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公號海茫茫,你是不是經常錯過我的小船?



點擊上方藍字「青年文摘」→

點擊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加上星標 

,我馬上就登上你的碼頭


作者:葉楚橋


本文由噹噹網授權發布,有刪節



《妖貓傳》劇照



1



1

公元742年,唐玄宗正在大明宮內,接見番邦使者。

使者遞上國書,翰林學士打開一看,滿紙異域文字,全都不認識。

換個人看,亦如此。再換,再如此。

一番擊鼓傳花,眾位大學士齊刷刷地跪下:「陛下恕罪,微臣愚鈍,實在辨識不了此等鳥獸之書。」

玄宗一聽,目光轉向楊國忠:「愛卿,你來瞅瞅。」

楊太師拿起國書,也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認得。

玄宗微怒:「諸位都看看,可有能識此文者。」

又是一番擊鼓傳花,文臣武將,竟無一人搭話。

寂靜,死一般的寂靜。

玄宗大怒:「想我泱泱大唐,禮儀之邦,文武大臣,竟不識蠻夷之文,實在可恥可恨!」

皇帝的怒吼,加之番使鄙夷的目光,讓全場官員,後背發涼。

少頃,殿中站起一人:「陛下息怒,微臣推薦一人,姓李名白,博學多才……」

玄宗一看,原來是太子賓客賀知章,臉上立刻陰轉晴:「那還等什麼,速速宣他進京!」

吁……滿朝文武,如釋重負。

此時的李白,正旅居南陵,接到詔書後,異常興奮: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南陵別兒童入京》

沒錯,李白就是這麼自信,畢竟,他生來就不是凡人。



1



1

公元701年,李白在綿州青蓮出生(一說西域碎葉城)。

相傳李母懷孕時,曾夢見過太白金星,於是,太白便成了他的字。

李白從小就不同凡響,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閱奇書,作賦凌相如,好劍術,愛遊仙,「少任俠,手刃數人」,成年後,依舊恃才傲物,飛揚跋扈,即使面對名士高官,也照樣銳氣不減,「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但驕橫輕狂,難免會受傷。



數年後,李白曾登臨黃鶴樓,讀到牆上的一首七律,當場就給跪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崔顥的《黃鶴樓》,虛實結合,情景交融,氣格高迥,渾若天成,讓人嘆為觀止。

「罷了,罷了。」李白長嘆一聲,道出四句順口溜,便匆匆下樓: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估計這件事,讓李白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多年後,他南遊金陵,還特意賦詩一首: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

可能是模仿致敬,也或許是爭強鬥勝,這一篇的風格,與那首《黃鶴樓》極為相近。

但後世推崇的,仍然是崔詩。南宋的嚴羽,曾在《滄浪詩話》中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此處懸賞萬兩紋銀,求李大詩人心裡陰影……

735年,李白在長安遇見賀知章,兩人成為了忘年交。

第二年春試之前,賀知章還專門寫了一封推薦信,送給主考楊國忠和監考高力士,希望二人多多提攜李白。

兩個考官收到信後,卻是一聲冷笑:這個賀老頭,自己拿了好處,卻在我這裡白討人情,我呸!

到了應試那天,李大才子最先交卷。

楊國忠一把就將卷子撕個粉碎:「什麼玩意兒,這樣的書生,只配給我磨墨!」

高力士也在旁邊打call:「對對對,給我脫靴都不配!」

李白何曾受過此等羞辱,氣得破口大罵:「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倆為我磨墨脫靴!」

就這樣,李白被趕出了考場,吃完了賀府的最後一餐酒,便離開了長安。



1



1

誰知道六年後,因為精通外文,李白竟能奉詔入京。

他打開番邦國書,微微一笑,當場就翻譯了出來。

國書大意是,大唐須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城,割讓至番邦,否則會兵戎相見,遍地狼煙。

玄宗聽後,甚是不悅。

見番邦如此無禮,在場的文臣主戰,武將主和,弄得皇帝老兒不知所措。

李白沉思片刻,輕聲稟告玄宗:「此事不足為慮,臣當面回復,必讓番使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事已至此,玄宗也只得一試。

第二天,皇帝召番使覲見,李白則手捧番書,朗聲宣讀,一字不差,番使大為驚詫。

李白繼續代表聖上發飆:「現有詔批答,爾等可要仔細聆聽!」

番使跪在階下,不敢出聲。

侍臣早將筆墨紙硯,準備妥當。

玄宗已經急不可耐:「愛卿快寫,愛卿快寫!」

李白卻趁機上奏:「回陛下,昔年參加春闈,楊太師和高太尉均認為,臣為之脫靴磨墨皆不配。今日見二位大人在旁,臣心裡著實不爽。」

玄宗有點蒙:「你這是要鬧哪樣啊?」

李白叩首:「懇請陛下恩准,著楊、高二人,為臣脫靴磨墨。」

一心想著御蠻夷、揚國威的玄宗,來不及考慮許多,連忙傳旨:「著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

楊、高二人,心裡萬馬奔騰,也不敢抗旨不遵,只得彎下身,將自己挖的坑,哭著填平。

終於報了一箭之仇,李白精神抖擻,一篇雄文,片刻草就:


況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士馬芻糧,萬分不及……

高麗都被我們滅了,你個小邦,僅與大唐一郡相當,還想怎樣?

