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嚴歌苓(1958年—),出生於上海,美籍華人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常被翻譯成法、荷、西、日等多國文字。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970年嚴歌苓考入成都軍區文工團,擔任歌唱和舞蹈演員。1979年,當過戰地記者。1983年,在中國鐵道兵政治部創作組工作。1986年與李克威結婚。1989年赴美學習,學習期間與李克威離婚。1990年,在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文學寫作系攻讀文學碩士。1992年,與美國外交官勞倫斯結婚。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嚴歌苓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1.《少女小漁》

《少女小漁》是嚴歌苓所作的一篇短篇小說,該書講述一個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現代版「典妻」故事,意在探討處於弱勢地位的海外華人面對西方強勢文明壓迫的超越之道,以及打破種族文化隔閡的溝通之道。小說以形象化的描寫給出這樣一個答案:出路不在西方式的奮鬥進取,而在於一種東方式的精神升華。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少女小漁》創作於1992年,也就是嚴歌苓到美國後的第三年,是嚴歌苓在美國創作並發表的第一部小說集《海那邊》中的一篇小說。初到美國,異鄉生存的急迫感嚴歌苓曾有過,她一直關注來自於中國的移民,這是她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

《少女小漁》這部作品所要表達的倫理價值傾向,最感人的一點無疑還是那種超越於東西方文化及道德差異之上的、向善向美的樸素情感,作者渴望以此來表明的,大約也就是這種情感在中西文化撞擊中的難得與可貴,只有出自於小漁那清潔明亮的心靈深處的真情才能確實地打破文化的隔閡,從而使不同境遇中的人心都能夠得到相互間真正的溝通。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2.《第九個寡婦》

《第九個寡婦》是著名女作家嚴歌苓的重要代表作,也是她的轉型作,作品講述了中原地區一個叫王葡萄的寡婦在土改時期藏匿其地主公爹的傳奇故事,寫出了人性的燦爛,時間跨越20世紀40至80年代。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第九個寡婦》是嚴歌苓歷時5年創作的長篇,取材於20世紀70年代末發生在河南的真實事件。嚴歌苓聽到她前夫的大哥講過的一個發生在河南西華縣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是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地主藏在地窖的事情被發現了,這個地主出來以後就嚇死了,自己連病帶嚇死在監獄裡了,這種結局嚴歌苓不太喜歡,就改成了現在小說的結局。嚴歌苓為了《第九個寡婦》這個故事還到前夫的父親李準的老家農村生活。

在《第九個寡婦》中,王葡萄一生均處於社會最底層。即使面臨如此困境,嚴歌苓仍然樂觀地視生活為上天對人類的恩賜;面對苦難,她沒有去寫人們如何被苦難所壓倒,而是描寫為苦難所磨礪出來的韌性。自然界自有其內在的規律性,人要生存就不能違背它,而是要順應它,與其和諧共處,這就是自然的法則是天道。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3.《白蛇》

《白蛇》是旅美作家嚴歌苓創作的中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9年。《白蛇》以三個不同的版本,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在文革期間,兩個邊緣人之間的同性之愛。《白蛇》中的女性舞蹈家孫麗坤因編演舞劇《白蛇傳》傾倒眾生,也因其出色的才貌與風流人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獲罪,由「天上人間」自由來去的「白娘子」淪落為連上廁所都被嚴格看守的階下囚,成為眾人唾棄的「反革命美女蛇」,落難後的孫麗坤與一個從小就迷戀她的「假小子」舞迷徐群珊在窗內與窗外的偶遇,引發了一段特殊歷史時期愛恨糾葛的傳奇故事。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白蛇》以「革命群眾」來信、「革命文件指示」、報紙的官方特稿構成的「官方版本」;以純粹第三人稱客觀敘事構成的「民間版本」;以敘述人物內心隱秘和事件真相的「不為人知的版本」。三個「版本」交錯組合,從不同的視角來展現孫麗坤在「文革」期間和平反後的經歷。

嚴歌苓在《白蛇》中展現出了女性主義者作為弱者和邊緣人的生存景觀,說明她們是男性世界的受害者與反抗者。孫麗坤的美與自尊在社會中逐漸被毀滅,是徐群珊給予的愛拯救了她。但是這種拯救只能在混亂的社會環境中才能生效,當社會逐漸恢復正常,這種拯救在社會規範與倫理制約面前頓時喪失了它的力量。他們滿懷希望,他們頑強生存,他們夢醒破碎,他們無助哀嘆。

