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選手別老想著殺球,簡單易學的吊球 不但省力得分還更容易!
業餘羽毛球選手常常羨慕那些能高高躍起跳殺的人,不過在單打的賽場上,真正重殺的機會並不多,首先是體能消耗太大,其次是沒有合適的機會,跳殺會很容易被對方防守回來,造成自己的被動。對於後場球的處理,更多的是用吊球的方式,既節約了體能,又是一種不錯的進攻方式,成為不少球場老手的最佳選擇。
吊球
我們常說的吊球其實是切擊吊球,或者說劈吊,而另外一種我們常說的滑板,也是一種吊球的方式,叫滑板吊球。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切擊吊球,隨後我們會對比兩者的不同點和優缺點。
「高吊殺」是必學的後場球處理方式,因為三者在擊球前的動作是一致的,只是在擊球的時候從角度、力量及拍面控制等細節上做不同的處理,擊出去的球就隨之不同。基於此,我們來來看吊球的擊球瞬間,如下圖:
擊球瞬間的慢動作如下:
通過慢動作可以看出,拍面在擊球的時候不是直接擊打,而是有一個摩擦的動作。這就是切擊吊球的力量來源,或者說是劈吊這個詞的來源。
切擊吊球的方式最難掌握的就是拍面角度以及力量的大小。在擊球的時候,和高遠球、殺球不同的是小臂內旋弧度不大,拍面並不是正朝前方,而是有一定的傾斜;其次擊球的時候拍面切擊球托後,要順勢向外旋,有一個包裹球頭的動作,球拍產生摩擦力。如下圖:
包裹動作如下:
並不是每一個吊球都是相同的角度,那如何控制球的飛行方向?這就需要控制球拍的傾斜角度。想要讓球更傾斜,拍面就要更朝向側方向,如下圖: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讓吊球更具隱蔽性?因為只有做到隱蔽,才能讓對手無法分辨到底是高吊殺的哪一種,才能讓吊球更具殺傷力。這就要我們做好高吊殺動作一致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注意吊球動作。
a、側身
(持拍手腳在後,重心在後);舉拍展胸
(非持拍手也要舉起,胸部打開);
b、抬肘
(持拍手肘關節上抬);後倒
(小臂後倒);轉身
(身體面對球網,重心在前);c、亮肘與鎖肘
(擊球前的動作)。
d、擊球
動作的重點是連貫性和一致性,將上面的動作連在一起流利的做出來,如下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大概清楚切擊吊球的動作要領,其中的難點就是如何控制拍面以及摩擦力度的大小,需要通過不斷的摸索和適應才能在使用的時候得心應手。


※靠刷量入圍總決賽!30歲老將成3號種子,另一人0冠獲總決賽資格!
※拒絕4連敗!國羽女雙小將完勝苦主次局僅丟7分,強勢挺進4強!
TAG:墨勝羽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