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臨帖還可以,離帖就不行了,背又背不下來,該怎麼辦?

臨帖還可以,離帖就不行了,背又背不下來,該怎麼辦?

臨帖,第一要解決「量」的問題。量變才能產生質變。應該是臨帖太少,臨帖不深入造成的。第二要做到臨(臨摹)、讀(讀帖)、悟(領悟所臨碑帖的書法精神)相結合。只臨摹不讀帖不行;只臨摹,只讀帖不行;只領悟書法精神而不臨摹、不讀帖也不行!必須做到臨、讀、悟「三結合」,把臨、讀、悟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臨帖進步才會快。

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臨帖,是一個學書之人一生的事情,不是三五年、十年八年就完成的事情。「臨帖還可以,離帖就不行了。」臨帖還可以,到底可以到什麼程度?是四五分像?五六分像?還是七八分像?我這裡說的「像」,既包括形似,也包括神似。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臨帖能達到五六分像時,關鍵是達到沒達到五六分像?如果沒有達到五六分像,那就繼續深入臨帖吧!

在臨帖階段,先不要急寫書法作品。如果真的想寫書法作品,最好的辦法就是集字創作。

臨摹古人地名碑名帖,主要是學習古人的用筆和結字規律。簡言之,臨帖,就是學習古人的筆意!只有把古人的筆法掌握住了,其它的問題都好解決。

正常情況下,對臨(專工一帖)須三至五年才能有所「小成」;五至十年有所「中成」,十至二十年才能接近「大成」。這是學書之人一般的成長和進步規律。但「神人」除外。

學習書法,得慢慢來,急於求成不行。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雜談 的精彩文章:

張旭《古詩四帖》中一個片段的技術細節
乾貨——「時風」是展覽時代的正常現象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