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王鐸一生身處動蕩之世、歷遭坎坷之運,正是在明清易鼎那樣動蕩的時代背景下,造就了王鐸及其輝煌的書法藝術世界。

王鐸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河南孟津縣雙槐里。據《王覺斯先生傳》載,王鐸先世為太原人,明代時遷徙到孟津縣。王鐸幼承庭訓,並於明萬曆己酉年(一六零九)負笈山西蒲州(今永洛縣)河東書院就學,並開始習畫。明天啟元年(一六二一)在開封鄉試中舉,次年中進士,時年三十一歲。後相繼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少詹事等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明 王鐸 臨聖教序局部 1625

晚明黑暗動蕩的政局,牽動著仕途上的王鐸。四十歲後的王鐸,面臨著朝中閹宦黨爭、朝政腐敗,加之李自成農民起義的內亂與女真人崛起後的虎視眈眈,大明朝廷面臨著嚴峻的內憂外患。崇禎十一年(一六三八)王鐸被晉陞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經筵講官、教習館員。

在此期間,因王鐸上疏彈劾楊嗣昌,規諫崇禎帝勿於圍剿農民起義時加派剿軍餉給百姓,兩次得罪於崇禎帝,觸犯聖怒。同時,關外清兵大舉入關侵犯,縱橫河北、山東等地,京師戒嚴,王鐸分守京城大明門,之後,幼女、次女相繼夭卒,心力交困的王鐸兩次上疏乞歸省里,獲允後遂歸孟津鄉里,他在大明王朝的政治生涯於此基本告了一段落。

然在政局動蕩,內擾外患並作之中,朝廷於崇禎十三年(一六四零)又重新任命王鐸為南京禮部尚書。赴任途中,由於農民起義戰火四起,父親、母親相繼亡故,王鐸未到任即漂泊於中原、江南諸地。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明 王鐸 臨柳公權《聖慈帖》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明 王鐸 擬歐陽詢書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1649

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三月,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帝自縊。此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史稱南明政權。次年,王鐸因在農民起義軍追殺福王時有救護之功,被升任為東閣大學士,旋加太子少保、晉少傅。

南明小朝廷在頹敗大勢之下也無力回天,終於一六四五年五月被清兵攻破南京城。大學士王鐸、禮部尚書錢謙益等降清。此間,王鐸備受當地百姓責罵凌辱,「鐸為市民所執,訾其誤國,眾手交加,鬚髮立盡」。

仕清後不久,王鐸被召進北京,被授予禮部尚書、弘文院學士,後又任太宗實錄副總裁併加太子太保。清順治九年(一六五二),王鐸病篤,回到河南孟津老家。是年逝於家中,享年六十一歲。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明 王鐸 臨褚遂良本《蘭亭序》 1636

王鐸生於明朝,成長於明朝,仕於明朝。明朝滅亡清取而代之,這在王鐸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中都是如同地震般的巨變,他的人生亦隨之徹底改變。清入關後,王鐸不得已出仕清王朝,好友錢謙益在為他作的《墓志銘》中記載他此時期狀態:「既入北廷,頹然自放,粉黛橫陳,二八遞代。按舊曲、度新歌,宵旦不分,悲歡間作。

可以想見,王鐸本已飽受亂離之苦,仕清後又遭世人鄙夷,內心矛盾與糾結難以排遣,醉情於酗酒,「居常垢衣跣足,不浣不飾,病亦不肯服藥,久之更得愈,則縱飲,頹墮益甚。」

仕清後,王鐸在政治上很難有所作為,書畫詩文成為他排遣內心糾結和壓抑的最好手段,特別是風行雨馳的狂草書法最得宣懷,於是他「每與詩友酒徒,招歌僮、設果餌,酒酣歌吳騷,按節迭和,每至雞鳴不寐,賓客潛散亦不顧……輒醉,取大筆迅掃千尺綾素,不復知世間有是非榮辱事」,一如他所言「字畫詩文,吾輩之寄耶、愛耶、憎耶。」

王鐸寄情於詩文書畫,特別是最能抒心寫意的行草書體,成就了他粗頭亂服、淋漓痛快的個人面貌。在清入仕的最後八年,五十多歲的王鐸迎來了書法創作的高峰期。正如他的好友黃道周就曾說:「行草近推王覺斯。覺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明 王鐸 臨蘭亭序

王鐸成熟期的淋漓恣肆書風與他在入清的內心世界互相表裡,內心的矛盾和張力,是其心態、情感世界在其書風上的外化。作為明王朝的遺臣,王鐸不得以投降清廷,出處有虧,大節不保,備受當時漢人士林輿論苛責,尤其受不仕清廷的遺民圈中士大夫文人的詬病,王鐸內心充滿了抑鬱、糾結,書法成為其寄託和宣洩的載體。

從外在來講,現實生活的壓力也時刻讓他幾近瘋狂。清廷取得統治權後,一方面是殘殺漢族抵抗者,另一方面則籠絡漢族士大夫與前朝舊臣為其所用。在王鐸的社交圈子裡有奮力抵抗的孤臣孽子,也有屈項仕清的貳臣。

明亡後,與王鐸莫逆之交的倪元璐自縊殉國,成為漢人仕宦圈的楷模;黃道周極力擁護明王朝之殘餘力量,兵敗被俘,捨生取義。而另一方面,與王鐸同仕二朝的孫承澤,在南黨首魁陳名夏被處斬後,因「豪附陳名夏,表裡為奸」,被處入獄。這些友人的遭遇投射於王鐸的內心,由生存環境的高壓所形成的藝術上的張力也在其後期的書法作品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明 王鐸 《臨王獻之草書軸》