4.《陸犯焉識》

《陸犯焉識》嚴歌苓創作的長篇小說。陸焉識本是上海大戶人家的少爺,聰慧而倜儻,會多國語言,也會討女人喜歡。父親去世後,年輕無嗣的繼母馮儀芳為了鞏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軟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馮婉喻。沒有愛情的陸焉識很快出國留學,在美國華盛頓毫無愧意地過了幾年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五十年代,陸焉識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諳世事的張揚激越而成為「反革命」,在歷次運動中,其迂腐可笑的書生氣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長,直至被判為無期。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著極高的學識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枯寂中對繁華半生的反芻,使他確認了內心對婉喻的深愛。婉喻曾是他寡味的開端,卻在回憶里成為他完美的歸宿。「文革」結束後,飽經思念的陸焉識和馮婉喻終於可以團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陸焉識卻發現歲月和政治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唯一苦苦等待他歸來的婉喻卻在他到家前突然失憶。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嚴歌苓一直縈懷於對自身家族史特別是對其祖父人生遭際和精神世界的探尋。依此多年的功課,該書以深遠的濟世情懷,將知識分子陸焉識的命運鋪展在中國近當代政治這塊龐大而堅硬的底布上,檢視了殘酷歲月里生命可能達到的高度。

陸焉識悲劇的人生,演繹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渺小與無奈,以及知識分子在政治和苦難的困囚馴化中的精神抗爭、蛻變、堅持。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5.《金陵十三釵》

《金陵十三釵》是嚴歌苓的中篇小說。小說描寫的是發生南京大屠殺時的故事,小說名中「金陵」指南京,「十三釵」指的是故事中13位俠肝義膽的妓女。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金陵十三釵》是嚴歌苓又一部書寫邊緣的作品,無論是「我姨媽」似的敘述視角,還是秦淮妓女式的書寫對象,都瀰漫著一種邊緣氣息。邊緣意味著孤獨,孤獨則催生著反抗。秦淮妓女本是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她們遭盡世俗玩弄,卻不為世俗認可;她們風情萬種,卻註定無法逃脫塵世的宣判與道德的仲裁;她們茫茫然遊走於傳統的正義與道德之外,凄凄然混身於流金瀉玉而又窮山惡水的紅塵之中,擔一付人人唾棄的娟妓之名,受一世情慾煎熬的孤獨之苦。於是她們反倒以放蕩頹敗的行為舉止,以粗鄙與狂歡化的生活方式,來嘲弄道貌岸然的世俗權威,並曲折傳達著內心對於尊嚴的嚮往。

書中十三釵們處處表現出青樓女子的積習,舉止輕佻,言語粗俗,但豆蔻慘遭凌辱,陳喬治慘遭血刃,中國傷兵慘遭殺害,慘烈的現實終於激發了她們同仇敵汽的民族情感,在日本人二次闖人教堂時,女性間雞零狗碎的爭執瞬間被同胞姐妹間的關愛和同情所替代,她們以獻祭般的高貴犧牲換來女學生的安全,她們人性中聖潔的光華髮散出來,彰顯出原有的人格尊嚴。戰爭自然是能表現隱藏人性的極端環境,十三釵的精神之光由此得以放射。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6.《芳華》

《芳華》是嚴歌苓的長篇小說,於2017年4月首度出版。該小說以20世紀70年代為背景,圍繞男兵劉峰因「觸摸事件」被處理這一情節,講述了以劉峰、何小曼等人為代表的一代文工團人的命運變遷。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嚴歌苓坦言,她用了四五年時間一直在解構、打磨《芳華》,她甚至將自己想像成「穗子」。而穗子寫過的情詩、做過戰地記者都是嚴歌苓的親身經歷,實際上《芳華》是對他們那代人的青春做了批判式的懷念,她在書里做了許多懺悔。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芳華》是人到中年的嚴歌苓再次向青春歲月的回眸凝望,也是對蘊含在家國歷史之中的個體記憶的再審視——對它的「山山水水」展開一次深度開掘和打撈。作為「有我」寫作的又一次傾情試驗,《芳華》的可貴之處在於它回到了成長的「原點」,從「身體」出發,追溯悲劇的根源,既呈現了權力和公共意識對人的本能慾望的塑造和規約,也喻示了這種「塑造」和「規約」如何造成個體人格的扭曲和殘缺。「觸痛」既是劉峰、何小曼等人成長的代價,也是迫使他們走上自我確證和救贖之路的出發點和轉折點。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7.《天浴》

