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軍隊只用大刀長矛是謠傳,士兵多用鳥槍?

清朝軍隊只用大刀長矛是謠傳,士兵多用鳥槍?

鳥槍」和「火槍」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火槍」已經有了具現代感的槍托,而「鳥槍」只有一個握把,或者頂多比鋸把長出一點。具有槍托,在尾端有一個較大平面的「火槍」可以紮實地抵在人的肩窩處,肩窩一方面能夠固定槍托,提高持槍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能夠很好地緩衝后座力,使射擊過程平穩。

清代鳥槍 資料圖

乾隆年間的秘密行動組織「血滴子」手中雖然擁有可十步外取人首級的秘密武器,但卻被海都率領的火槍隊和火炮殺得片甲不留,退出歷史舞台。雖然說現在的槍械欺負幾個拿刀的特工應該不成問題,但在乾隆時期,當時火器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1860年代時清軍使用抬槍作戰圖

清軍用的是「鳥槍」不是「火槍」

其實,那時清軍還沒有這麼好的武器,他們使用的還是「鳥槍」。「鳥槍」這個詞現在只活在「鳥槍換炮」這個成語里,並不是一個好詞,很多人認為它意味著「威力小,只能打鳥」,其實「鳥」字的意思是它準確到可以打中飛鳥。明朝人范景文撰的《師律》中提到:「後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搖動,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

清代火槍

「鳥槍」開始的時候叫「鳥銃」,是由歐洲人發明的,明代嘉靖年間經日本傳入中國的。從西洋火槍發展的序列來說,「鳥槍」對應的是單詞「Arquebus」,它在外形上的特點就是有彎曲的握把,只能勉強抵肩。代替它的那個東西叫做「Musket」,大家熟悉的《三個火槍手》里的「火槍手」(musketeer)就是使用這種武器的高手,在這裡翻譯成「火槍」。

《三個火槍手》劇照

「鳥槍」和「火槍」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火槍」已經有了具現代感的槍托,而「鳥槍」只有一個握把,或者頂多比鋸把長出一點。具有槍托,在尾端有一個較大平面的「火槍」可以紮實地抵在人的肩窩處,肩窩一方面能夠固定槍托,提高持槍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能夠很好地緩衝后座力,使射擊過程平穩。

鳥槍因為沒有槍托,所以射擊時手離臉很近,因為舉槍不穩定,一般都需要支起腳架才能射擊。可見,《血滴子》中,清軍使用的槍並不像「鳥槍」,倒是很像「火槍」。實際的歷史是,當時因為閉關鎖國,清朝軍隊使用的還是「鳥槍」,不可能那麼順暢、瀟洒地抵肩射擊。當時,鳥槍不能紮實地抵肩,並且是滑膛槍,因為沒有膛線,子彈不能靠自轉穩定,所以準頭不如現代的長槍,但是威力其實並不小。據記載,在近距離,鳥槍可以擊穿鍛造人體裝甲。當時,法國狙擊手在15米外開槍,子彈穿過敵人的左肩,穿過第六和第七根脊椎,最終停在肩胛骨下5厘米的背部肌肉里。

除了火槍外,電影中的清軍還擁有一種神奇的大炮,它會冒著煙在天空划出一道曲線,然後在村舍里炸開。

火炮威力並不大

在歷史中,清朝確實已經大量使用火炮。從康熙十四年(1675年)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的46年里,清王朝中央製造的大小銅鐵炮共計985尊,這個數字還未包括各省就地製造的火器。據《中國古代火藥火器史》,清朝火炮發射的主要是實心圓球彈。那時已經有了爆破彈,但是並沒有觸發引信,所以不會觸物即炸。那時的爆破彈需要向外引一個葯捻,在發射前點燃。所以,這個東西很可能在空中爆炸,或者落地後過一會兒才炸。

清朝大炮

如果沒發射出去,那炮手就要倒霉了,所以在那時爆破彈並不普及。不過,無論火炮發射出的是實心彈還是爆破彈,它都不會一路冒煙的。如果是帶有助推系統的火箭彈,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另一種情況是發射點燃的火球,這是冷兵器時代的事情了。拋石機可以把點燃的加了松香和硫磺的大捆稻草拋向敵陣,起到縱火的作用,但是火炮沒有這個功能。

註:本文為來源於網路。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東吳悍將、江東戰神,可惜英年早逝,臨終遺言被傳頌兩千年
從山林土匪到抗日名將,全家參戰抗日報國,最終卻被叛徒殺害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