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機器人取代人類?世界銀行:不會!第四次工業革命會產生新的崗位

機器人取代人類?世界銀行:不會!第四次工業革命會產生新的崗位

據彭博社等外媒報道,世界銀行發布的年度《世界發展報告》表示機器人不會取代人類工作崗位。因為自動化取代部分崗位的同時,也會帶來新的崗位,而個人要堅持繼續學習,來應對不斷變化的職場;同時企業和政府也應該提供培訓的機會,共同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對彭博社說:「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機器人會搶佔就業機會。」更具體地說,報告指出每件機器取代的工作都會創造新的工作。Pinelopi Koujianou Goldberg表示:「這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之前已有三次,而在每種情況下我們都能夠生存,因此機器完全取代人類不會發生。最終,我們都可以進行調整。」

回顧過去的工業革命,前兩次工業革命讓很多人失業,雖然之後會有新的工作,但是無數工人在經歷轉變的時候生活並不好過。而且毫無疑問地,現在的自動化確實開始取代許多工作,而經濟學家樂觀地認為我們可以「最終調整」到新的機器人時代的主人,這個事實和令人鼓舞。

技術推動職業變化

儘管如此,這份報告體現了大眾對自動化非常普遍的看法,對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總體來看是普遍擔憂的狀態。報告觀點是:一些人的確覺得自動化似乎很可怕,因為它涉及機器人,但現在對機器的恐懼卻被誇大了。

我們之前已經經歷過多次工業革命,知道技術只會(最終)改善我們的生活。畢竟,現在我們消費的產品更便宜,設備更高科技,而我們的壽命也更長。

另外,數據顯示,美國由於自動化而消失的每項工作,都會相應創造其他新的工作;工作崗位只是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或國外業務,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工作崗位的凈數目基本相同,而且企業仍在繼續賺很多錢。

關鍵是公民和工人都受到教育,經過重新訓練他們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世界中更加靈活工作。

技術對就業的影響因國家而異。對於富裕國家而言,9%的工作崗位目前可以自動化。對於低收入國家,技術滲透率會更低,而技術對工作的影響也可能會較低。

小規模農業和家庭企業在不久的將來不會實現自動化,特別是在尼加拉瓜這樣的國家,只有不到20%的家庭可以上網,賴比瑞亞只有不到10%的人口可以使用互聯網。這些數字肯定會增長。

更多的技術獲取將使更多的貧窮國家和個人能夠進入技術增長高回報的領域。但在短期內,技術將在擁有支持自動化的基礎設施的國家中更多地改變對技能的需求。

世界銀行的報告簡介中簡練概括了這個觀點:

「任何一個時代人類都會害怕創新帶來的未知變化。然而,人類一路發展過來,創新改善了人類生活水平。預期壽命增加,基本保健和教育也普及;而且大多數人都感受到他們的收入增加了......儘管有這種樂觀情緒在,人們對未來的擔憂仍然存在。生活在發達經濟體的人們擔心技術對就業會產生巨大影響。他們認為,股票經濟下公司跟獨立工人都簽訂短期合約,這樣的變革會讓不平等加劇,在現有工作條件下競爭會更加激烈。

然而,這種令人不安的情況總體上是沒有根據的。確實,在一些發達經濟體和中等收入國家,製造業的工作崗位由於自動化而逐漸被淘汰。從事重複性工作的工人最容易被機器替換。然而,技術也提供了創造新工作,提高生產力和提供有效公共服務的機會。通過創新,技術催生了新的領域和新的任務。」

而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銀行的報告並不十分關注就業質量,只要世界上有工作機會就可以了。報告也不太關心製造業崗位被機器所取代而帶來的後果。

而這個考慮問題的邏輯有一個關鍵誤區,經常忽視失去工作而帶來的深刻文化和社會影響。即使人類社會最終可以調整正常,但是過去工業革命轉變過程中的困難還是會影響社會。

然而,經濟學家和顧問認為「自動化會取代一些工作崗位,但是它也會創造新的工作崗位」,這似乎沒有考慮到轉變過程中工人生計和新的社會結構會怎麼變化。

教育是關鍵

而報告也提到工人通過學習跟教育、強化技能是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途徑。這跟大型公司和首席執行官的部分概念不謀而合。工人必須學會掌握某些技能,最大程度接受教育,掌握多種技能,願意重新培訓以保持靈活性,以便在公司繼續工作。

不過,一般而言自動化技術和計劃都是由公司高管和經理實施,普通員工的發言權有限,因此「再培訓」這類的計劃需要公司配合才能成功,這也有助於公司以其他方式獲利。

報告指出:「今天許多的工作,以及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工作,會要求特定的技能,比如技術知識、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以及堅持不懈、合作和同理心等軟技能的結合。幾十年來,一直只做一份工作或只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情況已經不多。在目前經濟中,工人在職業生涯中可能會有很多機會,這意味著他們需要終身學習。」

報告中提到了「基本的最低社會保險」也就是基本收入,而這個是公司或者政府可以在轉變的過程中給工人提供的保障,是其中一種平穩過渡的方法。

報告中的另一段話如下:

「總的來說......技術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減少對重複性崗位的需求,技術會提高許多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然而,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它為曾經只在科幻世界中想像過的新領域敞開了大門。隨著技術的進步,企業採用新的生產方法,市場擴張、社會發展。企業依靠新技術來更好地利用資本,克服信息障礙、外包和創新。新技術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公司:公司在一個地方僱用工人來生產零件,在另一個地方僱用工人組裝,在第三個地方僱傭工人進行銷售。與此同時,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享受更多種類的產品。」

不過,在創造新崗位之前,自動化是會取代一部分就業機會。比如,亞馬遜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就業史上的一個亮點,近來該公司採用自動化,招聘的工人將來或許相對會變少。

在過去二十年中,自動化已經奪走了數百萬個工作崗位,甚至超過外包。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工作不穩定,製造業剝離本地而往外發展也繼續困擾美國眾多社區。這個問題我們不容忽視。

人類已經經歷了很多次技術革命,現在正式自動化革命的風口位置,而且憑藉之前累計的經驗,還有技術水平,只要我們重視轉變過程會遭遇到的就業問題,個人、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我們很有希望妥善處理這個問題,相信會比之前做的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麥肯錫: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中國與歐美同行的區別在哪?
福布斯評選2018年十大億萬富翁贏家和輸家:貝佐斯和扎克伯格一喜一憂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