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路里藏著風水,走好就是富貴

路里藏著風水,走好就是富貴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太白的西瓜 · 主播 | 阿成

前幾天演員高偉光從「快遞小哥逆襲成男主角」的娛樂新聞刷屏。

但其實他的「快遞小哥逆襲人生」比起另一位開掛的「快遞小哥」來說,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這位「快遞小哥」王熾,被稱作 「彌勒錢王」,為當時的雲南商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清末著名的紅頂商人。

1850年左右,他建立了自己的馬幫,開始販運貨物,從此一路奮鬥成為全國首富,甚至被《泰晤士報》評為當時的全球第四首富。

王熾彪悍人生開端的「馬幫」物流,正是在雲貴高原最早的「快遞公司」。

從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開始,馬幫便從西南地區販運貨物,尤其是茶葉,到西藏、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地,由此形成了「茶馬古道」。

千年的歷史中,茶馬古道上留下的不止馬蹄印記,更有爬雪山、過草地、穿峽谷、趟河流後的傳奇故事。

一生死擦肩茶飯事

有一句廣告語: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

但對於穿梭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來說,沿途的風景再美,也沒有賞玩的心情。他們每一次的出發,所祈求的不過是平安歸來。

這一切皆因茶馬古道的兇險。

正如一句詩詞所說「生死擦肩茶飯事」, 茶馬古道的路途兇險不亞於攀登蜀道的艱難。

馬幫們要常常經過不少「懸崖上的峭壁」,一邊是陡峭的山壁,一邊則是滔滔江水。雖然風景很美,但毫無護欄保護的山路,完全沒有安全可言。

在這樣的路段上行走,「一個跳蚤就能毀掉一個商隊」。

如果商隊里有一匹馬忍受不住瘙癢或者蚊蟲叮咬而受驚,引發的是整個馬群的騷亂。

一不小心整個商隊都可能掉入旁邊的深淵裡。

除了翻越四五千米多高的山峰,馬幫們還要趟過無數條大大小小的河流,而這其中最為艱險的卻是怒江。

因為怒江上沒有橋,商隊只好依靠「遛索」過去。

遛索連接山谷兩側,通常一頭高,一頭低,這樣人、貨物、牲畜等便能順勢滑到對岸去。

看起來富有冒險挑戰精神的「空中飛人」卻不是那麼好做。

懸在空中的繩索有可能突然斷裂,操作不當也會引發危險,一旦落入波濤洶湧的怒江中,往往人財兩失。

在艱難的跋涉中,馬幫還要一路打「怪」:從野豬、毒蛇、狼群等野獸,到殺人越貨的土匪,都是沿途必打的「怪」。

「行船走馬三分命」,野外生存的艱險、兇悍的土匪,讓無數跑幫的人倒在了茶馬古道上。在一些艱險路段,長年累月的屍骨甚至堆積如山。

「行茶之地五千餘里」,儘管一路風霜刀劍,但不論馬幫還是背夫,仍然勇敢而堅強地穿梭在茶馬古道上。

這富有冒險和開拓精神的茶馬古道,也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繁盛不衰的前進之路。

二壯心上下勇求索

道路的兇險,在生存的面前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為了平安歸來,馬幫人發揮出了無窮的智慧,來抵抗沿途的兇險。

馬幫行走江湖有三寶:

筷子、猴子、馬鍋頭。

正所謂「探毒銀筷一根」。在沿途的古道上,總有些土匪或者心懷險惡之人,在水源里下毒。馬幫便在每次飲水前先用銀質筷子試毒。

「猴子隨著馬幫走」的習俗,據說來源於齊天大聖,皆因為他曾在天庭擔任過「弼馬溫」一職。

猴子棲身在馬身上,取意「避馬瘟」,可以幫助馬群躲避瘟疫。正因如此,機靈敏捷的猴子在放哨後,成為了馬幫的「護身符」。

而馬幫生存的最大哲學,則在「馬鍋頭」身上。

馬鍋頭顧名思義背著鍋的馬夫頭,他要負責整個馬幫的生活。在幾千里的行路中,還要保障隊伍團結一心、一致對外。

團隊的凝聚力多來源於公平,而在馬幫的行路中,「吃多還是吃少」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公平問題。

