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清初四王」繪畫有何經典意義,能影響後世300多年?

「清初四王」繪畫有何經典意義,能影響後世300多年?

清初四王,是指清朝初期以王時敏為首的四位著名畫家:王時敏、王鑒、王原祁和王翚,又稱江左四王。他們在藝術思想上的共同特點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筆法視為最高標準,這種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認可和提倡,四人畫風接近,按傳統審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畫派,當時以正統地位雄踞於畫壇。因此被尊為「正宗」。

王時敏 仿古山水冊 冊頁 (八開) 設色紙本

「四王」之首的王時敏是「四王」繪畫的奠基人,使得「四王」繪畫延續與發展董其昌畫學思想,重文人精神,用筆以陰柔、內向為取向,恰好符合了中國文化的審美基調——溫柔敦厚、中庸內斂。不僅實踐了董其昌倡導的畫學理論,也符合民族的審美習慣。

「四王」繪畫的經典意義在於集中融合了中國古典繪畫的筆墨精華。就筆墨表現的高度看,具有相當於「鋼琴練習曲」的權威性。

王鑒 仿古山水冊? 冊頁 (十開) 設色紙本

「四王」以山水畫為主,技法功力較深,畫風崇尚摹古,繪畫涵養一顆平和仁愛之心,而這一形式離不開精深的筆墨造詣。王翚、王原祁一度出入宮禁,煊赫南北。前者綜合宋元各家各派,締造一套體例完備的畫格;後者把元代黃公望一系,糅和實質,融化精神,亦一成就。「四王」屬於正統畫派,同時也屬文人畫家,他們倡導南宗的繪畫風格,創造出了另一種新風格。將中國畫的筆墨水平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們各自畫風略有區別,又以師承關係,分為「婁東」與「虞山」兩派,影響了後代三百餘年。

王翚 《仿巨然燕文貴山水圖》 卷(局部)

「四王」畫派的突破主要體現在藝術語言上,他們發展了干筆渴墨層層積染法,追求用筆本身的變化,要求有枯有潤,有蒼有秀。重視筆氣的均勻貫通,空靈而有韻致。四王的繪畫以仿古為自己的畢生追求, 摹古成為其繪畫藝術的主流。不過,也正是如此,他們的藝術成就被限制,普遍缺乏師法自然的熱忱,畫風被其後繼者變成僵死的八股。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8年11月刊《四王影響後世百餘年》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古畫「雙胞胎」究竟是臨還是仿?
黃釉黑彩竹紋瓶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