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晚清能造軍艦,民國卻造不出大炮:難道民國工業比清朝還落後

晚清能造軍艦,民國卻造不出大炮:難道民國工業比清朝還落後

作者:思遠

有的軍迷朋友很納悶:晚清時代,中國就可以造軍艦,到了民國時期卻造不出坦克火炮等重武器,是民國時期的工業比晚清落後嗎?

其實大家的猜疑是正確的:民國的工業水平確實比晚清落後了不少。

大清至少還能生產300毫米口徑的巨炮,自產遠洋鐵甲艦,而民國卻無法做到這點。生產製造重型火炮和坦克軍艦,是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尤其是重工業實力的重要標誌,這牽扯到一個國家的採礦業、冶煉、鍛造、火藥、組裝等完整的生產鏈,每一環都缺一不可,必須過硬,才能生產國之重器。

晚清之所以能夠生產大口徑的重炮和軍艦,是因為持續了20多年的洋務運動的成果。通過近20年的洋務運動,晚清擁有了能夠冶鍊鋼鐵的漢口鐵廠、江南製造局、開平煤礦、福州船廠等一批成規模的重型工業單位。另外,清廷通過洋務運動加強了自身的統治,使得當時的中國處於一個比較平穩的時期,這種穩定直到甲午戰敗後才被日本打破。

而民國時期,可以生產這類大殺器的工業單位,只有東北兵工廠和太原兵工廠。其中,東北兵工廠因為背靠東北豐富的自然資源(煤,鐵,木材,大豆),也沒有受到關內軍閥戰爭的破壞,在張大帥的精心經營下蒸蒸日上,使該兵工廠成為當時中國最完整的兵工廠,能夠獨立生產各種重型武器。如果利用得當,完全可以為常凱申的軍隊提供大殺器。不幸的是,東北兵工廠在「九一八」事變後,隨著奉天(今瀋陽)的淪陷,被日本侵略者侵佔,成為日本侵華的一個工具。

另一個是太原兵工廠,是「楚雲飛」的上司閻長官旗下的產業。此人在山西起家,經營山西多年,將山西治理得算井井有條,是民國有名的模範省(另一個是李宗仁的廣西)。閻錫山發展了成體系的軍工產業,火炮作為「戰爭之神」,自然也是其重要產品。可惜由於技術限制,只能生產迫擊炮。儘管如此,該兵工廠被閻盯得死死的,不給常凱申一點介入的機會。但是該廠在1937年底也被日軍佔領,只有一部分提前轉移到了陝西寶雞。

至於常凱申的江南兵工廠,是其統一中國後新成立的工廠,儘管有德國漢斯們的援助,但是底子太薄,需要漫長的時間建設發展,而日軍步步緊逼,沒有給他留下發展時間。直到日軍全面侵華,常凱申也沒有造出一門重炮、一輛坦克、一艘軍艦。而他手裡的軍隊,火炮也好,坦克卡車也好,都是從列強那裡花重金買的。

民國時期,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盤散沙。從南京的臨時機構,到北洋,再到南京,一直在換,每換一次,就意味著一次大的戰爭,這其中尤其以北伐戰爭最為激烈。除此之外,還有各個地方軍閥之間的爭鬥,典型的如直奉大戰、蔣桂戰爭、中原大戰等。

在戰爭中,關乎製造重炮的基礎工業,始終無法通過有力的主導和支持,從而有效發展。。而有些人津津樂道的「黃金十年」,看似每年GDP有很高的增長,但那只是沿海輕工業的一場自娛自樂罷了。對於國之基礎的重型工業發展,卻一直沒有得到足夠重視。這導致了當時中國自己只能生產迫擊炮這樣的輕型武器,面對著日軍的坦克大炮時,抗日軍民只能以血肉之軀抗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美軍最後的騎兵居然是空軍:騎馬兜風還領工資,感覺很幸福
美軍投下原子彈,日本人為何不恨美國?2個日本老人說出答案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