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找不到元朝皇帝的陵墓?這三個原因難住了大部分專家!

為什麼找不到元朝皇帝的陵墓?這三個原因難住了大部分專家!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於1271年建立元朝,到1368年被朱元璋率領的農民軍推翻,歷時98年,相對來說,元朝的統治時間比較短,但是也傳了5世11帝,可不管怎麼樣,只要當了皇帝,死後定然會有專人負責安葬。

史書記載:元諸帝均葬於漠北。

意思很明顯,說是元朝皇帝的陵墓,全都在漠北。然而八百多年過去了,竟然沒有發掘出一座元朝皇帝的陵墓,難道不覺得可疑嗎?

比如其他朝代的帝王陵墓,已經挖了的有明確記載,沒有挖的也都找到位置,唯獨元朝皇帝的陵墓,為什麼找不到呢?

存在即道理,我想,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

一是地處偏僻沒有特殊標誌。

漠北是個很籠統的概念,包含的地區非常大,《史記》中說北匈奴逃走的地方就是漠北,大明朝定義為蒙古的住處為漠北,清朝把外蒙稱為漠北。所以這漠北的具體位置究竟在哪裡,不得而知,不過可以斷定的是,元朝皇帝的寢陵漠北,絕對是個荒無人煙的地方。

那麼要怎麼找?去過北方的朋友們應該知道,『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和漫天黃沙,四面八方長得真差不多。

還有,元朝的皇帝陵墓,不像其他朝代的皇帝,才剛剛登基呢,就著手準備後事,比如唐朝的開山為陵,直接開鑿一座大山當作寢陵,這樣一個浩大工程,在沒有機器的古代,至少需要數萬人,更何況,尊貴點的后妃們死後,也要丟進帝王寢陵,又得重新打開,加之送葬隊伍異常龐大,消息定然會走漏出去。

索性,他們就在寢陵地面,人為打造一個豪華的地面建築,大老遠就能看見。反觀元朝的皇帝,挖個坑隨便一埋,馬踏一遍,第二年野草生長出來,誰知道地底下埋著個皇帝?

缺少必要的標誌,就算有一張地圖在手裡,恐怕也難以在漠北確定方位。

二是元朝皇帝喜歡密葬。

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國,他們逐水而居,且為了活著,部落之間經常為了肥美草原干架,因此仇家比較多。

仇家多了,就害怕死後不得安寧,被刨出屍骨鞭打一頓,所以他們講究的是秘密安葬。

既然如此,生前大興土木顯然不行,只得在臨死前,找幾個心腹,告知他們埋葬的地點,或者由臣子們商議埋在哪裡。

據說成吉思汗鐵木真,征服西夏後,看上西夏的王妃,強迫她侍寢,還喜歡玩情調,可西夏王妃忒『鐵齒銅牙』,一口咬掉了鐵木真的那傢伙。

非專業人士,強制閹割,死亡率是很高的,例如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就曾找來100個童男,結果死了90多個,剩下的也都行動不便。

西夏王妃當然是非專業中的業餘人士,鐵木真『艷福』變『閹服』,無力回天,叮囑部將秘不發喪,密葬了事,萬一哪天被人發現了,真的很丟臉!

三是施行薄葬。元朝皇帝的這一點值得肯定,明初學者葉子奇的《草木子》有過記載,說是元朝皇帝下葬只是找來一根直徑大一點的金絲楠木,豎切兩半,中間鑿空,剛好放一個人進去,最後合上,在兩頭和中間用黃金圈固定。

金絲楠木 黃金圈,對於普通人來說,算得上是厚葬,不過相較於其他動輒挖一座地宮的皇帝來講,非常節省了。

一根金絲楠木,運送到漠北,挖個十來米的深坑,放進去,烈馬踏平墳頭。

這一套操作下來,基本上都不會多出新鮮土壤,還怎麼去掘墳?歷史學家倒是想,可是他們的技術沒過關啊,盜墓賊這方面的技術還行,但是只為了三圈黃金,跑到漠北受那罪?收益還抵不了經費嘞!

最後啰嗦一句,忽必烈滅南宋後,指使西夏人楊璉真珈盜掘南宋諸皇帝、皇后陵寢、公侯卿相墳墓,還把宋理宗的頭蓋骨,做成酒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剎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娶不到心愛的女子,就把太后定的皇后送去當尼姑!這就是宋仁宗
歷史上有哪些疑似穿越者?

TAG:剎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