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乘著海嘯中的殘骸偷渡到美國的日本條石鯛

乘著海嘯中的殘骸偷渡到美國的日本條石鯛

在加州蒙特利灣冰冷渾濁的海水裡,潛水者表示他們看見了一條背井離鄉的魚。這種魚叫條石鯛(barred knifejaw),產自日本、韓國和中國。


這種有著黑白條紋特色的魚類在日本也被稱為「striped beakfish」或「Ishidai(石鯛)」,人們已經在蒙特利附近的防浪堤灣的海藻床中見到過好幾次條石鯛了。


「不可能把它們錯認成本地魚類,」5年來幾乎每天都在蒙特利潛水的Nicholas Ta表示,「其他的魚類基本都有著偽裝色,和周圍的環境比較契合。」

科學家認為這種魚是搭乘著2011年日本9.1級地震引發的海嘯中的殘骸跨越5000英里抵達了太平洋的另一端。


「海嘯入侵」的殘骸


那場海嘯將巨量的殘骸和雜物捲入了海中,形成的殘骸分布場成為了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當殘骸隨著洋流在太平洋中漂蕩,其中的小生物也隨之一起四處造訪。


「這些洋流循環不停的迴轉,根據當地的條件,海水可能會拍向岸邊,」Moss Landing海洋實驗室的科學家Jonathan Geller表示。

在過去的7年中,有一大堆船隻、船塢和其他的東西被衝上了北美洲的西海岸。


《科學》雜誌上曾有一篇研究文章記錄到在6年的時間裡,有289種日本沿海的生物抵達了夏威夷和北美的近海,而Geller就是這篇文章的合著者之一。


「這種魚之所以這麼鶴立雞群,是因為它在我們這塊水域里太扎眼了,它肯定是日本海嘯之前我們這裡沒出現過的品種,」Geller告訴CNN說,並補充表示這塊水域中其他的物種都像是本地的。


「如果沒有受過培訓,到這裡來的潛水者或者其他人可能不會發現異樣,」他說,「但實際上,水裡的一些生物可能是海嘯入侵事件中的一份子。」


加州潛水員在4年前第一次見到這種魚

Ta第一次見到這種魚是在2014年12月,但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什麼魚。他的朋友Dennis Lewis幫他認出了這是條石鯛,並在之後的潛水中進行尋找。


後來在2015年他們又見到了幾次這種魚,之後就銷聲匿跡,直到2018年10月份才再次見到。Ta拍攝下了一段視頻。


他說那條魚看起來十分健康,身上沒有什麼傷口,魚鰭也很完好。


「很有可能就是2011年的那條,」Moss Landing海洋實驗室的科學家Rick Starr告訴CNN說。


Starr說蒙特利灣的水溫比日本要低5度。從較溫暖的水域生活的魚類能在冷水中存活,但是通常它們無法繁殖後代。

「人們看到過好幾條這種魚,但是都是同樣的大小,意味著它們並不是後代,」Starr表示,「我們沒有見到大小級別不同的條石鯛,因此目前最靠譜的猜測是這些都是成年魚,而且沒有繁育過後代。」


Starr說這就意味著條石鯛不會成為入侵物種,也就不會破壞蒙特利灣的生態系統。


Ta告訴CNN說他只看見過這種魚孤零零的游來游去,或者和一些本地的黑魢魚一起。他不知道是否有一群條石鯛在水中暢遊,但是他希望如此。「我想去相信,」他說。


本文譯自 CNN,由譯者 Diehard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杯具傻缺】2018年12月份(4)+蛋蛋終結者特輯
無聊圖大吐槽-20190102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