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00多年前被發現的文物,曝光3000多年前的秘密,專家一直在研究

100多年前被發現的文物,曝光3000多年前的秘密,專家一直在研究

在公元1889年,光緒親政,這是在朝廷之中的大事。對於當時的考古界,也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在四川郪縣,發現了一件青銅鼎。這是在商朝末年的青銅鼎,雖然彌足珍貴,但並不算特別稀少,不過它上面的銘文和發掘地,卻引起了金石界的巨大反響。

在此鼎的內壁上,用金文銘刻著「作父乙××」五個字。關於後面兩個字的含義,專家一直在研究之中。「父乙」兩個字,表示是製作器皿的工匠,為自己死去的父親父乙做了這個禮器。因此這件銅鼎就被稱為商父乙鼎。

商父乙鼎的高為28.7厘米,上部直徑為24厘米,重6.88千克。它是圓形雙耳三足銅鼎,上面有獸面紋和芭蕉紋。無論從大小重量和做工上來看,都不算是頂級青銅鼎珍品。為什麼會引起轟動呢?

這就涉及到該鼎中其它銘文以及出土的地點了。除了那五個字的銘文,用來表明他的製作者外,還有一連串其它的銘文,記載了一個事件。它比較完整地記述了商王武丁進行的一次狩獵活動,從狩獵的準備工作到捕獲的獵物,都有詳細的描述。

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當時這件銅鼎,應該是在商都的產物。銅鼎不僅應該是放置於商都的禮器,而且還是參加狩獵的見證者記錄下來的。然而,這件銅鼎,卻在四川郪縣被發現,引起了專家的極大興趣。

在商朝,四川屬於邊遠之地,也並非文化密集區,不過四川郪縣卻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

相傳商朝末年,紂王昏庸無道,小人當道,忠臣和良將卻受到排擠。比干雖然是紂王的叔叔,一片忠心,卻因為奸臣的阻礙而受到猜疑。在《封神演義》中,比干被妲己所陷害,被迫挖出自己的七竅玲瓏心,也因此而死亡。

《封神演義》肯定夾雜了小說成分,但比干為了商朝的江山而死,這是符合史實的。李世民後來還撰寫碑文紀念:昔周武封墓,褒忠表德;姬文葬骨,異世同臣。

相傳比乾死後,他的子孫到處躲避,最著名的是一支林氏族人被周武王找到,並且妥善安置,並封為領地。然而,比乾的另一支後代,為了躲避紂王的報復,千里迢迢逃到了四川郪地,改姓王氏。在秦漢時期,當地歸屬於廣漢郡,因此,廣漢郡的王氏又為「郪縣王氏」。

只不過,這也只是在口口相傳,並沒有實質上的證據。但商父乙鼎的發現,證明在商周時期,的確有人從中原來到了當地,並且留下了這尊銅鼎作為傳家之寶。

郪縣王氏也的確是當地的一個大家族,人才鼎盛,尤其是在漢晉時期,十分興盛。王渙,王順,王堂,王石,王博,王商,王士,王彭,王常文,王化,王崇遠等等,都是當時的名流。他們這樣的高門大戶,也的確有能力保護這件銅鼎。

當然,真實的歷史,可能不像我們構想的這麼簡單。必然這件銅鼎,也經歷過了很多危機,曾讓王氏子孫覺得應該深埋起來。幸運的是,後人能夠再次發現它,並將它作為珍貴文物。商父乙鼎見證了中原文化不斷交流擴散的歷程,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興衰榮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兩千年的沉睡後,這件衣服逃過大劫,成為了孤品,後世難以仿製
六宮之首的她,遠離腥風血雨,還能出宮生活40年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