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吃青蛙的可怕惡果:美女因此終身殘疾

吃青蛙的可怕惡果:美女因此終身殘疾

它細如髮絲,卻像蛇一樣在體內亂鑽,一旦佔領人腦,極可能置人於死地。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調查發現,田雞體內有種寄生蟲,叫曼氏裂頭蚴,人吃了沒有熟透的田雞或生吃蛇膽,很可能被染上。

奪命田雞

夏日炎炎,但各個火鍋店依然生意火爆。尤其是田雞火鍋,十分受各位吃貨的歡迎。

然而,一條微博掀起萬丈波瀾。新浪微博網友@廣西網事發微博說:「【2隻田雞體內有28條裂頭蚴 爆炒死不了可致人癱瘓】。寧波晚報最近做了一項實驗:解剖了10隻田雞,並在其中2隻身上找到了28條曼氏裂頭蚴。據介紹,裂頭蚴的生命力很強,一般的爆炒殺不死,只有沸水煮5分鐘才能徹底殺死它。而人們誤食後,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為眼瞼紅腫,有時它也會侵入眼球,導致出現白內障。最嚴重的是腦裂頭蚴病,會致癱瘓。」

這條微博經多位加V名博傳播,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驚人實驗:1隻田雞竟感染95條寄生蟲

實驗時間:2012年7月16日上午

實驗地點: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與地方病防治所檢驗室

實驗樣本:在市區翠柏菜場外一流動攤販處採購的10隻田雞

實驗發現:抽檢10隻田雞,2隻有裂頭蚴

在檢驗室里,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與地方病防治所所長張劼楠對10隻田雞進行了解剖。

解剖中,記者發現一隻重約40克田雞的兩條大腿內,隱隱有好幾處「白斑」。張劼楠所長用鑷子輕輕挑開田雞大腿肌肉,一碰,這些「白斑」居然蠕動起來,慢慢地,「白斑」變成了一個個「白點」,用鑷子一拉,這些「白點」就變成了一條條「白線」,多達23條。而這些「白線」就是曼氏裂頭蚴。

緊接著,另一隻重約20克的田雞體內也發現了曼氏裂頭蚴。不同的是,這隻田雞內的曼氏裂頭蚴「潛伏」在背部肌肉處,共有5條。

在張劼楠所長的指導下,記者用鑷子一條條地把這些曼氏裂頭蚴拉出來,最長的一條居然長達18厘米。把它們放置在盛有生理鹽水的玻璃器皿內,這些曼氏裂頭蚴依舊在不停蠕動。

「曼氏裂頭蚴的生命力很強,喜歡蜷縮在田雞肌肉間隙里,它蜷縮在田雞體內時只有0.5-2厘米長,放到生理鹽水中會伸長到10-30厘米。」張劼楠說。

爆炒田雞能殺死寄生蟲嗎?

專家提醒:爆炒死不了,可致人癱瘓!

張劼楠所長介紹:曼氏裂頭蚴一般寄生在貓狗等動物的小腸內,其蟲卵隨動物的糞便排到水中,蟲卵被劍水蚤吞食,攜帶蟲體的劍水蚤再被蝌蚪所吞食,或者蟲卵直接被蝌蚪所吞食,然後隨蝌蚪同時長大。裂頭蚴常遷移到田雞的肌肉特別是在大腿和小腿中寄居,生命力很強,在一般性的爆炒下不會死。只有在沸水滾煮5分鐘的情況下才能徹底殺死這類寄生蟲。

如果誤食這類寄生蟲會產生什麼後果?

