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的糊裱匠外號從哪兒來?他這個糊裱匠又當的怎麼樣?

李鴻章的糊裱匠外號從哪兒來?他這個糊裱匠又當的怎麼樣?

在1896年,李鴻章去訪美歸國,在日本換船的時候,在兩個船之間用一塊木板搭著生生爬了過去。他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舉動,就是因為他曾經說過終身不履日地。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大清國被日本打敗,而李鴻章也接受了清政府的派遣。去日本的馬關進行停戰和談。而結果他剛去日本就被伊藤博文刁難,伊藤博文說我們要在三個地方讓暫住,而李鴻章則據理力爭,第三次談判的時候,李鴻章回住處時,突然有一個人在人群中擠了出來,向著李鴻章撲了過去,朝著李鴻章打了一槍,幸虧是子彈打破了眼鏡,只打中了左臉頰,而警察也很快把這個此刻抓住了。

這個刺客的一槍,擊碎了李鴻章想在談判桌上討得便宜的美夢,這個時候李鴻章才知道自己是用的戰敗國的身份,在日本的談判中,根本不用想能討得什麼便宜。日本因為害怕這次刺殺事件導致國際上的輿論壓力,再加上當時日本已經沒有力氣清入侵中國了,於是只好把原來的賠款三億白銀減到了兩億白銀,希望儘快簽訂條約,好從中國戰場上抽身。

這個日本的刺客一槍打掉了一億白銀,對於李鴻章和晚清政府來講算是因禍得福,而當時大清國全年的收入也不過6000萬而已。而在馬關條約簽約後,李鴻章發誓以後再不來日本。以後出去考察回國的時候需要在日本換船的時候,年逾古稀的李鴻章直接拖著身子從兩條船之間的木板上爬了過去,絕對不讓自己的腳沾上日本的土地,在他出使訪問西方的時候,遇刺所穿的黃馬褂也是染滿鮮血,也是她必不可少的行李,他要用這件衣服來控訴日本的野蠻。

中國和日本兩國的交鋒是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的對抗,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而清政府卻一直抓著已經崩潰的封建制度不放。後來李鴻章後來還給曾國藩的孫女婿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說,我當了一輩子官,練兵也好,海軍也好,都是紙糊老虎。徒有其表而已,不揭破的話還可以敷衍,但是這就像一間破屋而已。糊裱匠東貼西補看上去像是好的,但是雖然知道這事紙糊的。遇到小風小雨破幾個窟窿還能補上。

而當時的大清帝國就是這麼一間破屋,李鴻章作為大清的大臣,只能做些表面工作,但是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北洋水師也只不過是個犧牲品,李鴻章也不過是個替罪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漢歷史講堂 的精彩文章:

清朝為何比元朝更加長久,雍正的一個政策,讓清朝多活了兩百年
宋朝經濟文化都不錯,為何就是軍事無法強硬,這得怪趙大和趙二

TAG:秦漢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