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情緒低落就是抑鬱症,你是不是對抑鬱症有什麼誤會?

情緒低落就是抑鬱症,你是不是對抑鬱症有什麼誤會?

抑鬱症不僅僅是情緒低落那麼簡單。

抑鬱症,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拿本月來說,12月1日,美國華裔科學家張首晟,與抑鬱症的戰鬥之後意外去世;12月5日,瀘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勇,因抑鬱症自縊身亡;12月14日,先前失聯的昆明大學生的遺體被找到。她在遺書中說:「我好像抑鬱了。」

失聯大學生遺體被發現(圖片來源:微博)

可惜,見得多並不定於理解深,對於抑鬱症,大眾仍然存在許多誤區。

誤區一:抑鬱症的發病率很低

2013年,有學者對17項研究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國內重度抑鬱症的發病率是1.6%。[1]

根據聯合國、《自然》雜誌等權威機構的報道,中國的抑鬱症總患病率大約是3%。[2,3]

與此同時,抑鬱症的診治率卻相當低。前不久,清華大學和《柳葉刀》雜誌聯合發布了《中國健康城市報告》,其中提到患有重度抑鬱症的人只有8.3%被確診。在確認的患者中,又只有一半在接受治療。

抑鬱症的分類

誤區二:抑鬱症就是情緒低落

情緒低落是抑鬱症最典型的表現之一,不過,抑鬱症不僅僅是情緒低落那麼簡單。

首先,普通人的情緒低落往往是有原因的、單向的、一過性的。早晨跟愛人吵一架,自然會難過,到了中午可能會好一點,等到晚上說不定就沒事兒了。

抑鬱症患者卻不然,他們的情緒低落未必有原因。早晨起來不知道為什麼便鬱鬱寡歡;通常會反覆,到晚上稍微緩解,第二天早晨再次出現——幾乎每天如此。

其次,雖然有「難過得不想吃飯」這個說法,但捫心自問,倘若眼前真有美食,我們大部分人還是會吃,而且吃完飯心情多半好一些。換句話說,情緒低落不影響飲食慾望,我們仍然能從吃飯中獲取樂趣。

抑鬱症患者恰恰相反,他們不僅失去了進食的慾望,而且失去了欣賞食物的能力,即使美食當前也不為所動。

最後,越是情緒低落,越渴望傾訴,渴望別人的支持與理解。而抑鬱症患者,會出現認知異常、思維緩慢、記憶力下降、不願意跟人打交道。嚴重時,甚至會不吃、不動、不說話,像個木偶一般。[3,4]

抑鬱症的癥狀

誤區三:多想想開心的事兒可以預防抑鬱症

2003年,郭文斌等學者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抑鬱症患者得到的社會支持比一般人多。[5]

以常理而言,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越容易走出低谷,對吧?為什麼它們反而患上了抑鬱症呢?

因為抑鬱症患者對社會支持的利用不足。

傳統上認為,抑鬱症患者存在神經異常。神經是情緒的指揮官,也是情緒的緩衝帶。該難過的時候,自然要難過,但是不能超出某個閾值;不該難過的時候,便不能難過,否則會影響到健康。一旦神經系統異常,情緒和行為肯定相應發生改變。[6]

抑鬱症相關因素

研究顯示,抑鬱症患者腦內的多巴胺活性,遠比正常人低。多巴胺想必大家都知道——「快樂源泉」。

此外還有旁證,神經系統的功能,受遺傳影響,而多項研究顯示,抑鬱症存在明顯的遺傳傾向。[3,4]

近幾年,有學者提出了其他假說,比如腸道菌群理論。每個人腸道內都生活著大量的細菌,正常情況下,它們是穩定的、對健康有益的。一旦正常菌群失調,便有可能釋放炎症因子,干擾免疫系統,進而影響神經系統,導致情緒和行為異常。

誤區四:抑鬱症可以自我診斷、自我治療

網上常常有人轉發抑鬱症測試,不過這些測試,多數不怎麼靠譜。

網上流傳的抑鬱症測試(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方面,抑鬱症的癥狀涉及情緒、軀體、認知三個層面,需要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精神檢查等多種不同的手段。而網路上流傳的測試,往往只關注情緒。舉個極端點的例子,存在妄想的患者,怎麼可能自我診斷呢,如果自己能覺察到,還叫什麼妄想?

另一方面,這些測試通常沒有經歷過嚴格檢驗,可靠性存疑。

臨床上對抑鬱症的診斷,包括定性與定量兩個項目。定性上,除了上面提到的檢查之外,主要依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進行癥狀鑒別;定量上,常常使用量表,其中最常用的,是漢密爾頓抑鬱量表和抑鬱自評量表。

漢密爾頓抑鬱量表屬於他評量表。也就是不能自己給自己打分;而是由醫生通過對病人的觀察,進行判斷、核算總分、評估患者的抑鬱程度。半個世紀以來,漢密爾頓抑鬱量表經受住了重重考驗,尤其是判斷治療結果方面,被認為是最佳評定工具。

漢密爾頓抑鬱量表(圖片來源於網路)

抑鬱自評量表,屬於自評量表,醫生向患者解釋每個條目的含義,由患者自行打分。優點是使用容易、記分簡單;缺點是對於某些患者,可能準確度不佳。主要用於住院患者的測量,如果是非住院患者,要十分慎重——不能用評分代替精神科診斷。[3]

抑鬱自評量表(圖片來源於網路)

總之,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必須嚴肅對待。如果懷疑自己有抑鬱症,務必儘快向專業人士求助。

抑鬱症的應對(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

參考文獻

[1]GU L, XIE J, LONG J等.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Mainland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J]. PLOS ONE, 2013, 8(6): e65356.

[2]抑鬱症[EB/OL]. [2018-12-17].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3]李凌江, 馬辛. 中國抑鬱障礙防治指南[M]. 北京: 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2015.

[4]郝偉, 于欣. 精神病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5]郭文斌, 姚樹橋, 盧永紅等. 抑鬱症患者生活事件及社會支持特徵的研究[J]. 中國心理衛生雜誌, 2003, 17(10): 693–695.

[6]CASPI A, SUGDEN K, MOFFITT T E等. Influence of Life Stress on Depression: Moderation by a Polymorphism in the 5-HTT Gene[J]. Science, 2003, 301(5631): 386–389.

作者:趙言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找真相 的精彩文章:

治癒率75%的廣譜抗癌藥物真的是神葯?

TAG:蝌蚪找真相 |