期《童話》的內容編好以後,就交由編輯高夢旦帶回家去,「召諸兒而語之,諸兒聽之皆樂,則復使之自讀之。」如果作品的內容兒童聽了不喜歡,或文字晦澀難懂,就再作修改。這種尊重兒童的做法,顯然是值得提倡的。

從中國兒童文學學術史的維度考察,《童話序》在三個方面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觀念:一是兒童讀物應從兒童心理出發,「推本其心理之所宜」;二是講好故事是兒童文學的重中之重;三是選文應中外兼取。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兒童讀物的「感人之速,行世之遠,反倍於教科書」。《童話》叢書的辦刊實踐正是努力按照孫毓修的序言進行的。

1908年12月,商務印書館出版孫毓修編寫的《童話》叢書第1集第1編《無貓國》出版,這是中國出版史上第一本標為「童話」的讀本。《童話》叢書先後出版了三集,均為32開本,鉛印平裝,圖文並茂。《童話》叢書先後出版102種,孫毓修編寫了77冊;1918年6月起由沈雁冰續編了《大槐國》《千尺絹》《負骨報恩》《獅騾訪豬》《平和會議》《尋快樂》等16冊,這也是沈雁冰最早的文學創作活動;第三集4種由鄭振鐸於1921年後續編。

《童話》叢書因文質俱佳大受小讀者歡迎,風行一時。受此鼓舞,1911年2月,商務印書館又創辦了《少年雜誌》月刊,與《童話》叢書配套,又有書又有刊,進一步豐富了兒童的閱讀需求。1911年至1913年,《少年雜誌》的前三卷由孫毓修主編。孫毓修在創刊號的《緣起》中宣示:「本館舊編《童話》,以稗官之談,寓牖世之意,頗承閱者許可,風行一時。今本斯旨,更為雜誌,月刊一冊,顏曰《少年》。內容大加擴充,如修身、文學、歷史、地理、算學、格致、衛生、動物、植物、礦物、實業、手工、習字、圖畫、體操、音樂、歌謠、遊戲,中國時事、外國時事,凡二十餘類,皆擇其切近易知饒有興趣者,隨時編次,互見各冊。兼采古今中外之新奇故事,諷世寓言,以供談助。插畫豐富,行文淺顯,凡入學三、四年之生徒,以及粗解文義之人,皆能領會。庶可為教育之補助,而使社會中人,皆曉然知德育、智育、體育三者之急急焉。」

孫毓修主編的《少年雜誌》,將讀者對象定位為小學中高年級以及社會上有一定文化知識的讀者,承續了《童話》叢書的成功經驗,欄目豐富,並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繫,有中國時事、外國時事,以後又開闢了新聞話、少年談話會等專欄,重視愛國主義思想的傳播。同時該刊還注重科學普及,創刊號上發表的《飛船史》,介紹了中國最早的航空設計師、飛行家馮如和謝纘泰的事迹。《少年雜誌》開設的文學專欄,刊載了不少中外兒童文學作品,創刊號刊有《捕魚與吹笛》《賣報童子》等文章。《少年雜誌》第4卷(1914年7—12月)僅出六期,1915年1月第5捲起改由朱天民(赤萌)主編,1924年後由殷佩斯主編,1931年停刊。

孫毓修還主編了《少年叢書》,以介紹中外名人的傳略和故事為特色,「記事簡明,議論正大,閱之足以增長見識,堅定志氣」,也深受讀者歡迎。《童話》叢書、《少年雜誌》《少年叢書》是晚清時期影響最大的兒童讀物,而且又以兒童文學作品為顯著特色。茅盾曾高度評價孫毓修的篳路藍縷之功,稱他是「中國有童話的開山祖師」(茅盾,《我走過的道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中國編輯兒童讀物的第一人」(茅盾,《關於「兒童文學」》,1935年2月《文學》第4卷第2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鄭若曾及其《籌海圖編》
傳毀於戰火的李公麟《五馬圖》將現日本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