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尼布楚條約》真的是平等條約嗎?俄國人又是如何評價該條約的?

《尼布楚條約》真的是平等條約嗎?俄國人又是如何評價該條約的?

17世紀中葉起,沙俄就不斷地派武裝人員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引起滿清政府的嚴重關注。1657年,俄國人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合流處建立了雅克薩城與尼布楚城。此後中俄之間在外交、軍事衝突不斷。

1685至 1686年,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亂」之後,曾兩次派兵圍攻俄方武裝人員盤踞的雅克薩城。第一次,在清軍強大火力的打擊下,沙俄侵略者在損失一百多號人後,被迫投降答應撤退。但是,等清軍一離開,他們又偷偷竄進雅克薩重新築城,構建防禦工事。

清軍再次圍攻雅克薩城。經過一年的戰鬥和圍困,沙俄入侵武裝分子頭目托爾布津被擊斃,俄方傷亡慘重,雅克薩城指日可下。

《尼布楚條約》真的是平等條約嗎?俄國人又是如何評價該條約的?

在清軍即將在全殲守軍,收復雅克薩城之際,沙皇政府派文紐科夫和法沃羅夫為信使到北京求和,表現願意接受之前清政府多次提出的「希望通過談判解決爭端」的方案。清政府為了表示談判誠意,主動停戰並單方面撤軍。

1687年9月,俄方對華談判使團全權大使戈洛文到達烏的柏興(烏丁斯克,俄烏蘭烏德)。清政府在商討與沙俄談判方針時,議政大臣索額圖提出:「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屬我地,不可棄之於鄂羅斯」 認為:如果沙俄能歸還逃人,承認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是清朝領土,即「與之畫疆分界,貿易往來。否則,臣當即還,不與彼議和矣」。 得到康熙皇帝的認可,遂命索額圖、佟國綱為清政府談判代表,前往色冷格,與沙俄使臣戈洛文談判。

當索額圖一行進入漠北時,正值漠西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大舉侵犯喀爾喀蒙古諸部,喀爾喀諸汗正合力抗擊。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使團不得不中途撤回,待請示皇帝後再行定奪。

《尼布楚條約》真的是平等條約嗎?俄國人又是如何評價該條約的?

噶爾丹大舉進攻喀爾喀蒙古游牧地區,使此前與清政府保持臣附與友好關係的喀爾喀蒙古各部,特別是抗俄最堅決的土謝圖汗遭到毀滅性打擊,致使喀爾喀蒙古諸部紛紛舉部內遷,「潰卒布滿山谷,行五晝夜不絕」。

噶爾丹這一攪和,產生了極嚴重的後果。噶爾丹佔領漠北後,讓康熙感到不安,判斷噶爾丹已與俄方勾結,對清王朝構成了威脅。因此不得不對原先劃界目標做出重大調整,指示索額圖:「今以尼布潮(楚)為界,則鄂羅斯遣使貿易,無棲托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尼布潮為界,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希望以此換取和平,從而集中力量對付噶爾丹。

1689年,經中俄兩國代表重新商定,談判地點改在尼布楚。談判一開始,尼布楚地區的歸屬問題就成了雙方談判的焦點。清方代表一開始即指出「貝加爾海這邊的全部土地,則完全屬於中國汗所有,因為貝加爾海這邊的土地全是蒙古汗的領地」,「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汗的臣民」。

《尼布楚條約》真的是平等條約嗎?俄國人又是如何評價該條約的?

戈洛文則強調不久前俄國人才知悉並予以侵佔的這個地區「自古以來即為沙皇陛下所領有」。索額圖予以駁斥,要求俄國人退到色楞格河以西去。但俄方堅持其要求。

1689年9月7日,中俄雙方經過反覆談判,在中方作出了很大讓步的情況下,正式簽字達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

按照清王朝歷代皇帝欽定的說法,《尼布楚條約》是清王朝同外國正式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而且是還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平等條約」,為清王朝贏得了長達170年的邊境安寧。

然而事實上,《中俄尼布楚條約》本身就是在不平等的情況下籤訂的,因為在此之前中俄雙方發生過多次激戰,並以中方大獲全勝而告終。在當時的情況下,清軍應該是一鼓作氣地同沙俄侵略武裝打下去,直到把沙俄侵略者趕回老家去才是,幹嘛非要去簽訂這個充滿歷史疑點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呢?