每次開飯,馬鍋頭必是第一個盛飯的,添飯時平平地稱添最上面一層,忌諱挖一深洞。添完飯,勺子要平放,切忌翻過來。

馬鍋頭還要負責為所有人分配食物。既要保證「多勞多得,」也要讓每個人都能吃上飯。

在長長的茶馬古道上形成了獨特的馬幫文化,不論是為了求平安的各種辟邪風俗,還是為了讓隊伍穩定的嚴密規則,無一不是為了生存。

這些有著民族、地區特色的馬幫文化,正是勤勞智慧的茶馬精神。

三背茶弓腰作男兒

在四川一些地勢險要的地方,騾馬無法通過,只好人力馱起了貨物,由此形成了規模龐大的背夫。

一步一步用腳丈量茶馬古道的,不止男人還有女人。

為了生計,一些女人用茶包遮住了頭部,挽起褲腳,露出粗壯的小腿,背起一二百斤的貨物,和男人們一起踏上了背茶的旅程。

但在承擔起生活重擔的背後,失去的卻是作為女人的基本尊嚴。

露天的野外,需要找到合適的地方,在幾個人的合力幫助下才能卸下背包。

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女背夫們只能依靠背包下的拐杖站著休息;遇到了尿急的時候,便只能如男人一般站著尿尿。

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出去跑馬掙錢,留在家裡的女人則要承擔所有的勞動。

從辛苦的田間種地,到洗衣做飯、照顧老人孩子。

這些形成了當地獨特的審美風格——女性以黑胖為美,唯有這樣的女子才能獨自支撐一個家庭。

因為跑馬的風險,加上愚昧貧窮的生活狀態,當時很多馬幫里還保留著「共妻」的風俗:

兄弟兩人娶同一個人女子,哥哥在外打拚,弟弟照顧家庭,妻子又是嫂子。

儘管這樣的女子被尊稱為「姐姐」,卻依然改變不了這種扭曲婚姻背後的道德淪喪。

這些把自己當做男兒身,在風餐露宿中走過棧道、笮橋,頂著被土匪欺辱、襲擊的女子們,有著比男兒更堅硬的信念。

千百年來,不論是男子還是女子,在茶馬古道上前行的人們,不過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他們勇往無前、不畏艱險,這也是茶馬古道的精神。

四鈴響千年歌盛世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商貿通道,茶馬古道溝通著,雲南、四川、西藏三地,最遠到達緬甸、尼泊爾、印度等地區,成為我國與南亞、西亞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從西雙版納出發的滇藏茶馬古道,把普洱茶帶給了世人;而由四川雅安出發的川藏茶馬古道,則成就了雅安邊茶。

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背夫們共同走出了這條地球上「最驚心動魄的路」。

他們用自己的勇敢、勤勞、智慧開闢了西南邊陲的貿易通道,更成就了西南多民族的融合,以及多地文化的交流。

如今的茶馬古道已然被公路、鐵路,甚至空運取代了。曾經熱鬧的古道漸漸變得荒蕪起來。

那些曾為了一口飯而奔波勞碌在孤島上的背夫、馬幫們,一定想不到他們曾經用血汗鑄就的古道,變成了如今的歷史文化古迹或者旅遊風景區。

茶馬古道的漸漸消失,是我國西南經濟的騰飛,更是四十年改革開放帶來的偉大成就。

茶馬古道承載的經濟意義也許會漸漸消散,但那悠悠駝鈴背後的歷史文化意義卻從未消散。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也許茶馬古道我們已經走到了盡頭,但敢於冒險、勇於開拓、堅韌不拔、團結協作的茶馬古道精神卻永遠沒有彼岸。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有 書 君 點 好 看 哦 !

作者:太白的西瓜,有書原創作者。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授權請聯繫有書主編,微信號:youshu925。

主播:阿成,有書籤約主播。長島人民廣播電台主播,微信號:fac792。新浪微博@阿成Alan。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免費帶你讀更多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做人的最高境界:苦而不言,喜而不語
獨生子女到中年:不敢窮、不敢病、不敢遠嫁、甚至不敢死……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