現場,寧波市疾控中心的一些醫師向記者介紹:誤食了這類寄生蟲,會引發曼氏裂頭蚴病,臨床上最常見的是眼裂頭蚴病,表現為眼瞼紅腫、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微痛、奇癢或有蟲爬感。有時裂頭蚴侵入眼球內,並發眼球突出、眼球運動障礙,嚴重的還有角膜潰瘍等,甚至並發白內障而導致失明。最為嚴重的是腦裂頭蚴病,臨床表現酷似腦瘤癥狀,會導致癱瘓。

醫師們還告訴記者,一些民間偏方稱貼蛙皮能加快傷口癒合,有些市民便會如此嘗試。其實,這樣做風險很大,貼蛙皮時,寄生蟲很可能通過傷口鑽入人體內。

張劼楠所長還告訴記者,除了曼氏裂頭蚴,早在三年前,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發布過信息,在田雞體內檢出名為廣州管圓線蟲幼蟲的寄生蟲,其感染率為 38.45%,其中,最多的一隻田雞竟感染了95條寄生蟲。這種寄生蟲與裂頭蚴一樣,都對人體有害。廣州管圓線蟲主要侵犯人體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粒細胞性腦膜炎(俗稱「酸腦」),伴有發熱、噁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相關癥狀。

真實個案

美女吃田雞火鍋腦袋長寄生蟲致終身殘疾

劉芳拿著頭部CT介紹,3年前她雖然通過手術取出了裂頭蚴寄生蟲,但還是留下後遺症,常常昏迷倒地。

大眼睛、白皮膚,漂亮的劉芳原本有一份不錯的職業,前程光明,但一場病痛改變了她的一切。

三年前,她被西南醫院診斷為大腦左側額葉寄生蟲感染。手術後,雖然寄生蟲取出,但她卻患下了癥狀性癲癇,經常沒有任何徵兆就突然倒地抽搐。

隨時發病 身邊完全不能離人

9 點剛過,從劉芳的房間里突然傳來「咚」地一聲響,正在客廳看電視的萬大珍立即奔到女兒房間,看見女兒倒在地上抽搐、口吐白沫,女婿在一旁費力地想將女兒從地上抬起。萬大珍趕緊上前與女婿一起將女兒抬到床上平躺,讓她能夠保持呼吸順暢,並用大拇指使勁掐女兒的人中。3分鐘過去了,女兒漸漸蘇醒過來。

劉芳的病為癥狀性癲癇,通常暈倒3~4分鐘後便蘇醒,不發病時跟正常人一樣。自從生了病後,劉芳不能外出工作,身邊需要有人寸步不離地照顧。劉芳說,她現在每天要刻意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敢太激動,因為想得太多都會發病。

可怕病因:田雞體內的寄生蟲

兩年前的一個周末,劉芳在江北花卉園免費教一些老年朋友跳拉丁舞,由於老年朋友學習新動作比較慢,劉芳有點急了。這一急,她感覺眼前一黑,失去知覺。醒來後,她發現自己全身酸痛無力,對先前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印象。劉芳對這次暈倒沒有在意,認為只是自己休息不好,加上之前情緒激動才導致暈倒的。直到隨後連續幾次突然暈倒,才引起了劉芳的重視。

她前往西南醫院檢查,診斷結果讓她大吃一驚,她得了大腦左側額葉寄生蟲感染,醫生要求她立即住院治療。手術後,醫生從她腦里取出了一條名叫曼氏迭宮絛蟲的裂頭蚴寄生蟲,長約10厘米。

醫生說,裂頭蚴一般寄居在蛙類和蛇類的體內,爆炒也不會死。劉芳想到,有一段時間自己經常和朋友在外面吃田雞火鍋,可能正是因為這樣才感染了這種寄生蟲。

據了解,裂頭蚴的蟲卵先是在食客的腸壁上吸咐,然後孵化成幼蟲,幼蟲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腦,並在人腦中發育長大。

渴望病癒: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現在,劉芳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家看電視、打毛衣、輔導孩子的功課。她說,因為這個病她什麼都做不了,三年來看過很多醫生吃過很多葯,但病情都不見好轉。

而在生病前,她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喜歡跳舞、運動,在工作上也十分出色,曾經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銷售經理。她很懷念以前的自己。