通篇氣勢恢宏,恣意昂揚,加之李白的全外文宣讀,瞬間就鎮住了全場。

番使早已戰戰兢兢,連忙領旨謝恩,在賀知章的陪同下,退出宮門。

臨別之際,番使忍不住詢問:「剛才宣詔的那個人,多大的官啊,竟讓太師磨墨,太尉脫靴?」

賀知章機智地回答:「太師也好,太尉也罷,在凡間,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可方才讀詔的李白,是天上的謫仙啊!」

番使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歸國後,番使將大唐所見所聞,悉數上陳。國主聽後,認為天助大唐,不可與之為敵,趕緊讓人寫了降表,從此稍息立正,畢恭畢敬。



1



1

李白立下奇功,深受玄宗器重,很快就被任命為翰林供奉,經常到宮中陪著皇帝喝酒聽歌,寫詩聊天,一時間,恩寵無限。

玄宗的愛妃楊玉環,作為「貴妃羞花」的女主,在偌大的後宮中,最喜歡做的事,就是一邊賞花自戀,一邊聽曲設宴。

時間久了,能拿來譜曲的詩歌便不夠用了。

這自然難不倒楊貴妃,畢竟,人家嫁得那麼好。

唐玄宗拉著她的手,深情告白:「愛妃,別急,我要為你寫詩,為你靜止,為你做不可能的事。」

語畢,便命令李龜年,速召李白進宮。

長安城那麼長,李白又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主,要在短時間內找到他,談何容易。

但李龜年心裡有數,直接就奔向了城中最熱鬧的酒樓。

果然,李白就在那裡,爛醉如泥。

被抬入宮後,好一陣折騰,他才醒了過來,仍然步履蹣跚,衣冠不整。

唐玄宗急於讓貴妃開心,連忙讓太監賜座奉羹,靜候佳作誕生。

作為一介書生,李白能如此獨得恩寵,也算是曠古絕今了。

當然,他的才華,絕對不會辜負皇恩。醉眼朦朧中,李白揮筆寫就三首《清平調》,留下了「雲想衣裳花想容「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等傳世名句。

就在眾人拍手叫好之際,一直懷恨在心的楊國忠,卻抓住了李白的小把柄。

他偷偷告訴楊貴妃:「李白在詩中把您比作趙飛燕,是在誹謗您與近臣有染啊!」

此時的楊玉環,正和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撩得熱火朝天,一聽這話,嚇得心驚膽戰。

此後,她便在玄宗面前屢進讒言,今天說李白不懂規矩,目中無人,明天說李白豪飲無度,嗜酒如命。

加之李白在揮毫潑墨之餘,常常操心國事,玄宗不勝其煩,便對李白有意疏遠。

失落的李白,只得月下獨酌,聊以解憂,「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終於,在雙方撕破臉之前,李白「懇請還山」,玄宗也就順水推舟,同意「賜金放還」。



1



1

744年,李白又有了第二次漫遊,「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在嵩山,他與岑勛、元丹丘登高飲宴,「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在齊州,他仗劍行俠,扶危濟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在江南,他收到粉絲汪倫的來信,有了涇縣十里桃花之行,然後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讓他的這位鐵粉,三生三世,千古留名。

在洛陽,他遇見了後來被稱為「詩聖」的杜甫,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深厚情誼。

分開後,他對杜甫仍是念念不忘,多次寫詩相贈。

山東重逢時,他調侃戲虐,「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天各一方,他又情真意切,「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遺憾的是,齊魯一別,兩人再也未見。否則我們的教材里,又會平添幾首絕美的詩篇。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逃至四川,太子在靈武(寧夏)即位,只有永王李璘留在中原,與叛軍決戰。

此時的李白,已過知天命之年,仍然滿腔熱血,加入了永王的團隊,「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不料,他此番愛國之舉,卻無端陷入了兩個皇子的奪權之爭。

後來永王被殺,李白也在潯陽入獄,幸有郭子儀、宋若思等重臣相救,才得以免死,被流放至夜郎。

流放途中,又逢新立太子,天下大赦,李白終於重獲自由: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晚年的李白,繼續在江南各地奔波輾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761年,李白聽說李光弼出兵臨淮,追剿「安史之亂」的殘餘勢力,便請纓前往一線,無奈病重,只得半途折返。

次年,李白抵達當塗,投奔當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臨終前,他將自己的詩文草稿交給李縣令,請求編輯作序,這才有了後來的《草堂集》十卷。

是年,唐代宗即位,素聞李白才名,欲授其為左拾遺,只可惜,聖旨尚在途中,李白便已與世長辭。



1



1

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他是全才,樂府、歌行、律詩、絕句,無一短板;詩歌、詞賦、書法,樣樣精通;文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武能「託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

他更是天才,其藝術成就,「非墨工槧人所可擬議」,「此殆天授,非人力也」,「有非尋常地上凡民所能夢想及者」,後世只能稱之為「詩仙」「酒仙」「謫仙」。

他既有「吾將營丹砂,永世與人別」的出世思想,更有「謝公終一起,相與濟蒼生」的入世意願。

只可惜,雖身處盛唐,李白卻始終未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只能將金樽斗酒,飲入愁腸: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杜甫《贈李白》


那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余光中《尋李白》

這便是李白,奇蹟李白,仙人李白,無法複製的李白。



本文摘自《桃李春風一杯酒:唐朝詩人的快意人生》,作者葉楚橋。

有趣的靈魂+有趣的文字+典藏名畫=詼諧、深情、淺近的唐朝簡史。本書選取盛唐有代表性的18位詩人,結合200餘首經典詩歌,以幽默風趣的語言,獨特新穎的視角講述詩人的溫柔與繾綣,家國與天下,串聯成一部壯麗的大唐史。


長按識別小程序


即可購買本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文摘 的精彩文章:

土味表情包、土味情歌、土味字幕……土味才是真時尚
開心一刻|都說女人有毒,我想以身試毒!

TAG:青年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