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在家持咒應該注意幾點?

在家持咒應該注意幾點?

佛弟子:阿彌陀佛,師父,在家持咒應該注意幾點?

師父:咒最大的作用就是斷除妄想,去除思慮。持咒,要注意三點:無斷,無慮,無住。也即是,無間斷,無思慮,無留住。

如何持咒念誦最有效?

1. 無間斷:

念咒有四步:受—讀—誦—持。受:先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咒語,最好有一定的長度的,比如寶篋印,大悲咒,佛頂尊勝。讀:然後是讀,多讀,讀通順了,不拗口,有節奏,好聽。誦:之後是背誦,背誦熟練了,一氣呵成,沒有一字的間斷,沒有一字的錯誤。持:然後才是持咒。這三大咒語任挑一個,能一口氣背誦21遍,大概45分鐘。除了正常的換氣呼吸外,沒有一個字的間斷,沒有一個字的錯誤,才可以稱為持。

2. 無思慮:

持咒的首要目的就是斷除思慮和妄想。所以無思慮,無疑慮。是持咒的方向。

妄念問題:人人都有妄念,妄念並不可怕,問題在於你對待他的態度,不要被卷進去,也不要妄圖去斷除他。對妄念,不理睬,直接持咒,不間斷。妄念自生必自滅,本是無常,何需斷除?佛家,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讓你明白,本來沒有問題,又何須解決?有問題,就需要解決。而一個問題解決了, 另外一個又產生了。永無止盡,根本沒有解決問題。

氣息問題:有人持咒久了,氣息弱,氣短氣虛。這個問題的根源有二,一是有淫漏,精氣不足,氣息虛弱,不能持久。二是有思慮,氣息不暢。所以,一要戒淫,煉精化氣,使精氣充沛。二,要放下身心,了無牽掛,直接持咒,能快就快,突破意識,放下思慮。咒在意先,隨念隨觀。一放下思慮,氣息自然通暢。本來無問題,也無需解決。

咒在意先:常人都是先思想,後說話,說出心中的念頭。而持咒是反過來,突破思想,不用思想,直接持咒,能快就快。在思想未產生前,咒就先出來了。咒一出來,思想就破了。咒要熟練到,不用思想,脫口而出。要能突破思想,還未來得及思想,咒就念出來了。咒出來了,思想就放下了,唯有觀照。持咒要快,快的來不及思想。「咒在意先,隨念隨觀。」

3. 無留住:

持咒有了境界,比如咒音的穿透力,力度,迴音等等。就容易產生執著,執著於這些東西。於是就成了障礙。持咒,不應該留住於任何境界。

無住於境界:持咒久了,會有功夫,咒音有力度,穿透力,迴音等等。你會喜歡這些感受,喜歡了,也就會去追求。追求氣息更強勁,更有攝受力。追求了,就停留在那個境界,於是境界成了障礙。所以,一定要放下對境界的追求,不斷持咒,能快就快,突破意識,了無牽掛。

無住於當下:持咒清凈了,會體驗到「念念當下」的感覺。字字音音,清澈明了。字字全力,音音全心,落地有聲,歸於當下。這個是很好的境界。但也會因為喜歡而去最求念念當下的感受。就會喜歡,會追求每個音都更加有力,都落在當下。而每個當下,皆是隨生隨滅,求之不得的。所以不可執著,不可留住。

隨滅隨生:每個咒音都是念念當下,都是每個當下。而每個當下都是隨生隨滅,皆是空性。而持咒,既要明白無常空性。也要明白妙有。所以,隨生隨滅的同時,也是隨滅隨生,運用自在。既隨生隨滅,沒有留住。又隨滅隨生,沒有間斷,生生不息,連綿不斷。既念念當下,又念念無住。

聲明:五台山般若 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消除惡業的關鍵不在於磕頭,而是在懺悔的同時要做到這四點
沒有福報,你得到財富也守不住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