形成王鐸書法藝術特徵的諸因素中,有兩條特別突出:一是他一生艱險動蕩的閱歷,特別是明亡仕清在其情感世界中形成的張力,凸顯其拓落不羈、狂放恣肆的性格特徵;另一方面,他的書法得益於他在書畫圈的廣泛交遊與切磋學習

王鐸生平交遊十分廣泛,特別書畫交遊,董其昌、黃道周、倪元璐、錢謙益、周亮工、孫承澤、郭宗昌等書畫、收藏界的精英都是王鐸的好友,他與「同年」倪元璐、黃道周,被時人稱為「三株樹」「三狂人」。

他們三人之交友,始於明天啟二年(一六二二),此年王鐸時年三十一歲,殿試名列三甲第五十八名,賜同進士出身。《擬山園選集》卷首有黃道周序:「曩千戌庶常之簡,凡六人,惟覺斯、倪鴻寶、與我最乳合,盟肝膽,孚意氣,石氏礪廉隅,又棲止同筆,研為文章。愛焉者呼三株樹,妒焉者呼三狂人,弗屑也。

王鐸與董其昌的交誼也甚篤,在《擬山園選集》中就有與董其昌切磋書畫的尺牘多篇。同時,王鐸與當時一同仕清的錢謙益、周亮工、孫承澤等書畫收藏家、藝術贊助人的交誼深厚,常在一起游切磋。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明 王鐸 青圃通鄰巷

這種書畫圈中廣泛交遊,不僅擴大了王鐸的視野、使其書藝不斷提升,同時也擴大了其書法在大江南北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北方。正如倪後瞻在《倪氏雜著筆法》中云:「其字以力為主,淋漓滿志,所謂能解章法者是也。北京及山東、西、秦、豫五省,凡學書者以為宗主。」這是王鐸同時代書論家的客觀記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王鐸書法一直備受書法界、學術界關注,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更是被收藏、拍賣界所青睞和追捧。從根本來講,這是由王鐸書法本身的藝術水準和學術高度決定的;從外在環境來看,王鐸書法也適應了當代人的審美趣味和展廳時代的書法發展訴求。

王鐸在世時其書法就已經譽滿士林了,但由於在明亡後他出仕清王朝,成為其人格污點;加之在乾隆時將王鐸列入貳臣,奪謚並禁毀其著述,這些自然影響到了後來對他的評價。在坎坷動蕩的一生中,王鐸以書法托其心志,寄寓不平,留下了數量巨大的書法作品墨跡、詩文手稿、銘石刻帖等。這些書法作品存世分散於民間及公私收藏人手中,這也使得可供收藏的資源較為豐富、活躍。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明 王鐸 李成《小寒林圖》跋 1646

他的法帖、尺牘、題詞等也多有刻石,如《琅華館真跡帖》《擬山園帖》《龜龍館帖》《弘月館帖》等多種法帖,也為學習研究者提供了入手法門,擴大了其書風的影響力。存世作品數量巨大,也是王鐸熱在當代展開的基礎。

王鐸極富視覺張力的書法風格不僅符合當代人的視覺審美訴求,在欣賞習慣和審美心理上暗合了當代人的創新趣味;同時,其連綿大草、高堂大軸式的創作方式也適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展廳時代的書法發展形勢。

王鐸的連綿大草將「二王」、米芾一系的帖學書法「高堂大軸化」。從將「二王」尺牘臨寫成巨軸書作就能清晰看到,王鐸這種書風在當下適應了展廳書風的訴求。在中國書法熱持續之下,在展廳書法追求視覺效果、視覺衝擊、尺幅要大的審美訴求下,王鐸書法的視覺效果適應了這種風格和審美需求,特別是他在作品中大量運用「漲墨」,避免了帖學書法大幅化後糜弱的弊端,從而增加了雄強霸悍的視覺效果。

「神筆」王澤到底有多神?

王鐸 臨張芝《冠軍帖》(1650)

其書風中結字的誇張變形、章法的參差離合,既適應了當代人的審美,又增強了展廳視覺效果,同時又避免了碑派書風粗率,乏蘊藉的弊病,所以一時間臨習王鐸書法者很多。

目前書壇所謂「中原書風」「王鐸書風熱」,體現在前幾年的中國書協舉辦的多種「國字型大小」展覽中,這成為很強的導向,學習王鐸書風成為熱門,國內各個出版社也競相出版王鐸的字帖、專著,研究關注的學者也越來越多。

此外,作為中原腹地的河南也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書法熱的重要區域。王鐸作為鄉賢,被隆重推出,研究王鐸、出版王鐸、臨習王鐸,使得王鐸從河南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明清以來關注度極高的熱點書法人物。王鐸書風風行中國書壇這幾十年,自然帶動了王鐸書法的市場收藏熱。

另外,王鐸書法在域外流傳也不少,如日本及歐美等國。不僅有收藏王鐸的藏家,對其書法進行研究、學習也有一定的人群。特別是在日本,推崇王鐸者甚至稱「後王(王鐸)勝前王(王羲之)」,這也使王鐸書法收藏具有一定程度的國際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原來米芾是這樣學《書譜》
這書法,不管你們怎麼看,我反正是服了!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