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莫奈《日出·印象》

  • 「所謂藝術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 羅丹

我有書單,每期相約

本期主題:藝術審美

提起藝術,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我不懂呢,我不知道怎麼看懂藝術,更不懂怎麼進行藝術表達。的確,欣賞古典藝術需要很多歷史文化專業背景知識,而現代藝術打破常識、瘋狂跨界的表現形式,讓很多觀者眼花繚亂,難以進入。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圖:畢加索《亞威農少女》

其實,藝術從來不是一個屬於小眾的領域,藝術不僅僅是指藝術作品,生活處處是藝術。生活是活著的生命所創造出來的,生活不僅是衣食住行的機械重複,更是在活著的每一瞬間進行藝術審美創造。

1《藝術:讓人成為人》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作 者:[美]理查德·迦納羅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2-3

我們時代的重要爵士樂作曲家和表演者

往往都是訓練有素的音樂家,

他們奔放的即興發揮像巴赫的賦格一樣,

都要恪守明確的規則。

—— 理查德·迦納羅

本書的副標題是——讓人成為人。人不僅僅作為活著的人,更要作為人文的人。只有透過修養和教育,經由藝術和人文,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在本書的再版序言中,朱青生表示:「引人離開物性,脫出獸性,超越慾念而趨向高明的所有道路,就是所謂人文;修養和培育人文的方法即是藝術。」

書中全面討論了文學、藝術、音樂、戲劇、神話、音樂劇、電影、電視等人文學研究領域,並分主題探討了道德、幸福、生死以及悖論、自由等新課題,強調了人文藝術對社會事件的影響。

人文藝術並不止於全世界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創造出的嚴肅作品,更是每個人自己所表達和創造的東西,不管那只是你在信步時吹著的口哨,還是雕刻出一小段木刻,或是畫了一幅看似小兒科的水彩畫。人文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

2《理解一張照片》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作 者:[英] 約翰·伯格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出版年:2018-3

在構成和渲染了被我們稱為

現代氣氛的所有對象中,

照片也許是最神秘的一個。

照片確實是被捕捉下來的經驗,

而相機則是處於渴求狀態之中的理想手臂。

—— 約翰·伯格

這是約翰·伯格的攝影隨筆精選集,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攝影的書,而是一本教人如何理解照片的書。作者通過攝影、照片,析識人的個體意識,以及自我與他者關係,群體與世界關係。

攝影自誕生之日起,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藝術特性。照片改變了人類的記憶方式,它與現實的關係似乎要比任何其他形式更親密,可以作為時間的留痕。「攝影承載了一種見證,人類正在給定條件下實施自己的選擇。」

攝影最重要的意義可能就在於它帶給我們一種新的觀看方式。在這個容易遺忘的時代,想要理解一張照片,更需要多看看照片以外的世界。照片給我們一種流動的、碎片化的視角,通過記錄當下時點,構建歷史瞬間。

3《流動的圖像》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作 者:[美] 唐小兵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8-7

黑白木刻,把我們日常生活中

很複雜、色彩豐富、層次不同的

視覺環境簡約化了,

把它壓縮成了最基本的結構和關係。

—— 唐小兵

現代文藝常常被認為是以視覺為主導的,這個時代也被稱為「讀圖時代」,現代生活中的各種圖像給人一種如同萬花筒般紛至沓來的可視印象。本書正是要給這種視覺文化帶來一種「新的視角」和「新的觀看之道」,讓當代中國讀者在自身文化經驗中收穫認同與震撼的「再發現」。

作者唐小兵長期在國外從事中國現代版畫研究,並從版畫史研究轉向當代版畫藝術的搜集、策展與闡釋,通過多年研究獲得的資料,從歷史的脈絡切入,對中國當代版畫、電影等藝術形式進行了另一種解讀,進而把這些視覺秩序與中國創造新文化的宏偉規劃聯繫起來。

4《為什麼那是藝術》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作 者:[美] 特里·巴雷特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出版年:2017-9

要如何去思考和觀察藝術,

才可以讓藝術給我們帶來快樂?

不用去扭曲原文來讓我們

看到當中隱藏的含義,

也不試圖把觀點強加給讀者。

—— 特里·巴雷特

在觀看當代藝術作品時,觀者經常會看不懂,因為在藝術作品的主題之後,有作者的態度和觀點,而作者常常會採用修辭性的省略方法來展示這些觀點。「怎樣讀懂藝術美學理論 」「怎樣欣賞藝術作品」成了觀者的疑問。而這本書的本質並不是解答什麼是藝術,而是公允地提出了各方的立場,把前人的觀點和後人對其的質疑,以及更之後的再次推翻全部擺了出來,讓觀者自己去思考藝術是什麼。

本書通俗全面,廣泛適用於沒有藝術背景的讀者,使他們能夠鑒賞全世界範圍內的藝術作品。作者按照藝術史的演進來鋪排討論框架,循序漸進、提綱挈領。在這本多元的書中,作者用簡明的語言,介紹了大量哲學、語言學、符號學等知識,讓讀者在這些背景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清晰地理解藝術。

5藝術哲學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作 者: 王德峰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5-7

藝術作品能在感性領域中引起最高的快感,

但這種快感按其本性卻同時

要求我們抵禦佔有對象的慾望,

否則便有喪生之虞。

—— 王德峰

在人類生活體系中,藝術居於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書以抽象的藝術哲學觀點與藝術實例的具體結合,圍繞藝術作品的「作品存在」這一核心問題,重新思考藝術與人類生活的本質關聯。

作者用清晰的哲學語言表達了審美的基本概念。如:發現這個世界有根本的缺陷,卻仍能發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依然熱愛這個世界,這便是有更深意蘊的優美。除了對美的概念進行解釋,作者還舉出實例,闡釋美的道德,如:一個絕代女子的美,會打消人們獲取她的慾念,因為她的美,已將人引入非現實的超越世界。在闡釋美的創造時,作者用工匠和藝術家進行對比:工匠在開始之前就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而藝術家的創作不到最後是不可能知道最終產生的是什麼。

書的N次方|生活有點無趣?怎麼讓司空見慣的東西發出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此致2019|千帆過盡,江河宛若初見
又一個女孩亮了,讓奧斯卡懂得了欣賞中國寫意美

TAG: 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