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董子健:把形象立在熒幕上,把名字隱在角色後

董子健:把形象立在熒幕上,把名字隱在角色後

什麼樣的角色是好角色?好角色戲不在多,在於精,在於是否深入人心——《大江大河》里的楊巡便是這樣的好角色。

什麼樣的演員是好演員?好演員演什麼像什麼,在下一部戲的人物里沒有上一部戲的影子,而不是演自己。從這個層面來看,演一部劇「換」一張臉,且毫無PS痕迹的董子健,應在好演員的名單里佔有一席之地。

歷史長河中的驚鴻一瞥

涓涓細流匯聚大江大河,聚焦小人物奮鬥的《大江大河》自播出以來勢如破竹,為低迷的影視寒冬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不僅收視率穩居榜首,節節攀升,連續破1,而且口碑一路高開高走,以豆瓣8.9的高分問鼎年度冠軍。

年度劇王的成功,離不開嚴絲合縫的劇情與精益求精的匠心班底相互加持,更離不開王凱、楊爍、董子健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對角色入木三分的打磨。

《大江大河》講述了自1978年起改革開放第一個十年里,以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典型代表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等人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沉浮故事。

這樣一部現實題材對演員的演技要求相當高,要想把這類作品塑造好,演員必須要對時代背景有深入的認知和理解,要準確把握和吃透典型環境下典型人物的性格特質,十分考驗演員的表演功底和火候。

平心而論,董子健在《大江大河》中的戲份不算多,但他憑藉自然流暢的演技,和一眾實力派演員一起演戲也撐得住場,毫不遜色,在有限時間內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再次證明——戲不在多,在於精,在於是否深入人心。事實上,楊巡出場前,宋運輝、雷東寶兩條主線已漸臻佳境,角色讓觀眾望穿秋水。

不過,好飯不怕晚,好角色都經得起推敲。董子健飾演的楊巡一出場,就將人物「立」住了,楊巡挑著扁擔走街串巷吆喝著「雞蛋換饅頭」的生動形象,觀眾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董子健真實還原了白手起家的創業者的立體面貌。

從楊巡和雷東寶、宋運萍的短暫交談中,觀眾發現,他極其聰明,很有商業頭腦,將換來的雞蛋賣到城裡,從中賺取差價。當被直腸子的雷東寶拆穿:「你倒了一手又賺了一筆」時,他話鋒一轉說起小雷家的好,高情商呼之欲出。機靈又懂事、可愛又勤快,腦子活泛嘴又甜,楊巡給觀眾留下了非常討喜的第一印象。

後來,楊巡獨自去東北闖蕩,有勇有謀。從「楊小饅頭」到「倒爺」再逐漸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的個體戶。創業的歷程有心酸有不堪,比如,被當作投機倒把的不法小商販被抓;也有賺到第一桶金時的歡笑與欣慰,角色複雜又全面。

不得不說,楊巡手段高超,有頭腦有眼界,還有矢志不移的心性、勇往直前的闖勁、百折不撓的韌勁、腳踏實地的幹勁,董子健以接地氣的造型,貼合人物性格氣質的表演,高度還原了80年代初個體戶發家的真實模樣。

年輕觀眾在他身上看到了父輩創業的艱辛與不易,與他有著相同經歷的觀眾在人物身上找到了強烈情感共鳴。作為90後的董子健,即便距離角色遠,但他能把父輩角色揣摩得入木三分,老少咸宜,圈粉無數,足見其天賦與用心。

表演細膩,極富層次感又張弛有度

從東北回到金州發展的楊巡,褪去了青澀,儼然有了更為成熟的商人做派。和雷東寶合作電線生意的「談判」過程,楊巡因勢利導、審時度勢,最終拿下了這塊「硬骨頭」。

隨著劇情推進,楊巡的特質漸次明朗起來,看似油嘴滑舌,卻有底線,斡旋生意時有商人的狡黠,也有搶客戶喝到爛醉的真性情……生意如火如荼,也收穫了愛情,更是處理母親與女友「婆媳關係」的楷模,觀眾再次被他的高情商折服。

一路走來順風順水,看似即將「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楊巡,卻在這時候遭遇了破產巨變,還陰差陽錯地與患難與共的女友就此錯過。商場、情場兩失意的他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化身壓不垮、打不倒的「楊小強」。