走馬市場 :田雞肉鮮嫩很受歡迎

「田雞肉很好吃,比較嫩、比較香,吃過後,你會覺得別的肉吃起來有點『木』。」提起田雞肉,不久前剛品嘗過的張小姐告訴記者,味道鮮美是人們愛吃田雞肉的主要原因。張小姐說:「真的很好吃,而且很便宜,在很多火鍋店,田雞是必不可少的。就連大酒店,尤其是川菜,田雞也是一道主要的菜式。」

看過報道,市民農先生表示,自己從不吃田雞肉,因為很多人都知道田雞體內有寄生蟲。「這幾年也沒見有關吃田雞感染寄生蟲的病例,人們可能放鬆了健康這根弦,愛吃田雞的人可能存有僥倖心理,認為自己可能不會感染上寄生蟲。」農先生說。

田雞是益蟲不能吃,這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吃田雞可能感染寄生蟲,這也是很多人知道的事實。但是,面對美食,很多人把健康拋於腦後。吃過田雞肉的韋先生認為,田雞的寄生蟲主要在田雞的腦部,一般情況下農貿市場的賣家都會把田雞的腦袋剪掉,感染寄生蟲的幾率會小很多。真的是這樣嗎?

醫生忠告:有些寄生蟲是耐高溫的

「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寄生蟲寄生在田雞的肌肉里,如果烹飪溫度不夠高會殺不死寄生蟲,更可怕的是有些寄生蟲是耐高溫的,即便是高溫烹飪,也殺不死。」南寧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位醫生告訴記者,田雞體內的寄生蟲如果寄生在人的腦部那是很危險的,寄生在肌肉里會引起肌肉疼痛。有報道表明,幼蟲寄生在眼睛裡,嚴重的可以引起失明;寄生在腦部可以引起癱瘓。醫學專家發現,生長危險寄生蟲的田雞數量比10年前猛增了6倍。

田雞極易帶有寄生蟲,大量食用田雞,無疑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埋下了隱患。如果對田雞進行解剖,你會發現田雞的肌肉里有白點,用鑷子輕輕一碰,白點還在蠕動,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寄生蟲,名字叫曼氏裂頭蚴。對於愛享口福的人來說,這種寄生蟲有沒有危害呢?

據了解,曼氏裂頭蚴可以寄生於人體。幼蟲還可以寄生於人的四肢、皮膚、口腔和內臟。

健康一定要管住嘴巴

「每年夏天的這個時候,急性胃腸炎的患者就特別多,不少都是因為吃了不幹凈的食物。很多年輕患者就是晚上吃夜市吃的。」南寧市某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提市民,防病要從根本開始,這裡的「根本」是指「進口」的東西絕對要保證衛生安全,當然也包括食用的田雞、螺類、魚蝦類。魚蝦、田螺、田雞等一些野生動物體內都含有大量的寄生蟲。

這種寄生蟲的幼蟲可隨著人們食用蛙肉而進入人體的軟組織和內臟。該蟲三周後便能發育成一米左右的成蟲,患者癥狀表現為腹痛,嘔吐,軟組織發炎、壞死,嚴重者還可導致癱瘓和失明。

經衛生部門測定,蛙肉的有機磷含量是豬肉的31倍,農藥殘留成分的毒素遠遠超過豬肉。因此,專家特彆強調,孕婦不要吃蛙肉,如果在懷孕期食用蛙肉,會增加胎兒發育不完全或出生時早夭現象。

記者巡城 讀者獲悉真相面色大變

「噁心,噁心,噁心,你不要再給我看了!」正在西大附近一家火鍋店吃飯的小黃,看過微博以後,連說了三個「噁心」。但他身邊的朋友依然半信半疑。

記者兵分三路,隨機走訪了南寧市內的數個知名火鍋店,看過微博的讀者無不大驚失色,紛紛表示以後不敢吃田雞。

7月22晚上7點10分,記者來到位於人民公園對面的火鍋城,只見店內座無虛席。服務員說:「田雞肯定會有細菌的,但煮熟了吃就不會有問題,你看我們這裡每天都有很多人吃田雞。如果你擔心的話,可以點別的菜吃。」