《尼布楚條約》真的是平等條約嗎?俄國人又是如何評價該條約的?

人們用心閱讀一下《尼布楚條約》的歷史文本就會發現,該條約不僅讓清王朝主動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的中華領土,而且幫助沙俄政府確立了對西伯利亞的合法佔領。西伯利亞及其以南、以東本來都是蒙元時期的中國領土,滿人跟蒙古人結盟定鼎中原,所以那些地區在清朝時期雖然未經治理,但依然屬於中國。《尼布楚條約》之前的中國曾經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中廣闊的國家,之後這一地位就無償地贈送給了俄國。

在《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前,大清王朝的實力遠強於沙皇俄國,當時的滿清完全可以趁沙俄無力東顧之際穩固勢力,不僅不用通過割讓土地換取和平,還能開疆拓土重新控制西伯利亞。十分可惜的是,當時的大清王朝執政者目光短淺,一味地專註於內部事務,對外面的世界所知有限,對沙俄以及整個西方更是缺乏了解。所以,當西北的葛爾丹挑起內亂之時,沙俄的小股土匪縱橫東北時就讓康熙憂心如焚,他擔心沙俄會舉國來犯,從而讓他解決西北戰亂前功盡棄。

《尼布楚條約》真的換回了大清王朝北部地區170年的和平安寧嗎?顯然沒有。《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中段邊界沒有商定,沙俄利用這個機會,不斷蠶食中國領土。就在康熙死後的第五年,雍正皇帝就與沙俄簽訂了《布邊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從而徹底放棄了貝加爾湖以南的廣大領土。

《尼布楚條約》真的是平等條約嗎?俄國人又是如何評價該條約的?

《恰克圖條約》之後,中俄雖然很長時間再無大的戰事,但並非就表示當時的沙俄想跟中國友好相處,而是它實力有限且被西方諸強牽制。在《尼布楚條約》之前,沙俄僅有小股土匪入侵中國,其餘的大部分軍隊都留在西邊跟西方列強對耗。同中國相比,歐洲諸國才是俄羅斯的強敵,它的主要兵力註定只能放在西方而根本無力東顧,這才是此後的170年沙俄未能大舉進犯我邊境的原因所在。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中方做了無原則退讓而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俄國人竟稱之為不平等條約,感覺吃了虧大,認為是清朝侵略他們,是奇恥大辱!聲稱俄羅斯在《璦琿條約》中收復了在《尼布楚條約》中被中國人強佔的失地。

早在1740年,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米勒評價《尼布楚條約》條約:「由於戈洛文的畏懼,迫不得已幾乎完全按照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來進行談判的」,「這個條約使俄國人不僅喪失一大塊領土,也喪失了阿穆爾河的航行權」。

19世紀後期,俄國歷史學家、俄國科學院院士瓦西里耶夫,更是宣稱「整個條約都是在喪魂落魄的恐懼感和暴力的影響下籤訂的」,「一切都給力中國,不曾給俄國一點好處。」

《尼布楚條約》真的是平等條約嗎?俄國人又是如何評價該條約的?

著名的漢學家,歷史學家米亞斯尼科夫甚至提出了一種奇葩的論調,他認為「清帝國的北部邊界是阿穆爾河以南幾百公里的柳條邊」,他還將雅克薩之戰說成是清軍侵犯俄國,從而強迫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

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說,「《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歐洲一大國簽訂的第一份條約……俄羅斯人不得不完全地從有爭議的流域地區撤走。作為回報,俄羅斯人被授予商業特權;兩國臣民可以自由地越過邊界、不受干涉地從事賣買。以後年代中發展起來的貿易是由商隊從事的,它包括了黃金和羊皮;俄羅斯人用黃金和毛皮交換茶葉。正是從中國人那裡,俄羅斯人獲得了日後成為其民族飲料的東西。俄羅斯人很快就成為甚至比英國人更愛喝茶的人。」,「以後170年中,俄羅斯人一直遵守條約規定,停留在阿穆爾河流域以外的地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山流水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做鬼也不放過你的狠人,臨死還支招讓兇手自投羅網

TAG:高山流水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