跌入谷底眼看要「彈盡糧絕」,楊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做法讓人肅然起敬:在電器市場門口一把火燒光了假貨,這場戲裡董子健果敢而決絕,沉穩而內斂,比起當初的機靈可愛,多了幾分成熟與質感。

只見,楊巡先將電器市場的電器一一砸了,然後把所有東西堆砌起來,拖走所有廢銅爛鐵的時候,臉上寫著孤注一擲,尤其是用牙齒咬開酒瓶蓋澆在電器上這一動作,不少觀眾疾呼:「細節到位、楊巡好樣的、霸氣開始」。

緊接著,他一把火點燃所有電器,在熊熊烈火中與假冒偽劣告別,他莊嚴地宣告:「只要有我楊巡在市場的一天,揚子街電器市場就絕對不會出現假貨!」樹立了自己的行業威望。

破釜沉舟,涅槃重生,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又燃又熱血,董子健有的放矢地拿捏著這段長鏡頭表演,既有層層推進的節奏感,也不乏讓人血脈噴薄的緊湊感。

這段燒光假貨的戲極具正能量,值得細細品味。如果說它讓觀眾看到了董子健大開大合、收放自如的表演,看到了他的張力與爆發力。那麼,永遠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外人面前的楊巡在母親面前那場哭戲,則讓觀眾看到了董子健在表演上的細膩與內斂,乾脆利落的從容與潤物無聲的力量。

都說哭戲是檢驗演員演技的重要標準之一,董子健的哭戲非常具有感染力。在這場戲中,從背對著媽媽默默流淚,到忍不住哭到崩潰,極富層次感又張弛有度,惹無數觀眾淚流滿面,他們既心疼楊巡,也心疼每顆漂泊在外的靈魂。

每個演員在人物創造上都有不同追求,董子健的表演特別注重細節的真實,因而能與觀眾產生強烈情感共振。有真摯、細膩、深沉和含蓄的情感醞釀,也有箭在弦上千鈞一髮的燃點。董子健總能不偏不倚地把握分寸,讓楊巡在改革浪潮中經受住了洶湧波濤的考驗,也讓自己經受住了嚴苛觀眾的演技考驗。

「劇拋臉」是如何煉成的?

有網友說:「《大江大河》看了32集,才發現楊巡是董子健演的。」;還有網友說:「董子健擁有整容版的演技,今天才發現楊巡居然是他演的。」;更有甚者:「電視劇看了大半坐等董子健出場,沒想到他是楊巡,退回去看了好幾遍,也沒認出來。」……微博上類似「認不出」、「沒發現」楊巡是董子健的評論不勝枚舉,足見他融入角色,讓觀眾忘記演員本人。

對於90後的董子健來說,這實在難能可貴,是「老天爺賞飯吃」,也歸因於他自身的鑽研與努力。就楊巡而言,董子健雖然與人物的成長環境千差萬別,但他能準確找到角色特質,在表演上應對自如,藉助真實細節雕琢特定環境中的特定人物。

這從側面佐證了他的表演功力:演一部劇「換」一張臉,且毫無PS痕迹。好的演員就應該是這樣——演什麼像什麼,下一部戲的角色沒有上一部戲人物角色的影子。對於像他這樣的專業「劇拋臉」演員來說,如果讓觀眾發現兩個角色是同一個人出演,甚至會有難以置信的感覺。

19歲入行、出道便憑藉《青春派》獲得「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隨後又入圍「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的董子健,此前一直活躍在大屏幕,並練就了一身真本事與一張變幻莫測的「劇拋臉」。

《德蘭》里的信貸員小王、《少年班》的「學渣」吳未、《少年巴比倫》里的路小路、《解憂雜貨店》里的阿傑、《六弄咖啡館》里的關閔綠……每個角色各有千秋,而觀眾在看完後經常在片尾字幕出現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董子健。

不斷顛覆自我,不斷推陳出新。

既八面玲瓏,亦古靈精怪,塑造正面角色,詮釋多面人物,如魚得水地穿梭於各類人物中。觀眾在這些角色里邂逅他的純真與本色,洞察他的反差與變化。不循規蹈矩,不因循守舊,只有因角色而變的清勁洒脫、靈動飄逸。他眼裡有乾淨純粹的少年感,也有超越少年的成熟與穩重,期待2019年繼續綻放高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不用加戲,女二也可以很出彩
魅力穿透受眾壁壘,下一任「女神」都有誰?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