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靖為了滅掉東突厥,用了韓信滅齊之計,為何說做的有些不厚道?

李靖為了滅掉東突厥,用了韓信滅齊之計,為何說做的有些不厚道?

李靖,又叫李藥師,是唐朝初期的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有「軍神」之稱。李靖年輕時就志向遠大,曾經說:「大丈夫應該馳騁沙場,建功立業,哪能做一個熬夜寫文章的書生!」可惜身在隋末亂世之中,朝政崩壞,李靖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隋朝末年,群雄競起,唐國公李淵在太原起兵,搶佔了長安。當時李靖正要去江都向楊廣告發李淵謀反,路過長安時被捕,受刑前大呼:「唐公起兵誅暴亂,怎麼能以私怨殺壯士呢?」李世民也為李靖求情,於是李淵赦免了李靖,將他納入麾下。其後李靖屢立戰功,功勛顯赫,頗受朝廷器重。

李靖為了滅掉東突厥,用了韓信滅齊之計,為何說做的有些不厚道?

古代中國北方有一個游牧民族集團,建立了突厥國,後來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兩部分。東突厥時常侵犯唐朝邊境,李淵為此命李靖鎮守邊關,防備突厥入侵。

李世民繼位後,趁東突厥內部分裂時,決定用武力征服東突厥。李世民派李靖、李勣(即徐茂公)、柴紹、李道宗、衛孝節、薛萬淑共六道總管,共率10多萬大軍,以李靖為總指揮,兵分六路討伐東突厥。

李靖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夜襲定襄道。突厥頡利可汗不知道李靖的兵力有多少,驚恐地說:「如果唐兵沒有舉國而來,李靖哪敢孤軍來到這裡?」李靖大敗突厥兵,頡利可汗遁逃。

李靖為了滅掉東突厥,用了韓信滅齊之計,為何說做的有些不厚道?

頡利可汗被唐兵追殺,逃奔千里,日暮途窮,無奈向李世民請求投降。李世民也想減少唐兵的損失,況且也不是非要頡利可汗的命不可,他的目的是讓東突厥歸降,於是欣然同意了。李世民派大臣唐儉、安修仁作為使者,去安慰頡利可汗。

大臣唐儉,是李淵的舊友,曾經和李淵一起擔任禁軍將領。李淵鎮守太原時,唐儉勸說李淵起兵,又跟隨李淵平定長安,是唐朝的開國元勛。其後唐儉及時揭發獨孤懷恩謀反,救了李淵一命。唐儉又得到李淵賞賜的免死金牌,後來又被李世民列入凌煙閣功臣。總而言之,唐儉是一位重臣,在李世民心中有些份量。

當時李靖與李勣兩軍已經會合,兵力稍稍強盛。李勣對李靖說:「頡利可汗雖然戰敗,但他還有很多部眾,如果他趁機逃去,我們恐怕就抓不到他了。如今朝廷的使者唐儉等人已經到了他那裡,他一定會放鬆戒備,我們稍後前去偷襲,可以一舉殲滅他們。」

李靖為了滅掉東突厥,用了韓信滅齊之計,為何說做的有些不厚道?

李靖心中也有這個想法,與李勣不謀而合。大唐最耀眼的兩個軍神,居然想到一塊了。李靖似乎覺得遇到了難得的知己,激動興奮地握著自己的手腕說:「您說的這番話,乃是韓信滅齊之計!」

勣時與定襄道大總管李靖軍會,相與議曰:「頡利雖敗,人眾尚多,若走渡磧,保於九姓,道遙阻深,追則難及。今詔使唐儉至彼,其必弛備,我等隨後襲之,此不戰而平賊矣。」靖扼腕喜曰:「公之此言,乃韓信滅田橫之策也。」於是定計。——《舊唐書·列傳第十七》

韓信滅齊之計,是一個典故。楚漢爭霸時,漢王劉邦的大將韓信正在攻打齊國,卻久攻不克。劉邦的謀士酈食其(讀作「利益雞」)出使到齊國,說服了齊王歸降劉邦,所以齊國撤下了防禦。韓信聽說酈食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就輕易地取下了齊國70多城,心中嫉妒,於是趁著夜色偷襲毫無防備的齊國,想要搶奪功勞。齊王聽說韓信兵臨城下,以為酈食其欺騙和出賣了自己,一怒之下將酈食其活煮了。最後,韓信滅掉齊國,自立為王。

李靖將韓信滅齊之計告訴了自己的副將張公謹,張公謹擔憂地說:「陛下已經同意突厥歸降,而且我們的使者也在那裡,怎麼辦?」李靖說:「機不可失,韓信滅齊就是如此。像唐儉那些人的性命,哪裡值得珍惜呢!」

李靖為了滅掉東突厥,用了韓信滅齊之計,為何說做的有些不厚道?

李靖、李勣二人依計行事,襲擊了頡利可汗,而唐儉幸運地逃走了。突厥被李靖偷襲,幾乎全軍覆沒,頡利可汗驚慌逃亡。頡利可汗在逃亡路上,撞上了李道宗的大軍,被擒捉押往長安,東突厥至此滅亡,其地納入大唐版圖。

由此可見,韓信滅齊之計,是一個非常不厚道的計策。此計需要別人與敵人和談,讓敵人放鬆戒備,然後自己趁機偷襲取勝,結果自己得到了功勞,而將別人置於死地。為了大局,犧牲一二人,換取巨大成功,這在廣大旁觀者以及受益者心中,或許覺得並無不妥;但是一旦角色互換,自己成為那個不知情的受害者,不知是否還會覺得理所當然呢?

史書參考:《舊唐書·列傳第十七》

流年檐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階苔】,歡迎關注。

唐朝李靖:南滅梁、北滅突厥、西滅吐谷渾、若非年老就東滅高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檐雨階苔 的精彩文章:

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深受恩寵,為何勾結30萬敵軍圍攻長安?
唐朝老和尚對道士做了無禮的事情,道士施法暴打老和尚

TAG:檐雨階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