《天浴》講述在七十年代的西藏,成都少女文秀與全國七百五十萬人民一樣,要離開親友被下放農村。文秀被派往荒涼的西藏,寄居藏族牧人老金的破舊帳篷。貧瘠的生活使她更想家,而她唯一的生存工具就是自己貞潔的肉體,一而再、再而三的奉獻予幹部、生產隊長等,只是要換取一紙批文,少女的青春與活力卻已支離破碎,老金決定為她洗去污穢、重拾純真。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嚴歌苓以女性的視野、歷史的記憶,結合個人體驗寫出了小人物們夾纏在亂世革命、動蕩之中,雖努力掙扎、拚命呼喊,但最終還是不可逆轉地走向毀滅的結局。小說展現了在歷史浩劫中,人性的殘酷漠然、命運的坎坷無助,人們拚命掙扎卻只能隨波逐流的無奈心境,揭示了人生的沉重和苦痛。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8.《小姨多鶴》

小說講述一個中國女人和一個日本女人(多鶴)在戰爭的硝煙中走進同一個屋檐,同一個男人,在特殊年代衍生出的畸形愛戀。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小說集中寫了兩個女人:多鶴和小環。也可說是「兩個女人的史詩」。多鶴這個日本小女人,在日本戰敗後,從「滿洲墾荒開拓團」死裡逃生跑出來,又被賣給人家做生育「工具」。她無盡地勞動、幹活,默默地受羞辱、折磨,可她無怨無悔地整日只知彎腰、鞠躬,低頭、擦地,靠的是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一種求生的本能,以及與生俱來的寬厚、寬容、寬恕、善良、至愛的本性支撐著。這是一種真實的人性,一種超越了一切國家、民族、宗教界限的人性。多鶴憑藉著這真摯的人性,終於贏得了張家每一個人的信任和關愛。她也無私地將自己全部的力量,獻給了這個家庭,儘管這個家的每一個人都有對不起她的地方。這就是人性的博大無私。朱小環,這個張家的大管家,三個孩子名義上的生母,可以說是底層社會最可憐的一名家庭婦女,但是她個性開朗、樂觀,無憂無慮,為人潑辣,抽煙、嗑瓜子、罵人,。她對多鶴,作為日本人,作為情敵,是仇視的,可當知道多鶴的悲慘身世,又見其刻苦勤奮的勞動,真誠善良的心地,大氣的她,毅然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與多鶴成為了相濡以沫的親姐妹。她勇於承擔了撫養、呵護三個孩子的責任,還處處關照多鶴,甚至為她擔待罪責,避禍消災。在她身上,有著中國「農村婦女那種寵辱不驚的處世態度——平常心」,有著「幾乎接近原始的美德,是沒有受到現代文明侵蝕的美德。」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小說的動人之處,在於通過這六口之家裡的親情、愛情、友情,把人世間的偉大人性,開掘得淋漓盡致、深刻透徹。小說顯示了嚴歌苓對中國革命、人性、文化融合等經典話題思考所達到的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9.《雌性的草地》

《雌性的草地》描寫了在20世紀那個「紅色的年代」女性知青像男人一樣放牧軍馬的艱苦生活,展現了她們遭受人性摧殘的悲涼人生和不幸命運。雖然女知青們都相繼成了「崇高」理想的祭品,但是在被「雄化」、「物化」過程中,她們仍舊錶現出對女性身份的渴望,悲情地呼喚著「雌性」。

《雌性的草地》故事並不以揭示環境荒涼、殘酷、非人道的苦難生活和生命狀態,表達對那個時代的憤怒和控訴為旨歸,而是旨在異化狀態下,揭示人性的飽滿與匱乏,莊嚴與荒誕。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10.《寄居者》

《寄居者》的故事發生在抗戰期間的上海。1939年,女主人公May愛上了一名剛剛逃到中國的猶太男子彼得。約瑟夫·梅辛格的「終極解決方案」就要實施,為了讓愛人去美國,May臨時抓了個救星——一位美國青年做自己的情人。最後,May用彼得的錢贖救了情人,用情人的護照讓彼得脫險。同時,她以毀掉對愛情的原始理解和信念的方式,實現了愛情。

該書還原了血淋淋的戰爭年代裡醉生夢死、燈紅酒綠的上海。《寄居者》無疑是一部即具備反思歷史、探討人性價值,又擁有現代人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表現手法的作品。

嚴歌苓從女性視角出發,圍繞著一個「異族三角戀」的故事,展示了身份、文化、歷史、宗教、民族與人性錯綜複雜的糾纏。

嚴歌苓十大經典小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