死田雞流入市場危害更大

記者在採訪的時候發現,個別無良小店偷偷在外地買入死田雞,經加工後賣給食客。有關專家指出,食用死田雞,對身體危害更大。

「吃麻辣田雞或者干鍋田雞,是分不清死田雞和活田雞的。」郭先生對記者說,南寧的田雞都是從外地販運過來的,在長途運輸過程中,田雞會因擠壓等原因死去一批。正常做法,死田雞都要扔掉。不過一些無良商家卻會將死田雞分揀出來,低價賣給小店。

小店買入死田雞後,一般都剪去田雞的頭,破肚扯出內臟、剝皮,然後將處理完的死田雞放入冰箱保存。

郭先生說,死田雞最好用來做火鍋,也可以做麻辣田雞。當然,為了不讓食客分辨出活田雞或者死田雞,小店一般會按比例混入活田雞,以免食客看不到田雞頭而懷疑。不過,有些田雞死得太久會發臭,小店會用用雙氧水浸泡除味。剛死的田雞則比較好處理,開著水龍頭,讓水慢慢滴有異味的田雞,一兩個小時後就沒有異味了。

吃死田雞危害有多大呢,記者採訪了一位食品學教授。這位教授說,這些田雞的死因主要有兩種,一是病理性死亡,二是物理性死亡。前者,由於田雞在死前已經染病,已經存在食源性病菌,絕對不能食用。而後者,田雞雖有可能是健康的,但死後的幾個小時內,體內組織會發生變化,產生毒素,食用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

泡椒田雞、爆炒田雞,是很多人鍾愛的美食。連日來,微信朋友圈、微博上盛傳一個帖子,描述了江西一對父子因愛吃田雞,感染寄生蟲裂頭蚴後,患上癲癇求醫的慘痛經歷。

吃田雞真有這麼險嗎?昨日,記者採訪了我省寄生蟲病專家得知:青蛙、蛇等兩棲類動物,身上容易滋生一種名為曼氏裂頭蚴的寄生蟲,如果在食用時沒有完全煮熟、煮透,食客容易感染這種寄生蟲病。專家提醒,預防寄生蟲病,一是要煮熟煮透,二是少吃或不吃蛇類、蛙類。

網傳:爆炒之下寄生蟲死不了

網帖稱:這對江西父子愛吃蛙類,每周一兩次。沒多久,原本健康的男孩忽然發生癲癇並伴隨頭痛、嘔吐,而父親在孩子發病後也出現了嘔吐、頭痛、昏迷等癥狀。這家人到上海治療,被診斷為中樞神經系統裂頭蚴病,手術取出半米長的蟲子。也就是青蛙的寄生蟲進入了人體。

網帖還說明了裂頭蚴的生活習性:裂頭蚴在自然環境中,可以耐受從零下10℃到56℃的溫度變化。爆炒、涮火鍋等方法,往往無法將食材的某些部分煮熟,很可能因此無法徹底殺滅裂頭蚴而成為安全隱患

網帖里的故事無從考證。但記者獲悉,幾年前,福州台江一女士因眼痛就診,醫生從其眼裡取出長約20厘米的裂頭蚴。

專家:幼蟲隨血循環進入人

昨日,記者諮詢了省內寄生蟲病專家李友松。他說,裂頭蚴是絛蟲的幼蟲。當人吃了沒有煮熟的蛙肉或蛇肉,幼蟲便通過血液循環進入人腦,在人腦中吸取腦細胞營養發育長大。寄生蟲一旦進入人腦,不僅其代謝的產物會對大腦帶來損害,更可怕的是隨著它的不停遊走,將會給大腦帶來不可修復的破壞。李友松說,如果蛙肉沒有煮熟煮透,不管是養殖的還是野生的,都可能得這個病。

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佛學善知識 的精彩文章:

壽宴、喜宴中殺生的罪過,全由壽星、新郎、新娘承擔!
誰偷了你的福報

TAG:每日佛學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