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楊華:書法是「天人合一」的藝術

楊華:書法是「天人合一」的藝術

中國書法家協會於2018年9月16—17日,在內蒙古烏海市舉辦「現狀與理想——當前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與學術論壇。

「現狀與理想——當前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是中國書協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針對當代書法所面臨的文化生態問題,中國書協著力研究與探索當前書法創作的問題與現象、現狀與理想,立足本體,統籌大局,力矯頑疾,振拔流俗,通過「學術」和「批評」,進一步推動「當前」的創作。

本次展覽通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它書協團體推薦,共有104位中青年(55歲以下)書家208件作品參展,展覽分「理想」與「現狀」兩個部分。「理想」部分以歷代書法批評理論為內容進行創作,從東漢至近代,曆數觀點,闡發理想,旨在從古人的書法理想中檢視當前書法之得失及發展方向;「現狀」部分為作者自選內容,自由創作,展露當前書家的才情,展示書法創作的現狀,展現書法的時代精神。

「現狀與理想」——楊華

楊華

楊華,字潤堂、涵之。別署蘭若精舍。寧夏書畫院美術創研室主任。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理想

楊華(1) 230cm×111cm

楊華(2) 230cm×111cm

楊華(3) 230cm×111cm

「書札細事」與「人之德性」

朱熹引用張栻的話,説王安石的字跡潦草,感覺時刻都顯得忙碌,實由涵養不夠所致。韓琦雖然給親戚晚輩寫信,都是端嚴謹重,絶無潦草,顯示其內心安靜詳密、雍容和豫,這種內在修養正是朱熹所宣導的持敬、克己之道。

釋文

張敬夫嘗言:「平生所見王荊公書,皆如大忙中寫,不知公安得有如許忙事?」此雖戲言,然實切中其病。今觀此卷,因省平日得見韓公書跡,雖與親戚卑幼,亦皆端嚴謹重,略與此同,未嘗一筆作行草勢。蓋其胸中安靜詳密、雍容和豫故,無頃刻忙時,亦無纎芥忙意,與荊公之躁擾急迫正相反也。書札細事,而於人之徳性,其相闗有如此者。熹於是竊有警焉,因識其語於左。

——朱熹《跋韓魏公》

朱熹《跋韓魏公》見於《朱熹集》。

現狀

楊華創作手記

書法作爲一門藝術,一定要表達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這自然要追求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篆書創作亦然如此。我認爲學習篆書並掌握和駕馭這種藝術語言的能力,要心摹手追於傳統經典,從中吸取養分,爲自己的創作打下深厚的根基。

我的篆書自選內容爲《四時讀書樂》(元·翁森),創作字體風格介於鐵綫與玉箸之間,選擇硃砂書寫正文,墨書小楷落款。書寫時並不一味的追求綫條均勻與乾凈,而是側重將自己的情感寫進綫條中,將作品寫出味道來!長篇的篆書作品書寫要調整好心態,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穩得住心神。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氣躁。

我認爲篆書風格的形成並不是刻意的追求字體表面的新奇,而是以自得爲火候,以涵養爲旨歸,窮源探本,甘苦歷歷,而後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南宋·翁森《四時讀書樂》[229cm×118cm]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緑滿窗前草不除。

修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晞。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卧羲皇侶,衹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床前賴有短檠在,及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真見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時足偁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戊戌六月初三日,研殊作篆於燈下,楊涵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理想 的精彩文章:

「書法進校園」,是在走過場?
許雄志:書法之道,技法為立足之本

TAG:書法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